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美髯公——关羽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美髯公——关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本字长生,亡命奔涿郡。三国时蜀汉名将,刘备在乡间纠集人马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关羽和张飞为他护卫。当刘备为平原相时,他们俩为别部司马。二人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稠人广坐则侍立终日。随同曹操和刘备讨吕布于下邳,事后为朝廷封为中郎将。当刘备袭杀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后,以关羽镇下邳太守。曹操东征破刘备,关羽被俘,被拜为偏将军,对他礼遇很优厚。白马之战时关羽万军中刺敌主帅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报了曹操之恩后便告辞,寻找刘备。长阪之战刘备败北,抄近路赴汉津与关羽的数百只船汇合至江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后,关羽在其后的江陵之战中绝北道,阻隔曹操的援军,为周瑜能攻下江陵创造有利的条件。事后遥领襄阳太守、拜为荡寇将军。诸葛亮等人入蜀增援刘备,关羽便镇荆州。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被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乘汉水暴涨之机出兵襄樊,更在于禁七军为水所淹乘船进攻,梁、郏、陆浑各县的盗贼有些远远地领受了关羽的官印封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后因孙权背盟投曹,后方为吕蒙所破,关羽便退兵,但终为孙权军所擒杀。

    忠义两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忠君报国,无论这个皇帝到底是明主还是昏君,都要义无反顾,无条件服从,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说的就是这种观念。而关羽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即便面对汉献帝那样的末世之君,关羽同样表现出了莫名的忠诚。许田射猎,见曹操有僭越举动,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幸亏刘备“摇手送目,不肯令出”才没有酿下祸端。由此可见,关羽还是有着很浓重的忠君思想的。这种思想,即便在身陷曹营前后也同样有着不一般的表现。关羽投降之前的条件之一就是“降汉不降曹”,投降之后,曹操为收买人心,于是封关羽为“寿亭侯”,结果关羽一见大印是坚决不受,直至曹操将大印改为“汉寿亭侯”关羽才笑纳。而关羽的“义”主要表现在与刘备、张飞的“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更是将“义”做了最好的诠释。对刘备如此,而对有恩于己的曹操同样不失大义,以至于后来有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不凡举动,看起来有背叛大哥、有违军令的嫌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衬托出关羽的义薄云天。当然,无论忠也好,义也罢,关羽最死心塌地的还是刘备。千里寻兄,过关斩将,没有大忠大义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壮举的。

    关羽的形象,也早已经定型:身长七尺,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而头裹青巾,身着绿袍。关羽的武器不同寻常,那就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这么一副好皮囊,再配上这样的武器,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身陷曹营之后,曹操为了安抚其心,又把缴获吕布的赤兔马赠送给关羽,这下子更是如虎添翼,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名远播。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单纯表现关羽的勇武,而一部《春秋》在手,关平、周仓侍立左右,就更是锦上添花,给关羽的形象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说:“羽善待士卒而骄於士大夫。”同书《吴志》的《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说:“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同书《陆逊传》也说:“关羽矜其骄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志骄意逸。”所谓“骄於士大夫”,“性颇自负,好陵人”,“矜其骄气,陵轹於人”,这是当时人们的共识,也是关羽最大的弱点,如前所说,关羽曾骂孙权为“貉子”即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不但对敌人,关羽的“骄气”还发泄在同一个营垒的人们身上,甚至在刘备身上。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马超前来归附之际,关羽已经不满《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说:“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由於诸葛亮的协调,关羽对於刘备重用马超的不满的以缓解。到了刘备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又引起关羽更大的不满。

    《三国志·蜀志·黄忠传》说:“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对於刘备将黄忠的地位提高到与关羽同列,诸葛亮也感到会机器关羽的愤怒,自己也很难加以解说。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同书《费诗传》说:“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拜受。”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之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有所不知。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之后将难於控制,即刘备健在只是也感到没有把握。怎麽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关羽还将战线拉长到许都以南,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叛曹,然后派人前来表示归顺。

    在紧张的战争间隙里,关羽接见了襄阳男子张嘉和王休。按常理,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是没有资格见关羽的,何况关羽当时正忙着围攻樊城,可是,他们捧着一块重要的石头,说是玉玺,而且是从汉水水底发现的玉玺,关羽大为高兴,派张嘉、王休二人去成都献上玉玺,无独有偶,有人在益州武阳发现了黄龙—一条河里流着两种颜色的河水,泾渭分明,恰如河里出现了黄龙图案,人们说,这是祥瑞,是刘备称帝的预兆。

    《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守,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於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割据荆州政_治军事要地,以监视关羽,终於矛盾激化,在关羽对曹操战争的关键时刻,二人为孙权“阴诱”背叛投降,以致关羽全军覆没,荆州丧失;一方面却放纵关羽“骄气”的反战,与孙权失和,并坐视关羽和潘浚、糜芳、士仁的“不睦”,更为重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因而,“除之(关羽)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於吴,以陨关羽之命”,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而所谓的“汉水玉玺”,其实是关羽一手导演的。忠诚于刘备的关羽,冒着战败的危险,在攻打襄樊、提防东吴的同时,还派人去宛、洛一带扩大影响。他的目的,就是让中原的人看到汉王的军队,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汉王。毕竟,中国的皇帝最想得到中原的承认。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