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言,洛神?
“沈言,洛神?”
小吏嘴角抽了抽,这个洛神,名字可真有意思。
不过因为之前知府大人特意安排人说了这个村子的事情少管,是以他也没有多问。
登记好后就亲自带着他们去了那两处地方。
南县下首扶苏镇下面的两处村子。
这两处村子原先分别叫大木村,和石头村。
不过现下他们住进来了,若是想要改,也是可以的。
除了固定的城镇,这种无人住的小村落,官府那边对于名头没有太过讲究。
村长想了想,还是决定用青山村这个名字。
宁家村也是一样,想要用自己原来的村子命名。
小吏颔首,点头登记,到时候再去县衙修改一下就成。
因为这里距离府城还是比较远的,这一路走来,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小吏登记好后,就坐着马车离开了。
他今天也没办法回去,先去镇上的驿馆住下。
明日还得继续处理这两个村子的事情。
村长他们也都习惯了风餐露宿,这会自动的分头寻找柴火干草,生火做饭。
而后再用被褥随意一铺,倒头就睡。
火堆熄了都不用再管。
六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就这么睡着倒也不怎么的冷。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众人就都起来了。
这里就是他们以后生存的地方,大伙因着一股兴奋劲,也都没睡踏实,瞧着时辰差不多了,就起来开始忙碌。
“大伙先分头找好自己想要建屋子的地方,到时候再慢慢收拾。”村长道。
这块地方也大的很,但起过屋子的痕迹却不多。
怪不得人都说北方人口少,地多,一家分个几十上百亩的山头和田地,都挺正常。
村长本以为江河镇已经是够地广人稀了,没想到比起这儿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村长的话音一落,大伙便都开始高高兴兴的挑选自家的住址。
沈家自然也一样。
他们家因为多了两口人,是以挑选的范围也稍微大了一些,沈孝礼父子俩的住处,依旧选在沈老太他们边上。
选完住址,就开始干活。
沈言带着几个郎,分工明确。
沈钦卿蹲在一旁,瞧着干的热火朝天的几个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沈言,还怪好用的。
眼神一瞟,就瞟到了一旁坐在骡车上,不动如山的老洛。
沈钦卿咂咂嘴,这位是财神爷,不计较。
众人干了一上午,也才只是将这块地方稍微清理了一下。
沈钦恩煮好饭菜,让大伙先休息一下,等吃了饭再说。
一听到吃饭了,老洛跑的比谁都快,身后的那块驼背,都直了许多。
沈家人已经知晓了他“驼背”的秘密,见状也不拆穿他。
沈钦卿笑嘻嘻的递给老洛一只碗:“洛爷爷,明儿去不去镇上逛逛?”
老洛:“……”
我觉得你不是想去镇上逛逛,而是想宰我。
吃完饭,沈钦卿就和沈老太他们讨论该怎么起屋子。
“阿奶,咱们起个大院子,成不?”
沈钦卿觉得,既然他们以后就在这里落脚了,那就干脆建一个大些的院子,屋子什么的,最好能够人手一间。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小天地,隐私什么的也不会被窥探。
沈钦恩也觉得可行:“阿奶,五郎如今已经十五了,再过一两年,就能议亲了,六郎七郎也都十一了,也应该有自己的屋子了。”
“咱们如今手上不缺银子,倒不如起个大点的院子,到时候五郎他们成亲了,也不用想着再扩建。”
他们如今明面上的银子还挺多的。
不说后来在沈言这里得到的五百多两,就说之前朱姑娘给的那五百两银子。
虽然买了两只山羊,可余下的二百多两,也足够他们起一个很大的院子了。
还有老洛这段时间给的几袋金叶子。
虽然沈老太已经让他们还了许多回去,但在明面上收下来的,也有两袋了。
这加起来,也有两三千两银子。
沈老太听着也觉得有道理。
主要也是他们家小子多,这一个两个的,总归都是要成家的。
成了家,就会有小孩。
这总不能一家子好几口,都挤在一间屋子里吧?
想到在青山村的时候,那过的人挤人的日子,沈老太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看向沈钦恩:“待会若是那个大人还来,你让你二爷爷询问一下,这边起房子的一些事宜,以及价钱。”
这屋子也不是只他们一家要建,让村长出面是最好的。
晌午后,那小吏才姗姗来迟。
他倒也不是想偷懒,就是一不小心就睡过了头。
等起来的时候,已经快到晌午了。
于是他干脆吃了晌午饭才过来。
好在他驾的是马车,速度也快,这到青山村也才用了半个时辰不到。
见到小吏来了,村长便将事关起房子的一些事情都问清楚了。
地区不同,起房子的价格也都不一样。
这边起一间青砖瓦房,大约是七两银子,而放在以前的青山村,差不多要在十二两左右。
土坯房相对而言就便宜许多,因着人手都是自个村子里的,基本花不上什么钱。
茅草房就更不用说了。
木头什么的,山上就可以弄到。
官府那边给的补贴是每户人家五两银子。
若是只建土坯房和茅草房的话,那就仅够了。
村长这边,还有上回沈老太给他的一袋金叶子,以及朱姑娘那头的五百两银子。
他将东西都拿了出来,给自己家里留下二百两,其余的便打算同村子里的人平分。
一袋金叶子有十七张。
村长让方正义去镇上的钱铺兑了一下,一共兑了一千七百两银子。
加上那三百两,一共是两千两。
沈老太一家明显表示不用分给他们。
王婶子和章婶子之前得了朱姑娘的谢礼,那些银子也没怎么动过,是以也不要。
村长也没勉强,把这两千两银子,按照三十三个户头分了分,每家六十两银子,余下还有二十两,他便先收着,之后村子里若是需要用到什么银子,他再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