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 第394章 千古大工程

第394章 千古大工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长岛港乘船,郑毅绕过港口先看了已经铺设完桥面的长山大桥。

    这座桥的全场将近两公里,从船上看过去就像是一条灰白色的巨龙。

    无数粗大的桥墩整齐的排列在海面上,在中间大约几百米的位置,是一个供船舶通行的通道。

    这里的海水深度是二十米,基本上大型的船舶都能从这里通过长山水道。

    桥面距离水面也有二十多米的距离,朱功亮介绍说桥墩深入海底岩石层有十多米,当初钻孔的时候,用的是大华最先进的海上工程船,光钻这些桥墩的地基,就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围坝筑桥墩,更是用了将近半年之久。

    剩下的桥面铺设等,倒是没有用多长的时间,只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做到了。

    整体通车大概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就可以从长岛直达矶岛。

    矶岛岛面积并不大,起码跟长岛的那些岛屿相比,算是比较袖珍的类型。

    这座岛本来是座荒岛,除了附近的渔民会偶尔上岛休息和躲避风暴外,很少有人会到这里来。

    此时矶岛经过扩大,和周边的礁石连起来,面积扩大了将近三倍,这里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上面除了这座跨海通道之外,还设置了观景平台和守军的营房,看起来建设的还挺不错。

    从矶岛转了一圈,郑毅前小竹山岛和大竹山岛。

    那里如今是海上要塞,山体之中的炮台和隐蔽处设置的高射炮数量非常多。

    这两座岛同时也承担着保护跨海通道的作用,郑毅上岛之后,参观了里面的各项设施。

    山体内的堡垒让他看的也是有些震惊,没想到朱功亮竟然搞出如此大的手笔。

    历来都城的防护,都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适合建都之处必有险关要隘。

    就比如秦汉隋唐的长安城,就位于关中平远的腹地,四面全都是天险。

    东侧有潼关,号称冷兵器时代,无人可攻破的关钥。

    西侧有陇山,更有绵延不绝的黄土高原作为屏障。

    南侧有巍峨的秦岭,除非是鸟谁都别想飞过来。

    北部更是绵延数千里的陇东高原。

    游牧民族想过去那基本是别想的。

    华夏历史上,除了长安之外,洛阳也是不错的位置,东西南北都要屏障。

    宋朝定都在开封府,除了黄河和卞水倒是无险可守,所以落得个靖康之耻。

    再看明朝,本来朱元璋选的地方很不错,金陵城外有长江天险,其他三面均是群山环绕。

    可惜靖难过后的朱棣实在是不喜欢,将都城迁到了北平,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北平也有燕山与河流作为屏障,但毕竟距离北方的游牧民族太过近了。

    两百多年中被蒙古人数次打到城下,全靠长城才能勉强维持对峙。

    如今大华建都在中京沈阳,同样是处于辽河平原的腹心之地。

    无险可守倒不至于,但也强不到哪去,很多人都担心不已。

    但郑毅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如今的时代早就不同了。

    二级和三级火箭,都被他的人给研究出来了。

    只是应用上还没有普及,只有火箭车这玩意用了。

    但是有了火箭,还怕未来的导弹搞不出来吗?

    有了远程导弹,你什么天险都没有用。

    除非常年住在地下几十米的地方。

    再说未来的战争形式,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任何关隘也挡不住猛烈的炮火袭击,什么城墙也挡不住炮火的摧残。

    国内将这里作为护卫中京的第一道防线,郑毅向来是不知可否的。

    如果他当前的布局,还无法保护住本土的安全,那也白忙活这些年了。

    不过既然如今人家有这样的战略规划,郑毅也不会去靠他的个人影响力去反对。

    放权与集权要有个平衡,再说早晚集权是要分割开来的,不然就是走历史的回头路。

    看到这样宏大的防御工程,郑毅也没什么可说的,继续登船去参观后续的工程。

    再次回到跨海通道,矶岛新岛和高山岛之间就是南砣矶水道的主航道。

    这里也是修筑的大桥,场地大约有三公里左右,唯一不同的是这座桥高低起伏。

    朱功亮解释说经过实际测量,这里的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有大风经过。

    建设的如果太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安全,所以才弄成这个样子。

    两侧的非航道比较低,距离海面只有十来米的样子,中间的主航道比较高,距离海面有二十多米。

    而且主航道将上下行道路分开,在水道绕过一个圆形,可以有效的抵御大型的风浪袭击。

    同时,这里未来也可以作为观景平台使用,更能够方便多艘大型船舶同时穿越水道。

    当前桥墩在刚刚建好不久,整个桥面才不过刚刚开始铺设,想要通车起码要明年了。

    过了扩大的高山岛,就是一座桥梁越过高山水道直达新修筑的砣矶岛。

    这座岛的面积也经过了扩大,修建了一个小港湾,是商用和民用的港口。

    港口泊位不多,但对于渔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休憩之地。

    这边的渔业资源特别的丰富,是重要的捕鱼场之一。

    砣矶岛向北,就是正在浇筑桥墩的北砣矶大桥。

    这座桥长度要将近四公里,主航道采用的悬索桥形式。

    也是大华当前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主跨度高达13公里。

    当初设定这个方案的时候,建设部内部差点吵的翻了天。

    都觉得太过冒险了,而且还是铁路和公路的双用桥梁,不如别用悬索桥,继续采用常规的桥梁即可。

    常规的桥梁大不了在航道之中多建设几个航道就是了,一样能够达到通航的要求。

    但是朱功亮不同意,他拿出各项测试结果最终还是说服了建设部这些规划设计师。

    最终这座北砣矶大桥得以成为现在的模样,横跨整个北砣矶水道划过一道飞虹。

    北砣矶大桥的北面,就是正在填海的两座大型岛屿,分别是大钦岛和小钦岛及周边礁石组成的钦岛,以及南北隍城岛及周边礁石岛屿组成的隍城岛,这两做到就像是串起来的糖葫芦一般,连接两座岛的桥梁早已修筑完毕。

    本来大小钦岛和南北隍城岛风景秀丽,改造的过程中也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环境。

    使用的材料都是在海中就地取材或从岸上由大船运送过来的石料。

    这两座大岛,在朱功亮的规划中,未来将是紧靠这条通道的旅游区。

    当然其中也有几处位置,被建成了军事设置,还设有一个停泊十多艘战舰的军港。

    隍城岛改造比较大,大小钦岛的连接就是一条长提,上面是公路,朱功亮还贴心在大堤上设置个观日出的平台。

    老头儿蛮有童趣的,设计的过程中几乎将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去了。

    在继续向北,就是那条整个工程最难的海底隧道了。

    此时海底隧道也在动工,隍城岛向北伸出一条长长的人工岛。

    人工岛就是进入海下的通道,最麻烦的是这里的深度是整个渤海最深的。

    最深处能够达到六十米,而且海底还有一条长达两公里多的海沟。

    海沟的上下层水流不同,上层是从外到内,底层的水流却是从内到外。

    这样的洋流,是整个工程最大的难点,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地方。

    朱功亮胆子大,直接设计出水下桥梁的构想,在底层的海沟上建一座桥。

    这座桥上面再建设隧道,让底层的水流从海沟里穿过,不至于影响到隧道通行。

    上层的水流则是从上层走,也不会影响到隧道通行,将隧道正好处于两层洋流的中间位置。

    这也是大华建立的第一个大型海底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的施工才不过刚进行一小部分,整体完成最少还需要三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三年之后,测试没问题,这条跨海通道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也是大华建立起来,耗时最长、耗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工程。

    比起横贯东西的三条亚欧铁路线还要更加的费力。

    “好!严谨施工,别出问题,期待这条跨海通道建成!”

    看完整个工程的进度之后,郑毅也是由衷的赞叹道。

    没想到后世没完成的事情,让他先给搞出来了。

    这玩意儿建好绝对能算是千古大工程。

    说实话,还真是挺有点小激动地。

    不过他这次找朱功亮还有别的事情。

    “有件事想来想去还得你去做才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