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煌煌水利建设
水利,无论是在什么朝代,甚至是在后世都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工程。
辽东、关外如今连为一体,整个东北的水利设施从复兴元年及建立华夏帝国之前就开始修建。
只是华夏帝国发展太快,兴修水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扩张的速度,是以水利工程显得比较滞后。
但郑毅经常会将朱功亮找过来,听取如今整个大华疆域内的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尤其是东北的嫩、松、黑、辽四条江河以及图门江、鸭绿江、太子河、北海、叶尼塞、鄂毕河、额尔齐斯河等水系的水利建设事宜。
别看如今郑毅的疆域都在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地区,但这边并不缺少水源,甚至说比中原地区还要丰富的多。
辽河从燕山起源,汇入老哈河汇聚为西辽河,进入辽河平原之后汇合东辽河南下,最后在营州一带汇入渤海。
整条辽河水系日常还是比较平缓的,但下游地区,尤其是蛤蜊河以南的河段淤塞严重,河道经常会泛滥成灾、淹没良田。
郑毅此时就在辽阳的中安镇巡查,这里也是整个辽河下游改造工程的起点,从这里下游的河道将会完全换新河道。
原本辽河沿岸也是汉人耕种开垦的集中区域,尤其是辽河东岸,更是良田万顷、稻米飘香。
大华接手辽东之后,加上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辽河平原受气候影响非常的大。
水旱灾害时不时就会发生,让郑毅和政务院也是愁白了头发。
在这种情况下,朱功亮带着建设部踏遍了整个辽河区域,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
上游和中游地区还好,大多数都是修筑堤防、兴建水库、分流的支渠来解决。
下游这边河道淤塞太过严重,朱功亮的意思是直接将这段河道整个替换掉。
在原来的河道西部修建一条新的河道,如今建设基本已经完成。
随着下游的改入新河道,整个下游东西平原将会彻底稳定。
除此之外,朱功亮还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水渠,分流辽河的之水,让整个下游地区几乎成为河道纵横的江南,让每一块田地都能用到河水灌溉,彻底解决水资源分部不均的问题。
同时也将辽河与南部的大小河流联系起来,大大提升辽河的防洪泄洪能力,此举可谓是公仔当代、利在千秋。
郑毅参加完辽河下游改道的仪式之后,看着辽河滚滚的流入新河道中,他在朱功亮的陪同下参观起辽河来。
新修的河道很宽,主河道约两公里宽,如果算上两侧的四道防洪堤的话,整个宽度超过六公里。
这段河道上共修筑了七座大型桥梁,其中铁路公路两用桥四座,其他军事公路桥。
除了这七座大型桥梁,每个三公里还有一座便民通行的民用桥梁。
大型桥梁距离水面约一百米,小型桥梁距离水面约四十五米。
完全不影响辽河河道的通航,就算是大型海船也能够沿着辽河逆流而上。
整个下游分出十座大型水库,每座大型水库还挂着三到五座的小型水库。
这些水库的作用就是分流和灌溉,通过水库分出灌溉渠,又通过灌溉主渠进入分渠、支渠,每条支渠之间不会超过两公里,有效的保证所有的田地都在灌溉网的覆盖范围之内。
老百姓欢欣鼓舞,见到郑毅之后都对朝廷表示感谢,有了灌溉渠他们再也不担心水旱灾害了。
再大的水患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库和灌溉渠都可以分流。
再大的干旱,只要辽河不断流,他们就可以灌溉农田。
比起打井抽取地下水,简直要合适的太多了。
朱功亮在整个辽河下游平原,也安排了三十座大型的地下水站。
这些水站平日会用作居民生活用水的补充,也能起到干旱年份的补水功能。
直到营州入海口,整个水网都是非常完善的,就算是连接农田的毛渠都是水泥修筑的。
灌溉的时候,只要是打开低头的小闸,就可以让清澈的河水进入到农田之中,方便的不能再方便。
参观完辽河之后,郑毅又北上前往松花江和嫩江流域,那边如今是整个大华本土地区的产量基地。
实行的是大农庄和百姓家庭耕作相结合的模式,水资源之丰富、水系之复杂堪称世所罕见。
嫩江流域,就是原本的嫩科尔沁部落牧区,如今的大华秦州府,中心城市是鹤城。
这里生活这汉、蒙、达斡尔、鄂伦春等诸多民族,如今大都从游牧转换成农耕。
当然也有大量的年轻人和妇女进入工坊成为工人,这片地区同时也是大华最大的工业集中区。
嫩江流域的水利改造,与辽河下游平原如出一辙,从大小兴安岭流出的溪流与河流都进行了疏导。
流入平原地区以后,进入规划好的主河道内,然后储存在各个大小不同的水库,进入到大手笔修筑的灌溉渠,最后进入到各个农场和自耕田之中,为农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源。
汉州府,也就是以复兴城为中心的东北平原地带,各种水利设施更加的完善和复杂。
水利图摆在郑毅的案头上,他都会得密集恐惧症,因为这里的水利设施包括了航运水利工程、灌溉水利工程、生活用水系统、工业用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等,各种颜色的线条粗略一看不下数十万条,可见水利方案的复杂程度。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去年在松花江干流出现水患的情况下,这里的米粮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
尤其是五/常县出产的大米,作为市面上最好的稻米,依旧也是满额供应,不受任何的影响。
之后是松花江、乌苏哩江夹在其中的内三江平原,这里原本是荒芜的原野,草长得比人都要高。
经过数年的开发,加上机械化程度的逐渐增高,早已不亚于后世的北大仓。
如今出产的小麦和玉米,可达到整个大华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大华如今可是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啊。
这么一块地方,除了李然在新大陆那边建立的苏米河粮食基地,根本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与之相比。
但苏米河粮食基地多大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十个内三江平原这么大,从这也能看出内三江的实力。
这片地区如今有民三百多万户,人口差不多是一千二百多万,大多数都是按照农庄模式来经营。
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在输在种植和山地养殖,以及毛纺加工等行业中,少数人经营着大农庄生产粮食。
郑毅参观了这边的水利建设之后,轻车简从带着护卫来到了荀况城下属的宝清镇朝阳村。
他到这里也是顺路,来看看代善一家人,当初代善就被分配到这里来务农种田的。
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代善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将农场也经营的有声有色。
当郑毅见到代善的时候,被他的打扮差点给逗乐,完全就是农夫的标准打扮。
代善也看到了郑毅,有些不好意思的摸着自己的光头,请郑毅进去坐一坐、歇歇脚。
这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偏僻的,不过代善经营的很好,他的农场差不多有两百多顷的田地。
东侧还有三座山,都是搞得禽畜养殖,还为自己农场产的的牛奶取了个品牌,叫做完达山。
如今他的奶场产的奶,在各大的市场都有销售,甚至宫中也将完达山作为御用的奶制品。
郑毅和代善并不算太熟,但他与建州的纠葛不算少,而代善可是努尔哈赤的正牌嫡子。
同时也是努尔哈赤仅存的一脉,努尔哈赤那些女儿、妃子,愿意的都是代善在照顾。
李朝平安道之战结束后,郑毅将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和阿济格、多尔衮也派人送来。
还有努尔哈赤的女儿和侄女们,比如布占泰造反之后,穆库什心如死灰,郑毅为了让她们和亲人能够团聚,就征得代善的同意之后将穆库什、额实泰等女送到这里,如今代善也算是拥有一个不小的家族了。
建州已灭,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郑毅完全不需要防备着他们再去造反。
造反对于爱新觉罗氏没有任何好处,几年的战争下来死的人还不够多吗?
代善和郑毅相谈甚欢,大多数时候都是说自己的农田和牧场多么的好。
也让阿巴亥等人与郑毅见了个面,包括还鼻涕拉吧的多尔衮。
代善已经去了阿巴亥为妻,协助管教阿济格和多尔衮两兄弟。
阿巴亥虽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但父死子继也是女贞的传统。
加上她们孤儿寡母需要依附代善,嫁给代善是最好的选择。
穆库什等人也赶来拜见郑毅,除了穆库什之外都重新嫁人了。
穆库什是个痴情女子,抱定主意等待布占泰刑满归来。
对此郑毅也是无可奈何,也只能称赞真是个好姑娘。
看到代善这边过得很好,郑毅也就放心了。
东进乌苏哩江,从乌苏里将向北到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