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绝不让宋记的脸面落到地上
长缨街上,如意酒楼大门前。
即便是来时不怎么情愿的杨掌柜,也不得不承认。
如意酒楼请来的说书先生,真是水平高超。
人家把当年给丰州城打下太平盛世的武安侯的生平融会贯通,娓娓道来。
是在说故事,却又不只是在说故事。
听得杨掌柜都热血沸腾,惋惜自己和武安侯没差多少年岁,偏偏当年还只是一个乡下的穷小子,没有机会、更没有那份魄力参军,便一直没能瞻仰到这位大楚百姓心中的战神的风采。
直到醒木被拍下,说书先生抛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晓”,悄然退场了。
杨掌柜这才回了神。
他尚且如此,拉他过来的齐掌柜和台下人就更别说了,意犹未尽的感觉比上午更甚了。
齐掌柜抓心挠肝地直嘟囔:“这如意酒楼太鸡贼了。武安侯戎马一生,光他的生平编成故事,就能说上十天半个月了……”
旁边桌上的客人附和,“就是呀!想听后头的,就得日日过来报到。一坐下至少就是十文钱,再吃吃喝喝,百十文钱都打不住。”
“都怪这如意酒楼把说书台子搭到了街上,让人经过了想不注意到都难!请的还是咱们这儿最出名的‘三寸舌’,巧舌如簧,妙语连珠,勾得人恨不能一直听下去。”
正说到这,只见那外号叫三寸舌的说书先生,经过简单的休整后,重新登台拍响醒木。
当然了,如意酒楼打定主意要趁着时事的东风,狠狠赚上一笔的。
故而那三寸舌再登台,便不是接着武安侯的生平来讲了,而是另起一头,说起了别的。
反正北地涌现的将领里,虽属武安侯居功至伟,但也有旁的优秀人才。
把这些传奇人物的生平拆成一个个小故事,每天说一点,十天半个月说完,都算是进度快的呢!
旁人的故事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凉棚下的客人一边听着说书,一边也有心力闲聊天了。
聊得最多的,自然还是关于武安侯的话题。
既有受到武安侯事迹鼓舞,觉得区区水匪和北戎蛮夷都不足为惧,放下心里包袱的普通百姓。
也有生不逢时,恨不能早托生数年,能投入武安侯麾下的热血少年。
还有为武安侯惋惜,说他那样一个英雄人物,落了个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下场,已经够使人悲叹了。偏武安侯的几个儿子也一个都没能活下来。
听说他老人家最小的儿子,在战场上身死时也才十七岁……
满门的忠烈啊!哪怕是只活下来一个呢?
也不至于这般让人唏嘘惋惜!
“战场上活下来有啥用啊?京城皇宫里的贵人可不会……”
眼看着齐掌柜在气氛的影响下,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妄言,杨掌柜立刻猛猛扯了他的袖子,打断道:“都这个时辰了……咱们可不能在外头待一整个白日,午后还得回铺子里上工呢。”
齐掌柜自觉失言,连忙止住话头,一拍脑门讪讪笑道:“是哦,说好今日我做东的。后头却光顾着听说书了,只到现下却只点了茶水和瓜子。杨老兄想吃什么,尽管点了来!”
他午间又花去了近二百文,杨掌柜哪里肯让他破费?
“不用点如意酒楼的吃食了,就跟其他桌上一样,就近买点别家的吃食就好。”
也就在这时,张栓子和铁牛已经来到了长缨街上。
二人各背一个容量不大的竹背篓,背篓里头和上头都盖着厚厚几层棉布,脖颈上还各挂着一对比冬日里的棉手套、还更大更厚重的大手套。
甫一出现,便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他们怪异的打扮。
于是他们便上前询问他们这是卖什么?怎么大热天做这样的打扮?
但等得知两个小子是宋记食府的伙计,过来售卖饭食的,那些人则都不约而同地兴致缺缺,不再多问多听了——
铁牛和张栓子一路被人潮推着过来,气喘吁吁,一头一脸的汗。
想也知道出来不少时间了。
再好的吃食,也耐不住今日格外毒辣的日头。
哪怕他们的竹背篓里放着冰,一路过来也该晒化了!
张栓子和铁牛此时却无暇顾及路人的反应,他们只想着出发之前,宋玉枝交代的特别任务——
就是先不用同不了解宋记的客人推销,而是把两锅煲仔饭先送到齐掌柜和杨掌柜二人手上。
十分凑巧,二人刚按着宋玉枝说的,寻到如意酒楼前的凉棚。
正在寻摸附近其他吃食的齐掌柜,恰好就看见了装束怪异惹眼的他们。
见两个小子累得不轻,齐掌柜当即就招呼他们进凉棚里来,一边请他们喝桌上的茶水,一边询问他们怎么过来了?
宋玉枝特地提点过他们的,凉棚里的什么东西都要银钱,而是价格还都不便宜!
两个小子自然不肯喝,只把背篓放到条凳上,而后掏出怀里的水囊,咕嘟嘟灌下几口。
解决了口渴,口齿更伶俐一些的张栓子就回答道:“今日我们铺子里没啥生意,东家让我们拿些饭食出来卖。临出发前,东家特特交代的,说午前受了您二位的招待,让我们先送两份过来。”
杨掌柜和齐掌柜对视一眼,杨掌柜略有些赧然地婉拒道:“我临时爽约,没去你家用饭……现下这怎么好意思?”
齐掌柜也摆手说是啊,“我就请你们东家进来略坐了坐,哪里值当特特给我们白送饭食?”
旁边桌的客人听着就嗤道:“什么饭食,值得这大老远的送来?送来还能好吃?你们东家是实诚还是傻,哪儿有这么感谢人的?!”
那人二十岁左右,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是武安侯的拥趸,正相反,他觉得是百姓口口相传,把武安侯给神化了。
武安侯真要是那样厉害,最后怎么可能在南边战场上输得那么难看?
他已经同其他人唱了好一阵子的反调。
凉棚里的其他人都不稀得搭理他。
也就齐掌柜和杨掌柜这样经营铺子,日常讲究与人为善的,对他还算有几分好脸色。
没想到这人得了颜色就开染坊,寻了由头又急着开始彰显自己见地独特、与众不同了。
齐掌柜和杨掌柜交换了一个眼色,二人当下决定不再推拒——
哪怕宋记的饭食真的已经被高温影响,不再那么可口,他们也要变着法子夸出一朵花来。
绝不让宋玉枝的好意和宋记的脸面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