第71章 介休
山西省介休市的前世今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一、历史沿革
起源与得名: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介休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始置界休县,属太原郡;北周时置介休郡;1992年撤县设市,由晋中市代管。
文化底蕴: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这三位贤人分别是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此外,中国最大的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也发源于介休。
二、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总面积744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介休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介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奖励,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三、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介休市经济以“煤焦钢化”为主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储量为冠。近年来,介休市坚持多元转型发展,已经建立起焦化、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电力、建材、新材料、物流等十大现代产业体系。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介休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劳动就业、工业增加值和税收。介休市积极引导民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聚焦“链”式发展,探索绿色转型。
经济成就:近年来,介休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例如,2023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28亿元,增长52。
四、文旅资源
文化遗产:介休市文旅资源丰富,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国保”单位1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其中,祆神楼为全国唯一的祆教代表实物,后土庙被誉为“琉璃艺术瑰宝”,洪山陶瓷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已有千年历史。
旅游景区:介休市拥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如绵山风景区(晋中首个国家5a级景区)、张壁古堡(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国家4a级景区)等。这些景区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着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五、未来展望
发展战略:介休市正按照“一三五一”战略目标要求,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先行城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样板城市、宜居宜业宜旅美丽幸福城市、山西中部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五市创建”。
发展前景:随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国省级战略在介休的叠加实施,介休市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介休市将努力蹚出一条具有介休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
综上所述,山西省介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文旅资源丰富的城市。在未来发展中,介休市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介休的历史故事
介休,这座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县级市,不仅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着称,更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介休的名字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他因“割股奉君”的壮举而被后人铭记,其休逝之地也因此得名“介休”。以下将带您走进介休的历史长河,探寻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介子推与寒食节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着称。在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的19年中,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饿难耐时,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为他煮汤充饥,这便是着名的“割股奉君”的典故。然而,当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后,介子推却选择隐居于绵山,淡泊名利。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在大火中丧生。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只吃冷食,以示哀悼,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介休因此得名,成为纪念介子推的重要地标。
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
介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中,介休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中共介休县委第一支部的诞生
1926年12月,中共临时山西省委以山西省总工会的名义派介休籍地下党员梁露回到介休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9月,中共介休县委正式成立,梁露成为第一任书记。同时,中共在介休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洪山村党支部也宣告成立,发展党员近20人,点燃了介休革命斗争的火种。
介休县独立团的组建与壮大
1945年8月,中共介休县委在洪山村成立地方武装——介休县独立团,团长由军分区委派的红军干部黎光甫担任,政委由中共介休县委书记周力兼任。同年9月,介休县独立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后,又重新组建成立了介休县游击大队。在随后的战斗中,介休县独立团和游击大队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介休的红色遗址与纪念地
中共介休县委第一支部党史陈列馆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介休市委、洪山镇党委、洪山村党总支于2017年7月1日联合筹建了中共介休县委第一支部党史陈列馆。该馆位于洪山源神池东侧,分为第一党支部成立展览室和介休独立团陈列室,通过图文展板、历史实物、历史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介休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革命斗争的壮丽篇章。
介休烈士陵园
介休烈士陵园坐落于张兰镇上岭后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由纪念碑、英烈墙、墓区组成。纪念碑底座四周嵌有汉白玉浮雕,展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画面。英烈墙上镌刻着545名烈士的英名,包括在汾孝战役、晋中战役等着名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绵山风景区“五方佛区域”,占地面积340平方米。该旧址以图版、雕塑和实物等形式,详细介绍了从1927年9月介休县委成立至1948年7月介休和平解放长达21年的历史进程。窑洞内按原貌设置,展示了当年政府办公和召开会议的场景,是了解介休抗战史和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
介休的文旅资源与经济发展
介休不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绵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介休的标志性景点。此外,介休后土庙、史公塔、祆神楼等古建筑也展现了介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近年来,介休市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也取得了显着成就。陶瓷业作为介休的传统产业之一,洪山瓷窑更是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同时,介休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为当地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介休是一座充满故事与魅力的城市,它的历史深邃而多彩,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介休不仅承载着介子推的高尚品德与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更在革命岁月中书写了英勇无畏的篇章,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址与纪念地,让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在传承悠久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同时,介休也积极拥抱现代发展,致力于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如寒食节文化节、红色旅游节等,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此外,介休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介休面塑、剪纸等传统手工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 教育与人才培养
介休深知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因此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介休市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创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介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承和弘扬介休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介休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如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介休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介休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介休,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故事、丰富的文化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未来的日子里,介休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感受现代的气息,介休都将以它独有的魅力,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