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红旗大队的人对张秋月改观
“张秋月同志,你不必谦虚,我们公社很需要你这样的积极分子,原本是打算年底给你颁发奖励的,可组织想到你这段时间需要学习,于是决定提前发给你。”
公社书记对张秋月态度极好。
虽说张秋月在文章里贬了很多人,但字里行间可全都是在感激政府,让她从被压迫的奴隶,变成了自由生活的普通百姓。
作为干部,他自然也是自得的,他可是培养出张秋月的公社书记。
但他之所以知道这篇文章,是县委书记特意打电话给他的,叫他好好宣传《四十岁的文盲》,借此更好的解放妇女思想,让许多农村妇女瞧瞧,她们都是有无限可能的。
唯有全国人民思想都得到进步,国家才能进步。
他也已经告诉每个妇女主任,出去演讲的时候,记得念张秋月的文章,她文章激励人心的同时,可读性极强,尤其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跌宕起伏的人生很吸引人。
所以,公社书记把绑着大红花的奖品,郑重地放到了张秋月手中:“张秋月同志,你扛起了一个家,很不错,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围观群众傻眼。
有的怀疑书记眼光。
有的怀疑自己眼光!
难道说,张秋月是很好的人吗?
不然领导为啥那么夸她?
领导总不会有错的吧?
红旗大队的人陷入纠结当中,黄翠芬脖子往前伸,肩膀垮着,眼睛已经呆滞了,跟老龟一样。
她跟张秋月比老公、比儿子那么多年,结果张秋月赢过她了?
不行!
这坚决不行。
不就是读书识字登报吗。
她也能行!
黄翠芬忽然迸发出巨大的斗志,双眼燃烧起熊熊烈火,充满战意地瞪着张秋月。
她必须,要赢过张秋月!!!
相比她的斗志满满,知青点的知青,一个个面如土色,人人脸带阴云。
方芳作为主谋,直接被抓了,那他们会不会也要被调查,胡乱污蔑别人,会不会被送去劳改?他们从未想过,说别人坏话,会有那么严重的下场。
黄大爷也不遑多让,后背的冷汗都已经把他整个背部浸湿了,万一方芳把他暴露出来,那他一家子可就完了。
就骂了几句张秋月而已。
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
还有,张秋月写文章还登报了,她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不早点炫耀出来。
这个蠢妇什么时候开始有脑子的!
一下扰乱他所有计划,还害他全家都差点搭进去。
公社书记一句“张秋月同志,你很好”,更是让他多年以来费尽心机毁坏张秋月名声做出的努力功亏一篑。
一重又一重的打击袭来,黄大爷脑子忽然冷静了一下,旋即一道精光闪过!
她大前天就收到信了,可她故意压着不登报,是不是在等些什么?
这段时间闹腾最欢的就是知青,而他和方芳关系很好,也给她出谋划策。
现在的情况是,张秋月被骂了,但实际上没什么损失,但过一段时间就说不定了……
假如真做了伤害她的事情。
那后果不堪设想!
黄大爷顿觉寒气从脚底板往上冒,浑身都在哆嗦,压根没法继续待下去,踉跄着回家。
好在现场热闹,没人注意到他的状态。
除了……
周智林!
周智林眼眸划过一道寒芒,敛下后继续看着公社书记和张秋月,眼中有着敬佩。
张秋月抱着奖品,再度鞠躬,感动的稀里哗啦,“书记,谢谢您认可我的存在,认可我对家庭的付出,您真是好人,您真是大好人……”
周老大啪啪啪鼓掌,热泪盈眶。
终于有人觉得他老娘是好人了!
周家人也纷纷大力鼓掌,盼儿和狮狮更是鼓着小脸,铆足了劲儿。
红旗大队的人一看,先是一两个人跟着鼓掌,紧接着,掌声冲破云霄,久久不绝。
公社书记等到属于张秋月同志掌声暂缓,才双手往下压了压。
掌声停止,但众人内心激动万分。
公社书记紧接着拿出登了张秋月文章的报纸,“这份报纸你放好,望你以后能多多写出这类文章。”顿了顿,他又笑道:“往后能不必对着新华字典写文章。”
“好,我一定会努力的,坚决不会辜负组织和领导对我的期待。”
张秋月一边擦眼泪,一边接报纸。
公社书记为了不耽误大家上工,鼓励张秋月一番便离开了。
临走前警告黄大队长:“切记要一视同仁,你们宗族思想严重,可以说团结,也可以是不听领导安排,你要衡量好,不然哪怕你拿着锄头干到死,都没有别人多撒几包肥料管用。”
黄大队长一抖,嘴唇都哆嗦了,“我……我晓得的。”
“嗯。”
公社书记看他年纪大了,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说话也不太利索,红旗大队的大队长,是该换人了。
他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却给整个红旗大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往后更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往外扩散。
“天啊,书记给张秋月报纸嘞,她真写文章了啊!”
“知青们还说她笨,要真笨,哪来的脑子写文章,之前张秋月说他们不会教人他们还气得要死,现在看来,张秋月说的没错啊。”
“那可不嘛,你也不看看,我们正儿八百去上课的人学了几个字。”
“先头我们还说方芳厉害,能压制张秋月,现在好了,方芳直接被公安抓走,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有女同志被抓。”
“可不是嘛。张秋月牛逼!”
“你们瞧见奖励没,钢笔和本子啊,多值钱,张秋月还说有稿费呢,真是什么好事都给她遇上了。”
“你有本事你也去写文章啊。”
“哟哟哟,张秋月刚站起来一点,你们这群人就要当她的狗腿子了。”
“说谁呢你!”
……
村民们议论纷纷,压根停不下来,水田上方,各个大嗓门隔着老远,都能扯着嗓子谈论张秋月。
“喂喂喂……”
广播响了起来。
滋啦滋啦的杂音十分刺耳。
吵闹的村民们齐齐一静,除了上工时间,他们很少听到广播响起,现在忽然响了起来,大家都茫然地看向那喇叭。
“今天我们大队的张秋月同志登上了人民日报,文章的名字叫做《四十岁的文盲》,让我们有请张秋月同志和饶钰清同志,一起为我们朗读这篇优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