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实验体
就在梅林的伊甸园计划有所突破时,余夕这边也有好消息传来。
棱镜计划最重要的一环,引接器已经研发成功。
棱镜计划可以进入开机状态。
得知这个消息,对张千叶而言比伊甸园计划要更加激动。
既然现在棱镜计划的所有步骤都已经成功,是时候揭开棱镜计划的真面目了。
想当初,钱卫国在第一次见到张千叶的时候,张千叶就给钱卫国阐述过光速飞船的理论设想。
这个理论是没错的。
只是受限于现如今蓝星的科技,光速飞船只能存在于理论之中。
但经过这两年科技的飞速发展。
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纳米飞刃等科技的突破,已经让龙国具备了可以对光速飞船理论进行探究的一个条件。
当然,只是探究,并不是造出光速飞船。
毕竟光速飞船可不是仅仅靠这点东西就能造出来的。
等龙国的升到二级甚至三级文明,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现在嘛,先实验一下光速飞船的理论靠不靠谱就行了。
也算是有个念想。
这也是黄字一号基地的众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棱镜计划的缘故。
棱镜,是光学仪器,在光学领域有很多用途。
但不管棱镜的作用有多少,它都是围绕着光来进行的。
而棱镜计划,就是围绕着人类能否实现光速来进行实验的产物。
一旦棱镜计划成功,人类进入光速飞船的时代,将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上次众人在引接器设备上出现问题,就是因为引接器作为物质能量的载体,即便使用一整个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的能量,都没办法将其彻底电磁化。
所谓的引接器,全名叫做引力衔接物质仪器。
这台机器的运转逻辑就是利用强大的能量制造电磁力,然后利用电磁力将引力场包裹,使得引力场内部物体的磁场发生改变,从而让物质整体的质量为零。
如果没办法让引接器制造出的磁场纯粹,也就没办法将引接器内部的物体的质量化为零。
只要引接器内部的物体在强大反作用力磁场中还有质量,哪怕只有0000001,光速飞船永远是幻想。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众人疑惑是不是他们的基础理论出了问题。
因为按照张千叶的电磁场改变物体质量的理论,只要有输入的能量达到物体本身质量的阈值,就能利用电磁力将其包裹起来,从而改变磁场使其整体的质量化为零。
他们也经过数次周密的计算,已经算出了引接器所需要的能量。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准备了两台可控核聚变小型化设备来输送能量。
可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不过出现问题,众人并没有气馁。
毕竟这可是在研究光速理论,如果那么容易就成功的话,那光速早就被研究出来了。
直到张千叶回来后,给他们在指出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很重要的点。
给物体输入足够多的能量来引发电磁力改变磁场确实可以让物质的质量变为零。
可电磁力本身就有质量,他们忽略了电磁力改变的磁场在有带电粒子的情况下,那些带电粒子是会附着在磁场表面,从而使得整个物体具有了那么丝丝的质量。
毕竟自然界中的雷电,他们和光是不同的。
光没有质量,但电——有!
经过张千叶这一番点拨后,众人立马明白过来。
余夕、鲍忆中、鲍忆华他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只要让他们明白问题出现在哪,他们能第一时间攻克难关。
果然,没花多久他们就彻底解决了电磁力附着的问题。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在引接器进行实验的时候,利用蓝星本身的磁场对那些带电的粒子进行外吸附。
要知道蓝星整个星球的磁场,那能量可远比几台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的能量要强大得多。
利用蓝星的磁场,也可以避免出现其他的未知问题。
不过方法虽然找到了,但解决办法就比较麻烦了。
帝都所在的蓝星维度位置并不适合作为实验场地。
这里的维度相比较来说有些高了,但又离南北极太远,磁场太弱,不太合适、
至于赤道附近,维度又太低,蓝星的磁场太强,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实验结果。
最好的维度位置,是北纬三十度附近。
这附近的磁场不高不低,有影响,但不会太大。
这是余夕他们几个天才经过演算推导出来的结果。
至于最终的实验地点,就定在了一个江州市曾经的一个军事基地内。
上世纪龙国在江州这边开挖的一个隧道工程,名为618地下长城项目。
不过后来这个618计划被废弃,但基地还能用。
这个基地还正好在北纬三十度线附近,同时又在地底,不管从哪个条件来看,都是十分合适,正好可以给他们做棱镜计划使用。
一拍即合,随后张千叶便将棱镜计划项目的所有内容整理成份,上交给秦战审核。
直到棱镜计划的项目书、计划内容、计划进度、计划预案摆在了秦战的桌头,他才知道原来张千叶这段时间在搞这个事情。
“验证光速飞船的设想。”
饶是秦战不太懂科技方面的内容,但当他看到这几个字时也被吓了一跳。
他知道黄字一号基地的众人这两年来没歇着,在搞一个神秘的项目。
只是项目的计划书没有给他看。
可能有些人不解了。
怎么余夕他们在基地做项目,竟然敢不告诉秦战?秦战还不过问呢?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提交计划书,没有提交计划书,也就没有让国家专项拨款,国家没有拨款,秦战自然没有理由去过问。
总不能人家自己搞研究,你还要横插一腿吧。
那这就是政治干预科研,是龙国最不允许答应的事情。
老一辈人说得好,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如果这些科研人员需要科研经费,需要交给他们审核,他们自然有理由知道。
但对方不需要经费,而是自己研发的时候,他们就管不了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余夕等人一开始就没有提交项目书。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个项目的设想他们开始就没抱希望。
你说没报希望的事情,谁敢提交项目书?
那不是薅国家羊毛嘛。
他们这些科研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还是有的。
至于现在,现在项目有了重大突破,自然该让秦战知道了。
这才叫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