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换位思考!齐纨鲁缟!
“让梁国反其道而行?”
君臣三人若有所思。
思考失败。
萧九龄只得催促他:“爱卿你别卖关子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朕不擅谋。”
“我也一样!”
赵尚书随身附和。
唯有唐相眉头紧锁,还在顺着程彧给出的方向思考。
“程御史是想切断梁国大军的粮草供给?”
“恭喜唐相,答对了一部分。”
程彧这一计,确实能够切断梁国的粮食供给,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
得到如此回答的唐相,苦笑着摇了摇头。
“老夫实难想出答不对的那一部分,还请程御史揭秘。”
“在揭秘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三位。”
程彧从怀里掏出他记录的问题,一一核对。
“唐相,你与梁国打过交道,你可知梁国织造业的具体情况吗?”
“具体情况?哪个方面?”
听到唐相这样的反问,程彧知道他的问题都有着落了。
他马上将手里的稿纸递了过去。
“还请唐相一一回答上面列出的问题。”
唐相将稿纸拿远一些,眯着双眼看了看,心生疑惑。
他记得程彧以前的字迹,没有这么豪放。
虽然纸上的写字提笔落笔的笔锋,深浅程度相差不大,但以前字体结构非常严谨,不可能这么潦草。
是写得太着急了吗?
“唐相,你这是被我的问题难住了吗?”
“老夫眼神不太好。”
程彧意识到自己字写得太烂了,可他也没办法。
谁叫这里的字都是繁体的,掌握不好结构。
并且纸张太粗糙,毛笔不柔顺,落笔又急,将就看吧。
遇到唐相看不清楚的,他只能再口述一遍。
萧九龄好奇地凑了过来,看了眼纸上的字同样眯起了眼,哭笑不得地打趣一声。
“唐相,不是你眼神不好,是程爱卿字写得太放荡不羁了。”
上次秉烛夜谈对付胶东王时,程彧边想边写,她还能认出来。
这回直接变成了草书。
好在,唐相对程彧原本的字迹颇为了解,眼睛看酸了,终于看完了。
“陛下,关于程御史的这些问题,老夫总结了三点。”
唐相伸出三根手指,不急不徐地开口。
“一是关于梁国织造业对国库赋税的影响力,织造业能占梁国国库赋税的三成左右,但九成的利益,全部掌握在梁国权贵手里。”
程彧原身的印象里,梁国人擅长纺织业是天下皆知。
但占国库赋税三成的比例,属实高到超乎想象。
“二是关于梁国粮食产量,因为梁国的特产缟布卖往各国,能赚取高价,种桑养蚕占用了不少耕地。”
“此长彼消之下,梁国总人口与我们差不多,可耕地亩数却只有我们六七成,好在粮食价格比纺织品便宜,所以梁国百姓相较于大周,还要富裕一些。”
唐相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萧九龄的脸色。
见她只是皱了一下眉并无其他异样,暗中松了口气。
梁国总人口约有两千万,大周经历国战后,只有一千五百万。
还是休养生息了好几十年,才追上了梁国的总人口。
想让大周在短期之内,方方面面地碾压梁国,不切实际。
还好陛下没有这方面的求胜心,知道专注于某件事。
“程御史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梁国皇室的,具体情况老夫不知晓,只知道梁国只知长公主不知皇帝。”
“梁国皇室在历经三百余年的开枝散叶后,已有十万余众,大多骄奢淫逸,民间早有怨言。”
要不是梁国皇室这些年没有百姓基础,征召不出更多的兵员,还有其他邻国虎视眈眈的话。
在先帝时期,梁国几次举兵攻周,早已将大周吞并掉了。
程彧听说梁国只知长公主不知皇帝,顿时笑了。
“昨日接待梁国使者时,我就感觉到了吴锦绣与梁国皇帝之间分不清大小王,吴锦绣在这种情况下,还没称帝,看来梁国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
君臣三人听到他的分析,茅塞顿开。
可以利用梁国皇室的矛盾,让梁国内部乱起来!
不过,程彧要说的计谋,但与皇室矛盾没有多大的关系。
“昨日我见吴圭掏一万两银票买马车,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能想象得到梁国权贵生活有多奢侈。”
“所以,我打算再送梁国权贵们一个泼天的富贵。”
君臣三人原以为能跟着程彧的思路往前走,还在想着如何激发梁国皇室之间的矛盾。
不料就走了一会儿神,就被带到了坑里!
“爱卿你重新说一遍,你要怎样?”
萧九龄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唐相与赵尚书也有一样的怀疑。
程彧知道他们难以接受自己的这个说法,但他确实是打算这么做的。
“请陛下下旨,即时起,全国强制穿用梁国织造的缟布,并禁止本国生产布匹,等缟布涨价,咱们就花钱从梁国购入!”
他的把话君臣三人给说得三脸懵逼,四顾茫然。
合着他们刚才不是听错了,而是程彧确实是打算送梁国一个泼天的富贵!
“程御史,就算你想给梁国送钱,来加深两国的利益交涉,让梁国获利的权贵,不想轻易对大周动手,最终也只能是养虎为患。”
“就是就是。”
赵尚书还没忘记他放出的豪言。
“程御史你不是说让梁国不战而亡,还要切断他们的粮草,你送了这么多钱过去,他转手换了粮草,保证吃得满嘴流油。”
就连萧九龄也想不通,程彧这么做是什么道理。
她相信程彧不会犯糊涂,可智者千虑万一有一失呢?
“你们都别急,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需要换位思考。”
程彧朝着赵尚书拱了拱手。
“假设赵尚书你现在是梁国人,碰到大周皇帝下令,全国上下只能穿你生产的缟布,你会怎么做?”
“涨价呗!以前卖一两银子一匹,现在卖二两!”
赵尚书不假思索地回答。
另外两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不想捡起来?
“然后呢梁国会怎样呢?”
程彧又问他。
然后?
这回赵尚书认真地思考起来,边想边说:“大家穿衣睡觉,婚嫁丧仪都要用大量的布匹,大周人和梁国人一样多,对布匹的需求一下子增加好几成……”
“至少七成。”
唐相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