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30章、石亭

第130章、石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夏,六月末,雒阳建始殿。

    独自枯坐的魏天子曹叡,终于御笔准了大司马曹休之请。

    自从陇右之战结束后,亲自坐镇长安的曹叡,待右扶风等靠近秦岭山脉的黎庶迁徙毕,便归来了雒阳。

    原本,一心与诸多重臣群策群力着,如何应对蜀国挣脱了巴蜀的樊笼。

    而就在此时,镇守魏国东线的大司马曹休,便遣八百里秘奏来。

    求战!

    上表之中,详细陈述了作战计划。

    且声称,可一战让令孙吴,就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也,曹休用了数个月的时间,频频遣细作入江东之地探知消息,终于信了孙吴潘阳太守周鲂的请降。

    于今岁之初,周鲂献策于孙权,得到首肯后,便先后作了七封书信于曹休。

    内容十分恳切。

    如详细交代了投降的细节。

    如总结前次彭绮兴兵,孙吴历时许久方讨定,而魏军没有及时接应错失良机的教训。

    如分析鄱阳地区及周边郡县各部宗帅的所在处,实力如何,对孙吴的态度如何等。连请魏国送来多少枚印信,用来收买官员将校,以及每个级别要多少枚,皆列得清清楚楚。

    如详细解说,孙吴在鄱阳一带的驻军点,各部兵力的多寡。

    然,此此封投诚书信,并非是曹休相信他的理由。

    毕竟,昔年赤壁之战,魏武曹操便是信了孙吴黄盖的诈降,而导致大败之事,曹魏举国上下皆不敢忘却。

    但他前去江东的细作,所打探归来的消息,却证实了周鲂投降的诚意。

    乃是因为,孙权配合着周鲂的计划,故意不断派使者前往鄱阳问责周鲂,探查周鲂有没有犯错等。以至周鲂被逼无奈,割发代首向孙权谢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也!

    堂堂侍奉两千石的太守,却被逼迫至割发做出此等不孝行径!

    曹休得闻,心中都不由叹息了几声。

    亦终于觉得,周鲂乃是真心来投。

    自然,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于胸襟中熊熊燃烧。

    抑或者说,举曹魏上下无有一人,比曹休更期盼饮马江东了!

    曹休的大父,曾任职吴郡太守;而他年少丧父,又曾携母避难江东,

    吴郡,相当于他的第二个故里。

    若是能饮马吴郡,他隐隐有一种衣锦还乡的味道。

    而当年他避祸江东时,吴郡太守官署中,仍旧悬挂着他大父的遗像。

    此亦是说,他大父颇得吴郡士庶的爱戴。

    而恰好,周鲂年吴郡阳羡人。

    另一,则是他自从驻守江淮后,所战皆顺利。

    如于广陵前线杀敌上万;前后数次渡江作战,在芜湖、京城等地击溃孙吴多部大军。去岁更是斩杀吴将拿下皖城,夺回庐江郡!

    如此功绩,昔日魏武曹操抑或者文帝曹丕,都不曾有之。

    尤其是,孙吴功勋老臣之后韩综,带着韩当的旧部来降,更让曹休觉得自己的威名,已然令让江东之人为之慑服。

    多种因数下,曹休方敢于上表中言之凿凿,声称一战可让孙吴万劫不复。

    因若是接应了周鲂的投降,魏国便可将庐江、鄱阳连成一线,中断孙吴东、西两境,让荆州与扬州就此不能呼应。

    如此大战果,曹叡亦然心动不已。

    只不过,有三个原因,让他踌躇了许久,方敢作定论。

    其一,自是陇右之失,让魏国不得不将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投入关中及凉州。

    其次,则是于曹丕在位时,孙资便有过谏言,声称孙吴急切之间难图。

    再次,便是曹休领军深入敌境,有战略上的隐患。

    横亘于庐江、豫章二郡之间的不仅有长江,尚且北有彭蠡泽、南有鄱阳湖。

    若依着曹休的作战计划,深入鄱阳接应周鲂的投降,肯定会被从上、下游而来的东吴水军截断退路。

    前车之鉴,便是昔日天下汹汹之时,庐江太守刘勋。

    他亦有过,领军跨江将豫章郡占据之举,却是被孙策截断后路,连立身之地庐江郡都被夺了。

    再者,曹休攻占庐江郡的时日并不长。

    当下最好的选择,乃是安抚庐江郡内黎庶,待人心安定以及防御工事修缮完毕后,再去思量如何以庐江为桥头堡,进军江东。

    只不过,他与曹休一样,终究没有抵御得了,让孙吴荆州与扬州不能顾应的诱惑。

    抑或者说,年不过二旬的他,更愿意去赌一把。

    成就昔日魏武曹操、文帝曹丕都没有的壮举。

    是故,为了配合曹休此番作战计划,他别遣了三路大军策应。

    分别是驻守宛城的司马懿,进军吴朱然驻守的江陵城;前将军满宠督领文聘进攻夏口;豫州刺史贾逵攻打吴国的濡须坞。

    诏令调发出去后,不过十日,曹叡便接到了满宠的上表。

    满宠虽是兖州人,却是长期驻守在江淮战场。

    不仅对江淮的地形环境了若指掌,更有着敏锐的军事嗅觉。

    接到让他领军出征的诏令后,便觉得此时不应该出兵江东。

    缘由之一,乃是今岁初有吴国将领张婴、王崇二人率部来投魏。且提到吴国正在紧急备战中,恐在江北将有军事行动。

    另一,又断言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

    意思便是说,曹休虽然聪明果敢,然而统帅大军作战的经验有点少,容易轻敌冒进。

    直言曹休若是进军,很容易被吴军在舒县的“无强口”切断后路。

    因为由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区,进入皖城所在谷地,必须从庐江旧治所舒县经过。

    而从濡须口方向而来的吴军,可以由舒口溯水而上,从无强口突入至舒县,然后依着大别山山脉与舒县截断曹休的后路。

    不得不说,满宠胸中军略乃当世翘楚。

    曹叡得上表后,便连忙召来了,同样熟谙江淮战场的蒋济商议。

    嗯,关于曹休进军的真实目的,乃是为了接应周鲂投降,曹叡并没有告知他人。

    哪怕司马懿、满宠及贾逵三路配合作战的督领,都尚未告知。

    为了机密行事。

    就如昔日吕蒙白衣渡江,举孙吴事前知道作战计划的,也仅是吕蒙、孙权二人。后来因为陆逊的想法与此计划相合,并且可以用陆逊来麻痹关羽,孙权方让知情者多了一人。

    如此缘由,亦让曹休的中计,再无挽回的余地。

    蒋济甫一听闻作战计划,便断言此战曹休必然吃亏!

    因为不管周舫投降之事真假与否,只要曹休敢渡江进入鄱阳,东吴的精锐水军,必然从荆州与扬州夹击而来,彻底阻断他的归路。

    且蒋济还以前线传来的情报,否决了周舫投降的诚意:吴国镇守江陵城的朱然,正遣军向江夏郡的安陆用兵。

    曹休统领十数万大军,厉兵秣马正要往东吴用兵,动静不可能瞒得住东吴。

    身为吴国前线督帅的朱然,却在此时摆出进攻江夏郡的姿态,明显有声东击西之嫌。

    对江淮战场了若指掌的满宠与蒋济,意见竟不谋而和!

    曹叡听罢,当即大惊失色。

    不仅将先前灭江东不日可期的雄心彻底浇灭,还立即遣人传令曹休罢兵归来。

    且下令让司马懿停止进军,就地驻防牵制吴国朱然部。让满宠不再赶赴江夏夏口,而是领军与贾逵并为一路,往濡须口而去,一同接应曹休归师。

    然而,算算诏令来回辗转的时间,已然来不及了。

    曹休身为大司马,魏方最高统帅,本就有独断之权。

    且他又曾是统领虎豹骑出身,最常用的战术,便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敌军。

    譬如昔日的武都之战。

    他为了在孙吴反应过来之前,甫一得到曹叡的诏令,便不等司马懿、满宠与贾逵三路兵马策应,率先领军越过了舒县的无强口。

    亦是说,曹休已然进入了,孙吴精心布置的设伏地。

    唯独幸庆的,乃是另一路的偏师督帅贾逵,素来有进取之心。

    贾逵,乃并州人。

    因在魏武曹操崩时,成功化解了青州兵事件,帮助曹丕顺利登位,而受重用。

    与曹丕时期,先后任职邺城令、魏郡太守、豫州刺史。

    魏郡的邺城,豫州的许昌县与谯县,皆是魏国定都雒阳后的陪都。从贾逵任职之地,可知曹丕对他的信任程度非同一般。

    而在曹叡即位后,贾逵曾上书,希望能够沿大别山脉北麓,穿越魏属庐江郡开辟一条直道,连接江北。缘由,是一旦魏吴间有战事,豫州的兵马可以快速进入战场增援。

    对此,曹叡大为赞赏。

    此亦是此番他让贾逵领豫州兵马,攻打濡须坞的缘由。

    贾逵沿着直道进军,行军亦然十分迅速。

    尚未接到曹叡诏令有改,便已经隐隐洞悉了孙吴乃是在设谋。

    盖因他领大军至濡须坞时,竟发现守御的吴军十分稀少。

    濡须坞,乃是东吴在江淮战场的防御支点,若是被魏国所占,巢湖便会被魏国全占,可一鼓作气将孙吴大江的命门濡须口,一举攻下!

    于情于理,孙吴不可能守备松懈,兵力空虚。

    如此不合常理的现象,唯有一种情况可说得通:东吴必是聚集大军攻伐,方会将濡须坞的守军调走。

    而结合曹休如今正进军的路线,不难猜测出孙吴将兵力调遣去了哪里。

    是故,贾逵当即放弃了进攻濡须坞,转军往皖城方向而去,准备接应曹休。

    但越过舒县无强口的曹休,已然进军至皖城了!

    哪怕是,随军同往的琅琊太守孙礼,不止一次谏劝他不可孤军深入。

    然而,去岁攻占庐江郡、正春风得意的曹休,并没听进去。自认领着十万步骑而来,就算东吴真有什么准备,也无需惧之!

    此时,恰好秋八月。

    亦是大江及各支流水位最高之时。

    东吴的大船,可以从皖口畅通无阻的抵达皖城。

    且,与丞相诸葛亮将举国兵力,用于岁初兵出陇右一般,孙权也破釜沉舟的赌了一次国运。

    此番调动的兵力,与以往领四五士卒而号“十万大军”不同,确实达到了十万!

    除了留万余士卒扼守大江南岸,不让郡县内心怀不轨者可趁之机,孙权将九万大军悉数调拨给了陆逊。

    然也。

    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全权督领调度此战。

    坐镇后方的他,甚至亲自为陆逊执鞭牵马,以壮行色。

    且让濡须督朱桓、九江太守全琮领左右都督。

    陆逊、朱桓与全琮,皆是江东豪门出身。

    在魏国行九品中正制之时,若是率军临阵倒戈,抑或者击败了曹休归来而心有异念

    江东将不再姓孙矣!

    不可不说,孙权此番调度所彰显的大魄力,算是当得起孙策临终前“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之言了。

    而行军至皖城的曹休,隐隐警觉到了蹊跷。

    他率领十万兵马而来,孙吴不可能察觉不到半点端倪,但却是没有什么动静。

    是故,本要进军至彭蠡泽的他,便顺势在皖城稍作休整。

    胆敢按兵休整,乃是他对此地并不陌生。

    上次攻陷整个庐江郡,他就已经率军攻打到了,彭蠡泽西边的寻阳县。

    然而,一旦停止了进军,他便陷入了困境。

    从舒县至宛城一带的地形,丘陵与湖泊密布,且被大别山脉挤压了沿道行军的空间。十万步骑无法像在平原地区那般,分为数路并进。

    前军止步,后军便被辎重塞道,以致首尾不能相顾矣。

    而此时,以逸待劳的吴国大军,走大江入皖口,沿水势大涨的支流皖水而来。

    陆逊自为中军,以朱桓、全综为左右军,各自领军三万,以突袭之势一举向魏军发起攻击。

    措不及防的曹休,不出意外被击败。

    乃督领部下退至皖城东北部的石亭宿营,准备稳住阵脚后再有序退兵。

    但吴郡趁势追来夜袭,本就成惊弓之鸟的魏军啸营,大溃。

    曹休只得抛弃辎重粮草等,一路往舒县无强口北部的硖石而归。

    其中,战前朱桓曾经向孙权建议,由自己领军去断曹休后路。

    依朱桓之见,曹休得位不过是曹魏宗室的身份,并非有统帅之才,因而战必败。他想领所属的三万兵马,走舒县无强口断其后路,以竟全功。若是此战全歼十万魏军,尽得淮南之地,便可趁胜北图许昌及洛阳,定鼎中原!

    然而,可惜了。

    孙权与陆逊商议后,否决了此策。

    缘由之一,乃是朱桓所进之策,前提是曹休必败。

    而曹休领十万步骑而来,兵力更甚于孙吴,想击破绝非易事。且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为谨慎起见,理应将所有兵力聚集攻之。

    另一,则是吴国水师精锐。

    若是此地战胜了,再以舟船走大江转去舒县无强口,断其归路亦然来得及。

    但孙权与陆逊没有预料到,曹休会败得如此彻底。

    竟因士卒啸营,将所有辎重粮秣皆抛弃了。

    亦是说,如若依着朱桓之策,以三万大军扼守住舒县无强口,堵死曹休归去合肥的道路,魏军无粮秣之下,只需二三日便可重演,昔日官渡之战袁军因粮秣被焚而数万士卒皆投降的盛况!

    是故,待石亭大胜后,吴国方别遣兵马至舒县无强口。

    恰好此时,贾逵亦领军到。

    虽兵力寡,却也抢占了无强口北部的硖石道,与吴军一南一北对峙。

    且在山口多布旗帜,让居巢的魏国水军船只横跨巢湖西进,佯装魏国大军来援的假象。

    吴国见状,竟是信了

    以石亭大捷、缴获俘虏颇巨,便罢兵而去。

    因而,让曹休得以逃出生天。

    不过,他兵败归去后上书请罪,无有多久便痈发背而亡。

    石亭之战,不仅让魏国青、徐与扬三州兵力死伤过半,且将多年积累的粮秣辎重等悉数消耗殆尽。

    于魏国而言,此败不亚于赤壁之战。

    无有一二十年的修生养息,绝无恢复元气。

    亦让魏吴二国的东线,攻守开始逆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