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高句丽要和谈
“大王,大丈夫能屈能伸,程志远只是辽东太守,身为大汉官员,他并不一定会长期待在辽东,咱们只是暂时服软,与保留我国的元气相比,丢失一些颜面,根本不算什么啊。”晏留见高男武伯固迟疑,直接跪了下去,劝说道。
高男武伯固有些动容,但依旧迟疑。
国相乙巴素也站了出来,说道:“大王,晏留大夫说得不错,现在这种情况,向程志远求和,乃是最好的选择。”
高男武伯固还是能进去忠言的,他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晏留大夫,你起来吧,本王答应了,既然办法是你提出来的,你可愿意代表本王,去见见程志远?只要他能答应退兵,即便是付出一些代价,本王也可以答应。”
“是,大王!”晏留大喜,这才起身。
乙巴素皱眉道:“大王,想要程志远退兵,我国恐怕必须付出一些代价,臣估计,乐浪郡是必须归还大汉的,至于是否还有其他要求,臣便不得而知了。”
高男武皱了皱眉头,随即便松开,说道:“乐浪郡价值并不大,上面只有少量汉人和一些秽貊人,若是程志远要,那就给他吧。”
得到了高男武伯固的授意,晏留只是稍微准备一番,便带着一队护卫,直奔程志远前来的方向而去。
程志远并没有特意绕道去屠村,只是随意屠戮了一些在他们必经之路上的村子。
到了后来,后面的村子也收到了消息,提前迁移了。
很快,晏留就出现在程志远面前。
“在下晏留,拜见太守大人。”晏留恭恭敬敬的对程志远行了一礼。
“直接说出你的来意吧,本将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你浪费。”程志远骑在马上,随意的扫了晏留一眼。
对于程志远的傲慢,晏留心中虽然不悦,可也不敢得罪,只能说道:“太守大人,我国先前受人蒙蔽,这才做出了错事,还请大人看在百姓无辜的份上,放过我国一次,为此,我王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以弥补过错。”
“哦?高男武伯固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程志远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晏留心中一喜,只要还有得谈,那就是有希望。
“大人,您有任何要求,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我国能够做到,绝不推辞。”晏留如此说道。
在他看来,自己将皮球踢给程志远,对方或许看在自己的诚意份上,要价还不会有多么离谱。
程志远想了想,说道:“想要和谈,晏留大夫恐怕还不够资格吧?不如让高男武伯固亲自跟本太守谈谈,我可以给你透个底,高句丽必须退出乐浪郡,另外,玄菟郡的部分地方也必须让给大汉,高句丽必须回到之前处于大汉的羁縻统治之下。”
“这…”晏留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他没想到,程志远的胃口这么大。
所谓的羁縻统治,便是指,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国家,平时大汉也不会干涉高句丽的内政,可是,高句丽必须处在大汉的统治之下,其控制的力度,还比藩属国强上一些。
华夏历史上,直到明朝还在对东北、高原等地进行羁縻统治。
“好了,晏留大夫,本太守的大概条件已经说了,你可以回去了,高男武伯固若是有兴趣和谈,那就在丸都城外,双方举行一次和谈,否则,那就不必再说。”程志远冷冷的说道。
“这…在下明白了,告辞!”晏留闻言,也不再多说,匆匆而去。
程志远看着晏留的背影,脸上全是冷笑。
和谈?
这是不可能的!
程志远之所以打算和谈,就是为了让高男武伯固出城,到时候,他会提出对方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逼其翻脸,然后趁势发动攻击,只要能够杀了高男武伯固,高句丽失去了主心骨,丸都便可以轻易攻破。
否则,以辽东军仅仅不到六千的兵马,还全是骑兵的情况下,想要攻破丸都,可没有那么容易。
当晏留将程志远的话带回丸都之时,高男武伯固彻底愤怒了。
高句丽的确长期处于大汉的羁縻统治之下,可是,随着大汉的衰落以及高句丽的不断扩张,双方早就爆发过冲突,高句丽也彻底摆脱了大汉的羁縻统治,如今更是发展辽东大国,如今,程志远居然要重新羁縻高句丽,这让心高气傲的高男武伯固无法接受。
“大王,所谓的羁縻统治,也不过是暂时的,只要能够保住我国的实力,咱们未必没有机会。”乙巴素见高男武伯固阴沉着一张老脸,忍不住劝说道。
“国相,若是如此,本王如何面对高句丽无数百姓?”高男武伯固有些苦涩的开口。
将一个独立的高句丽,带成一个比之附庸国都不如的国家,高男武伯固心里非常苦涩。
乙巴素想了想,再次开口:“暂时答应程志远,大王应该知道,辽东周边的强敌并不只有我国,只要能让程志远退兵,我国完全可以对联他人,一起进攻辽东,程志远虽强,可也不是无敌的。”
乙巴素的手,指了指西方,高男武伯固瞬间明白了乙巴素的意思。
“国相说得不错,咱们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让程志远撤兵,等程志远大军抵达,本王就去与其议和便是。”高男武伯固说道。
“大王,程志远此人,与一般汉人不同,即便是前去议和,大王也需要带上足够的兵马,以免程志远趁机对大王不利。”乙巴素再次说道。
“本王明白了。”高男武伯固点点头。
不久之后,程志远的大军,便抵达了丸都城下,高句丽也立刻派出了人手,告知程志远,他们答应了和谈的事。
于是,双方约定,翌日便在丸都城外进行和谈,程志远以害怕高句丽暗算自己为由,要求将谈判地点定在距离丸都二十里外,不过,高句丽死活不同意,双方最后妥协,将谈判地点定在了距离丸都城五里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