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学堂周夫子
村上原本是没有学堂的,十多年前,前任村长带领村民疏通村子前后水渠时救回来一个趴在田埂上的年轻人。
那人原本是要去参加乡试的秀才,结果路上生了病,头脑发昏走到这里就晕倒了,等他养好身子早已过了乡试时间。
为感念自己在此获得第二次生命,那人索性便留在村子做起了教书先生,也算是报答村民的相救之恩。
“这便学堂的来历。”王守成一边走着,一边给苏行烟和小川介绍着学堂的历史,“要不,单凭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村子,想请个夫子回来是不可能的。”
“那个被救回来的年轻人就是周夫子吗?”小川仰着头看向王守成。
“不是,救回来的那人叫荀桐生,是学堂的创办人,周夫子本名周弘清,就是你们二叔家往北边数第三户,养了两只羊的周家,他经荀先生教化三年,后来考上了秀才。”
“不过,也就在周夫子院试结束后,荀先生就把学堂交给了他。”
王守成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感叹道:“我少时有幸在荀先生那里上了几天学,突然第二日课堂上就换成了周夫子,大家这才知道荀先生悄悄走了,连告别都是周夫子代为转述的。”
“王伯伯,周夫子既然考上秀才,为什么不进一步,去参加乡试呢?”苏行烟问出心中的疑惑。
王守成摇了摇头,语气带了几分不犹豫,“这个,我也不清楚,只记得周夫子从那以后就一直在村子教书,也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也只是一笑,从不作答。”
“放着大好前程不去求,反而一直留在村子教书,周夫子真是个品节高尚的人啊。”苏行烟赞叹道。
“是啊,村子受了荀先生的恩惠,现在又有了周夫子,孩子们能识文断字,不少人有了新的谋生手段,连带着生活也改善不少呀。”王守成很是欣慰地笑着。
“原先荀先生是免费让村里的孩子去读书,荀先生的日子越过越艰苦,身上的衣物都是补了又补,大家看不过去,就开始有钱的给点钱,没钱的给一些粮食。”
“再后来,周夫子接管了学堂,定下二两银子一年的束修,若是银钱不够也可以用物资补上。”
王守成伸手点了点苏行烟手中的篮子,“后来大家就一半银钱一半物资地交,你这一块五花肉就差不多了,再给他几百文就够了。”
“嗯,我另准备了五百文,放在篮子里了。”苏行烟点点头,这些事她没经验,幸好有人提醒。
“爹,大丫姐,小川,我们到了!”王明轩走到学堂院子外面,转身朝后面人招呼。
从前只打门前经过,这还是小川第一次走进去。
绕过一人高的矮墙来到正门,小川打眼仔细观瞧。
一进院子,左右各有两株高大的玉兰开得正盛,白洁的花瓣引来不少蜜蜂上下飞舞,散发着阵阵清香。
一片翠竹倚着墙根迎风屹立,一旁的石桌上正散落了两片玉兰花瓣,再往里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和周夫子休息的房间。
“这院子看着倒是清幽。”苏行烟跟着进了院子,满眼欣喜地左右看看。
“夫子!夫子!”王明轩领着小川去敲了敲周夫子的房间。
敲了两下,王明轩乖巧地站在门边等着,不多时,便听到屋内有人走动的声音。
门被人从内拉开,露出一双和煦的眉眼,一见着门前的两人,便喜笑颜开,“明轩,你今天来得早啊。”说完又看向一旁抬头望着自己的小川,“欸,你是谁啊?”
“我是苏行川,是来上学的。”小川好奇地看着他,仔细看清了周夫子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心里默默想着原来秀才就是长这样的啊。
“哦?”周夫子视线越过两人,看向院子中站立的苏行烟和王守成。
王守成连忙带着苏行烟过来,拱手道:“周夫子,近来可好啊?”
“好,还行呢。”周夫子点点头,等他下文。
“夫子,这是苏家老大的两个孩子,今天来是想把这小子送来夫子这里,得以开蒙教化。”王守成指着姐弟俩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这样啊,”周夫子走到石桌前坐下,看了眼苏行烟和她手里的竹篮,随即朝小川招手,示意他往跟前来。
小川走到离他三步远的地方站定,始终好奇地看着周夫子。
周夫子看着小川清澈的眸子,既不怕他也不轻狂,看着倒是个乖巧的性子。
“苏行川,你为什么想来上学啊?”周夫子神情认真地看着小川。
小川想也不想地回道:“因为姐姐说上学能改变命运,而且我想凭自己的能力保护姐姐。”
说着满眼求知地看着周夫子,“夫子,读了书,是不是就能做大官?”
“你想做大官啊?”周夫子见过不少来学堂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想依靠科举走上青云路的。
“是啊,我想做裴县令那样的官,那样就能帮助更多人了。”小川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你这个志向不错,不过,读书不是种田,读一年就能有大成,经年累月的反复品读先贤经典,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才能有所得。你做好准备了吗?”
周夫子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脸上的笑意更甚。
小川扭头,在姐姐的眼中看到满满的鼓励,于是稳下躁动的心,坚定地回道:“我准备好了,请夫子教我。”
周夫子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后面的王守成和苏行烟,“行了,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众人欢喜地朝周夫子道谢,苏行烟顺势将手中的竹篮放在石桌上,“周夫子,这是我们的束修,小川能得您教导,真是他的幸事。”
“好好好。”周夫子拎上竹篮,唤上小川一同去屋内行拜师礼。
走了两步突然想起一旁站立的王明轩,周夫子扭头提醒道:“明轩,前日留的书背过了吗?一会儿小川拜完师,你来背于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