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忙碌准备
石河村的村民知道村子要在中秋的时候搞美食灯会,都很是激动和开心,都期待着中秋尽快的到来。
同时,他们也在为这次美食灯会做准备。
这次的美食灯会的主场地也不需要再另辟一个出来,直接在商业街那边举行就可以了。
既然场地确定了,接下来的就是布置了。
美食灯会,除了美食,最主要的就是灯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专门做灯笼的工匠了,而且他们的手艺都是极好的,宋清明通过吴忧的介绍,找到了一个做灯的工匠,在他那里采购了很多灯笼。
做灯笼的老匠人姓张,人称灯笼张。
灯笼张看到积压在房里的灯笼都被买走了,很是开心,说道:“感谢这位公子。”
宋清明看着手中的灯笼说道:“老匠人,是我谢谢您才对,您做的灯笼实在是太好看了,看这兔子灯笼,做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活的一样。”
听到宋清明这么一说,灯笼张双眼一红,有人懂他。
“对了,老匠人,不知道您能不能做大灯笼。”宋清明看着灯笼张问道。
“可以,不知公子你要做怎样的灯笼。”灯笼张回答道。
平时也是有人找他定做等灯笼的。
宋清明将袖子里的图纸拿出来,递给灯笼张。
灯笼张接过图之后,看了很久都没有说一句话出来。
宋清明以为是他画的灯笼太过复杂了,眼前的人无法做出来。
正当他准备开口说做不了这个可以做别的时候,灯笼张突然很激动地说道:“公子,这个灯笼是谁设计的?”
宋清明没有想到灯笼张是问这个问题,于是说道:“是我画的,是有问题吗?”
“没,没问题,是画得太好了!”灯笼张依然很激动,拿着图纸的双手都有点颤抖起来。
至于这么激动吗?这不就是走马灯吗。
对了,宋清明突然想起来,虽然现在匠人做灯笼的手艺都很好,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走马灯这种灯笼呀。
宋清明是想做一个巨大的走马灯,就放在通往石河商业街的道路旁的空地上。
“老匠人,那您做吗?”宋清明再次问向灯笼张。
“能!能!必须能!”灯笼张忙说道,他将手上的图纸看了又看,有点忐忑地说道:“这位公子,以后我可以做这样的灯笼吗?这次所有的灯笼我都不收您的钱,您看可以吗?”
“可以。”宋清明说道。
一听到这两个字后,灯笼张又激动了起来。
“但是”
怎么就变卦了?灯笼张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宋清明接着刚才还没有说完的话,“但是,我不需要您送我灯笼,这灯笼我会出钱买,另外这图纸也送您,以后您都可以做。”
啊?
什么?
灯笼张都怀疑自己的耳朵了,他没有听错吧。
这个图纸免费送他。
还没等灯笼张激动完,宋清明接着说道:“老匠人,中秋节石河村那边举行美食灯会,到时候您可以拿些灯笼过去买买的,您的灯笼做得这么好,肯定很受欢迎的。”
接下来,宋清明和灯笼张确定了大灯笼可以在中秋前做好并送到石河村后,他就回石河村忙其他事了。
小灯笼有了,就开始布置起来了。
通往石河村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竖起一根杆子,杆子上绑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灯笼,还有一些彩带。
这些彩带都是用纺织工坊的次品做的,虽然是次品,但颜色却非常鲜艳。
彩带在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一群欢快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
另外来到商业街这边,除了店铺面前挂了很多灯笼外,街道的上方也悬挂了很多灯笼,而且上面还错乱地垂拉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彩带。
这些彩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条彩色的河流在流淌。
站在街道中央抬头看去,满眼都是五彩斑斓的彩带和灯笼,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
就这样看起来,整个氛围都出来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情愉悦。
食物这边,宋清明这边就主打烤串了,烤串是没有人不爱吃的。
烤串有肉也有素的。
肉就两样,一是猪肉,将五花肉切成簿片,烤熟后,变得金黄,肥瘦相间,吃起来肥而不腻,再加上他特调的香料,那就是一个字绝!
另外一样肉就是羊肉了,这个时候人们是不喜欢羊肉的,觉得它有一股味道,就是臊味,很难入口。
但宋清明有办法解决这种味道,他将切好的羊肉用清水多次浸泡,将肉里面的血水给去掉,然后沥干水分后放到含有香料的酱汁中进行浸泡,泡过料汁的羊肉烤熟后,没有那股臊味,反而有一股特殊香味,让吃过的人回味无穷。
当然,吃烧烤的一个最高境界就是配着生蒜吃。
前世就有一句名言,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至于蔬菜那方面,就是以韭菜为主了。
韭菜一烤,路过的狗子都要停下来闻一闻。
当然除了宋清明他们旧爱有准备外,其他村民也是有在准备的。
“哎,你们听说了吗,石河村中秋要搞美食灯会。”
“什么是美食灯会?”
“就是吃好吃的,然后看好看的灯。”
“你是怎样知道?”
“我有亲戚就在石河村的纺织工坊工作的,她昨天下工回来跟我说。”
“哇!你居然有亲戚在石河村的工坊工作呀!我听说他们那边今年的中秋节节礼和礼金都是极好的,是真的吗?”
“真的!听我那个亲戚说,今年他们发了六个月饼、一斤腐竹、一斤粉条、五个咸鸭蛋以及六尺布,另外还有五十文的红封!”
“哇!这是什么东家呀!”
每天来石河商业街的人也挺多的,加上在这里的工坊工作的工人传播,越来越多然知道石河村要举办美食灯会了。
距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了,不管是宋清明还是其他村民,都越来越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