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贫富参差
参与《与友行》录制的嘉宾听到此次前来带路的村长的话之后,全都陷入了沉默。
在到达第一家村民家里,看到家里的情况时,更是连呼吸声都变轻了。
房子是稻草房,且屋顶的稻草还十分稀疏,屋内地面是原始的泥土地,凹凸不平,上面还有下雨时砸下的泥坑。
众人一眼过去,就能把屋里看遍。
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不是这里缺了脚,就是那里少了零件,东拼西凑才整出能放东西的位置。
唯一一张床的床脚,还用石头垫了垫,上面铺的也是硬得不能再硬,都发黑的棉絮。
总之一切都可以用条件恶劣来形容。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或者说他们现在的条件太优越,无法让他们想象到现如今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
可事实就是,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存在。
他们在拼尽全力地活着。
柯老师站在门口喊了声,屋里的老人听到动静,闻声看来。
他随后起身,踉踉跄跄地迈步走到门口,布满风霜的眼皮缓慢掀起,打量着门外刚刚说话的人。
这人他没见过。
上门来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他并不觉得这人能找他帮什么忙,就算找了,他也没法帮忙。
“你有什么事?”老人语速有些慢,说的还是方言,柯老师也只是靠猜来理解意思。
幸好一开始有准备,把村长喊上了,不然沟通都是个问题。
村长上前,跟老人介绍了前来的一群人,又跟节目组介绍了老人家的情况。
老人年轻的时候,家里也只能说是算得上温饱,但跟妻子很恩爱,两人也勤劳,起早贪黑地侍弄菜地庄稼,多出的部分就拿到镇上去卖,存点家产,为以后生孩子做准备。
生下儿子后,两人很开心,做事也更加勤快了。
但是因为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小孩就没吸收到什么营养,生下来瘦瘦弱弱的不说,之后也是时不时生病,看医生就将两人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家产消耗完了。
两人只好比之前更卖力地劳作,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娶完媳妇,还没等到孙子出生,老伴却因为当时坐月子亏空了身体,再加上长期的劳作,身体垮了,不久就去世了。
老人消沉了一段时间,但是想到家里的情况,还是马上就振作起来,起早贪黑地劳作。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在外出打工时,不幸出了事故,但因为村里信息闭塞,老人是因为到了儿子要往家里汇钱的日子,但是没收到钱,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儿媳出了事。
工地上的负责人说是他儿子儿媳不遵守工地的规定才会出事,老人自然不信。
可他不信没有用,一没背景,二没人脉,他根本争不过。
最后只拿回了儿子儿媳的遗体,就埋在老伴的墓旁边,他想,这样老伴在下面也不会孤单了。
要不是他心里放不下年仅8岁的孙女,他也跟着去了。
听完村长的介绍,顾文茵一行人都陷入了沉默。
就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安慰。
看着老人佝偻的脊背以及经过岁月雕琢过的面容,他们知道什么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无力的。
唯有实际行动能帮助到老人,也能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些。
柯老师将牛奶、米面等东西递给老人,老人没有马上接,眼底面露不解。
村长解释过后,老人那双饱经风霜的眼里,慢慢蓄上了晶莹,不解转为了惊讶。
因为觉得不可思议,又再问了村长一遍,“给我家的?”
村长点头,老人脑袋不住点了点,嘴巴一抿终是落下泪来,呢喃,“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谢谢,谢谢你们。”
他说不出拒绝的话。
这些东西能让孙女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村长将老人的话翻译给《与友行》的一众人听,众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尤其是在看到老人8岁的孙女,挎着一个打了不知道多少补丁的篮子,踉踉跄跄走回家,得知地上的牛奶和米面等东西是他们送来的爱心要鞠躬感谢时,顾文茵和麦萌都别过了头,其余人也都红了眼眶。
这小女孩,瘦瘦小小的,脑袋看着比身体还要大,不协调,看着根本不像是8岁,说是5岁都有人信。
一双眼睛倒是黑白分明,大得出奇,眼底坚毅,还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人虽然小,却很懂事。
顾文茵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日子苦是苦了点,但自己好歹还有爸妈陪伴,哪里伤了痛了还能有父母的安慰,可眼前的小女孩要是遇到什么事,什么都要自己扛。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小女孩很想请送爱心的大家吃顿饭,可是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米根本不够大家吃。
柯老师看着小女孩小手抓着自己不知道洗过多少次,已经发白的衣服的衣摆,好心地跟村长说去下一家。
众人离开时,老人和小女孩还一直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远。
顾文茵回头看了一眼,小女孩还朝她挥手,心里似乎更沉重了。
一上午的时间基本就花费在了给村里的各贫困家庭送温暖上,再次回到蘑菇院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
众人的心情都有些低沉,实在是想不到在这样和平稳定的年代里,还有这么多普通家庭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
仅仅只是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嘉宾们感受到了贫富之间的参差。
由老师跟柯老师见识稍微多些,这样的情况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有见过,但生活还得继续,节目组安排这一环节也不是让嘉宾们情绪低沉的。
由老师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大家不饿吗?中午想吃什么?”
“由老师,我感觉自己不饿。”周慧摇摇头。
“我也是。”
由老师叹了口气,“唉,看来我的厨艺都没有吸引力了,你们都不想尝了。”
“由老师,我们不是这意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