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捷报传来
隆治六年十月十八,距离隆治帝与百官们接到昭武伯贾琛传来山东的消息已经三天了。
这三天时间里,朝廷上下一片忙碌。
户部和兵部紧密合作,日夜不停地筹备着驰援山东的大军所需的人员和物资。
终于,在第三天上午时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
此时的京营大营内,一片繁忙景象。
士兵们整齐列队,装备精良,等待着出征的命令。
粮草、武器、马匹等物资也已全部到位,堆积如山。
此次驰援山东,所去兵马共有三部。
其中有牛继宗率领着立威、伸威一万两千兵马作为先锋,然后便是五军营的六万兵马。
最后则是临时招募的青壮以及民夫五万余人,负责整个后勤工作,必要时也能充当辅兵,配合作战。
这三部兵马一共合计十二万两千人,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挺进山东平息白莲教叛乱。
大军出征,身为皇帝的隆治帝自然要出场,然而,就在隆治帝准备出宫时,他惊讶地发现太上皇李愠也一同出现。
虽然隆治帝对于太上皇已经很多年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感到有些奇怪,但他并没有想太多。
在向太上皇行礼之后,隆治帝和太上皇的车辇先后驶出了皇宫。
此刻,神京城外已经临时搭建起一座高台,高台上,隆治帝和太上皇端坐在中央,两旁分别坐着忠顺亲王李念、珂首辅以及众多六部高官。
在高台下方,文武官员们按照品级依次就座。
兵部尚书苑文昌压低声音对首辅珂云逸说:
“珂首辅,太上皇亲自来到这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珂云逸心里明白太上皇此番前来可能是为了给隆治帝施加压力,但他并没有直接说明,而是轻轻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苑文昌见状,知道无法从珂云逸那里得到答案,尽管心中充满疑虑,但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与此同时,定北侯马国涛和牛继宗也带领平叛大军出了神京城,二人将大军安排好位置,等待隆治帝与太上皇检阅后便骑马飞奔而来。
“臣马国涛(牛继宗)见过太上皇,见过陛下!”
二人到达高台前后,便翻身下马向着高台上的隆治帝和太上皇行礼。
“咳咳咳……,二位将军,平身吧。”
太上皇轻咳两声,便示意牛继宗与马国涛起身。
“两位将军,此去山东平叛,务必万分小心…………!”
太上皇看着牛继宗与马国涛两人,便是一阵勉励。
看到这一幕,隆治帝心里也有些不悦。
这场景不禁让他回忆起自己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每次大臣们进宫奏事时总是先到太极殿,然后才来神武殿向他禀报。
直到这几年隆治帝渐渐夺取了朝堂上的一部分权力,这种情况才稍有改善。
而在此时,大庭广众之下,太上皇率先发话,瞬间让隆治帝感觉到太上皇所要对他说的:
“基儿啊,你老子我只是吧不想管事,并不是不能管事,咱俩一起出现在百官面前,你看他们先拜谁?
所以,一时的上风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你要学的东西,还长着呢!就比如,我这个老子还在,他们怎么可能会越过我找你听候调令!”
隆治帝想到这里,坐在高台上的他脸色阴沉得可怕,手也不自觉地紧紧抓住了旁边的扶手。
他当然明白太上皇的意思,这是在警告他,警告他端午节的时候,擅自让贾琛抓捕信王这件事。
可这件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这么久,隆治帝还以为早就翻篇儿了呢!
没想到,太上皇竟然在这里等着他。
然而,这一次和神武殿里太上皇无视隆治帝向百官下旨又不一样。
毕竟,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隆治帝和太上皇之间的明争暗斗?
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可是现在,太上皇居然当着十数万大军的面,将隆治帝给撇了,亲自去吩咐事情。
这无疑是对隆治帝的颜面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但此时太上皇正在嘉勉平叛大军的统帅,隆治帝自然不能出口打断太上皇说话。
皇室之间的事,百官知晓就已经可以了,倘若闹的连普通百姓、普通士兵都知道太上皇与皇帝不合,那就会大大拉低他们皇室李家的威严。
所以就是此时的隆治帝心中再不适,也不能当众表现出来,只能暗暗等待着这送行仪式尽快结束。
就在隆治帝心中有些窝火,但又无可奈何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正在勉励牛继宗与马国涛的太上皇也发现了此异常,太上皇只是停顿了一下,他的近侍王守忠便弯腰告退,然后立即派人前去查看出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正巧太上皇勉励完牛继宗、马国涛二人之后,派去查看情况的小太监带着两名士兵返了回来。
“回禀太上皇,昭武伯手下昭武营士兵从山东传来捷报,说是要呈给陛下。”
说着,一名士兵便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高举在头顶。
隆治帝见状,顿时心中有些期待,连忙让随行的小李子将奏折给呈上来。
小李子匆匆跑下高台,将奏折拿起,转身离开返回高台,将奏折递到隆治帝手中。
“哈哈哈……,好,真不愧是朕的昭武伯!”
刚翻开奏折扫视一眼,隆治帝便放声大笑起来。
太上皇虽不知奏折中写了什么,但见隆治帝如此开心,也是开口问道。
“皇儿,这昭武伯所奏何事,竟让皇儿如此高兴?”
隆治帝看了一下太上皇,便嘴角含笑的开口说到:
“父皇,这昭武伯所奏何事,还是让人给诸位大臣们给念一念吧,让诸位大臣们也高兴高兴!”
说着,隆治帝便将手中奏折递给小李子,让其打开当众高声念了出来。
“陛下万年,臣贾琛拜上:
臣自扬州出发,一刻也不敢停歇,五日便抵达兖州府,后闻白莲教叛乱,兵围青州,臣率部急驰两天三夜,终在十月十四日下午抵达青州城外。”
“此时青州府城已被白莲教围攻四日,守军已是强弩之末,臣见青州危急,立刻带领七千骑兵冲击叛军大营,以解青州之围。”
“此役,我昭武营骑兵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阵斩两万倭寇,五万白莲教叛军,俘虏三万,并侥幸射杀白莲教圣女、白莲教左护法于军中,白莲教火行堂堂主兵败自刎。”
“此役过后,青州之围已解,臣派部下兵马分头清剿两府之地内的白莲教残兵,特请陛下速派官员胥吏前来青州、莱州二府,恢复当地民生。”
“另,东平郡王府惨遭白莲教叛党屠戮,除一庶子外,无一幸免,还望陛下垂怜。”
——青州知府代安,青州军副将马元,昭武伯贾琛拜上,隆治六年十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