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搬 家
由于临近正午,若是要买房子,他还得再向县令告假。
估摸着要把住处打理好,恐怕还得几天,宋砚索性去请了五日的假,随后便和沈南依一同去找房子。
“你想要什么样的?”宋砚问。
“至少得有三间,还得有灶房。”沈南依道。
宋砚听了,不禁笑道:“你一个人住三间?会不会有点奢侈?”
沈南依不解地看向他,“不是还有你吗?”
宋砚一愣,“我?”沈姑娘这是什么意思?要让他和她一起住?“可我们……”还没有成亲。
“反正是你家的钱,房子买了也是你的,住不住都随你。”
此刻,宋砚脑子嗡嗡作响,乱得厉害。沈姑娘……她不介意吗?毕竟,她一个女儿家,他们现在无名无分的,同住一座院子,有违伦理。
可县衙也仅仅只是个临时供给他的安身之所,并非长久之计,他终归还是需要一个自己的住所。况且,沈姑娘一个人搬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若遇到什么事,找他也不方便。
宋砚有些苦恼。
他们终归是会成亲的吧?宋砚想。她都已经跟着他到这里来了,他们相处也有一年了,他好像也已经习惯了。沈姑娘看起来冷若冰霜,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但实际上骨子里仍是个没长大的小姑娘。若是他不在她身边,他也不能放心。况且,沈姑娘既然亲自开口说了,是不是就证明她并没有把那些世俗的虚礼放在眼里?而且,她都已经开口了,若是他拒绝,沈姑娘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
沈南依没有注意到宋砚这一连串千绕百转的心思,想了想,“若是能有一间药房,也可。”
宋砚迟疑了片刻,还是开了口,“沈姑娘,你真的不介意吗?”
沈南依疑惑道:“介意什么?”
宋砚突然觉得有些头疼,她这样,叫他怎么放心让她一个人住在陌生的地方呢?算了吧,他们二人如今也算是相依为命,他也打算好了,五年后等他们回了京就成亲。在那之前,只要他们自己不逾礼,应是无碍。
宋砚摇摇头,“没什么,就按你说的办吧。”
他们找了两日,才找到一座还算满意的院子。房子有些老旧,门窗都已斑驳,锁上铜锈斑斑。房子一共有四间,沈南依要辟一间出来做药房。院中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还有些其他的花木,只是由于疏于打理,花木都已经荒废了,草长几乎长得和房子一般高。
宋砚看着荒芜破败的院子,顿然泄了气,“算了,招几个人过来收拾吧,看样子,我们两个是没办法弄好了。”
当日,宋砚便到街上找了四个人过来收拾,又花了两日,才把里里外外收拾干净。
“沈姑娘,你看还有什么要添置的?”宋砚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问沈南依。
沈南依略带着新奇的眼光看着这座小院,没有说话。
宋砚四下扫扫视了一圈,走到院中的那棵大梧桐树下,“这梧桐枝叶繁茂,树干粗壮,若在此处装一架秋千,倒也惬意。”他记得家里就有个秋千,小时候他最喜欢和哥哥在那里玩。
“嗯。”沈南依应道。
宋砚又走到墙边看了看,“这里若是弄个葡萄架,夏日乘凉应是不错。”
“嗯。”
“再放一套桌椅。”宋砚眉飞色舞地安排着。
“嗯。”沈南依一声一声地应着。
宛若岁月静好。
宋砚设想好了一切,又问沈南依,“沈姑娘打算住哪间?”
沈南依看了看,“北边吧,那两间连在一起,正好一间做卧房,一间做药房。”
她还真是个医痴。宋砚不禁笑了道:“好,那我就住东边吧。西边那间小一些的先留着。”
商量定了,二人又开始着手准备日常用具。一直忙到更定,总算是忙活完了。
“秋千和葡萄架,明日找人来搭吧,今日累了一天了,先休息。”宋砚道。
“嗯。”沈南依便转身回房,走了几步,又顿住,回头对宋砚道:“过几日,我回去一趟,把东西搬过来。”
“要我陪你去吗?”宋砚问。
沈南依摇摇头,“不必。”
宋砚想了想,道:“要不我还是陪你回去一趟吧,现在村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形。”毕竟人言可畏,积毁销骨,他怎么能让沈姑娘一个人去面对?
“随你吧。”沈南依说完,便回了房。
她躺在柔软的棉被上,心里从未像此刻这样踏实,仿佛一切都有了着落。她还记得第一次在云山村有了自己的住处时那欢喜的心情。她也记得,那日的月亮格外明亮。
沈南依扭头看向窗外,夜空如洗,月明星稀,应是快到月中了。
她有事没事,总喜欢看月亮。它只要出现的时候,就一定在发着光,无论她在哪里,都能看见。曾经无数个难熬的日子里,只要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看见那澄澈的光,她就觉得自己还能捱一捱,只要熬过去就好了。
是月亮陪着她长大,就仿佛她的亲人一样。她不知道拥有亲人是什么感觉,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让她想起了宋砚。从未有人像宋砚这样对她,极尽耐心,怕她受伤,给她做药铲;怕她生气,观察到她脸色不对,便赶忙想办法挽救。好像无论她要什么,他都会满足她。宋砚带给她的感觉很奇怪,常常让她心口处漫过一阵暖意,有时还会微微地有些发酸。
这,会不会就是亲人的感觉?
沈南依想着想着,便睡去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漂浮在洁白的云团之上,云团分外柔软,托着她在空中缓缓地漂浮,她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上方的云团。好多好多,柔软的云团。
最后一日,他们花费了一个上午,终于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了。
从此,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
午饭后,宋砚陪同沈南依回云山村。他们在村外雇了两辆牛车,才堪堪装下他们的东西。
宋砚只带上了他的书,剩下的都送给了村里人。
村人听说他们俩要搬家,把东西都送人了,都争相赶过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