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娘子,请息怒 > 第276章 抢地盘?

第276章 抢地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276章  抢地盘?

    每年十一月到来年正月,是一年中成婚最密集的时段。

    选在冬季成婚,一来冬闲,不忙。

    二来,可以依靠低温最大限度保证喜宴食材不会快速腐坏。

    更重要的是,此时成婚,新娘大多会在来年深秋初冬诞下子嗣,低温也会减少妇人产子后感染的几率。

    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皆是先民以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

    随着十月底陈初完婚,像是开了个头,进入十一月后,蔡州留守司喜迎一波成婚大潮。

    十一月初八,长子迎娶翠鸢。

    长子是常伴路安侯身旁的臂膀,翠鸢和侯府赵令人、陈孺人关系匪浅,外人面前,令人更是与她姐妹相称。

    他二人的婚事,路安侯夫妇自然上心。

    听人说,路安侯不但给长子在寿州弄了个庄子,令人还为翠鸢备了好厚一份嫁妆。

    成婚当日,不但路安侯夫妇在长子家中支应了一整日,便是陈姨娘也挺着大肚子来送翠鸢出门。

    翠鸢感动的泪水涟涟,甚至生出一股恍如隔世之感

    当年为了还家中欠下的饥荒,无奈自卖三年去采薇阁做了侍女,谁能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竟也有出人头地、做了将门大娘子的一天

    世事无常啊。

    消息传回桐山,采薇阁里那几位和玉侬、翠鸢有旧的姐儿们,不免唏嘘慨叹,自恋自伤间总忍不住假设一番若当年再主动些,有没有机会攀上路安侯的高枝。

    长子之后,便是刘二虎成婚。

    接连支应完弟兄们的婚事,时间已来到十一月二十,又轮到了军统李科娶妻。

    陈初早就有言在先,答应过了李科,需带猫儿回桐山一趟。

    李科出身蔡婳早期组织的‘说书人’,对后者有种近似知遇之恩般的感激。

    所以,去往桐山前,陈初特意前去书院街邀请蔡婳同行。

    蔡婳许是因为陈初成婚后忙于支应别的事,感觉被冷落了,直接拒绝,说自己还有别的事忙,没空

    这长腿御姐心里有小疙瘩,需花些时间慢慢哄。

    陈初打算从桐山回来后,好好和蔡婳疏通一番,情人之间哪有隔夜怨,多堵几回漏洞,什么怨气都消了。

    十一月二十一,陈初夫妇出发前往桐山。

    这也是陈初离开桐山后,首次回去。

    时隔一年多,不知鹭留圩如今成了什么模样,陈初隐隐有些期盼。

    同日。

    六百里外的寿州路安县东南,民和新村。

    只听村名,也知这处村子是新落成的。

    淮北之乱中,贼人为祸路安县甚重,民和新村左近原有几个村庄中的百姓,要么被杀,要么东逃至隔壁宿州怀远县。

    如今淮北靖平,外逃百姓回乡,但口户已十不存一。

    大乱之后,想要恢复,首重人口。

    新任知县唐敬安经过和路安侯相商后,号召蔡州部分滞留灾民,桐山少地、无地农户前来开发寿州。

    路安侯批准后,将此项政策私下称为东进运动

    而丁老汉父女便是第一批响应号召的东迁农户。

    一阵朔风吹过,长满枯黄杂草的阔野上卷起一层一层形似海涛般的波浪。

    正在挥锄翻地的丁老汉捶了捶酸疼老腰,拄锄四望,不由自主露出一抹朴实笑容。

    阜昌八年夏,丁老汉被一对儿女苦劝后,从朗山逃荒去了桐山。

    途中因一番有惊无险的奇遇,落户在了桐山鹭留圩。

    鹭留圩虽好,他们父女在庄子里也有工可作,但为曾经的饮马庄郑家做了半辈子佃的丁老汉却对土地念念不忘。

    得知此次东迁,每户人家可分五十亩地,谁也拦不住丁老汉报名的热情。

    因为是头一批,招募的人并不多,丁老汉的儿子丁鹏在镇淮军效力,有了这个条件,他才抢来一个名额。

    “金山银山也不如一块能传给儿孙的田地啊!”丁老汉有感而发,自言自语道。

    因为军属身份,丁老汉这块田税赋定的极低,唯一让人不太理解的是分来的田地,不能转售、抵押。

    不过,丁老汉也没打算出售丁家祖上三辈都是佃农,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说甚也不能卖,传给儿孙才是正理!

    想起儿孙,丁老汉不由叹了一回,以前因为穷,儿子丁鹏二十好几了还没个婆娘。

    如今好不容攒下些饷银,儿子的眼光却高了,说什么要娶蔡州纺厂里的女工,还说纺厂里的小娘都上过夜校,能挣钱、能识字、素质高也不知从哪学来那般多新词。

    除了操心儿子,女儿丁娇的事也让丁老汉头疼。

    去年闹了场乌龙,自家和姚家差点把亲事订下,甚至纳采、问名的流程都走完了,才知晓人家姚虞侯早有了心上人。

    丁老汉父女都不是胡搅蛮缠之人,丁娇事后不但把姚大婶送她的镯子、布料都退了回去,还将颇觉对她不住的姚大婶夫妇安慰了一番。

    但丁老汉知晓,女儿心里怕是放不下了,不然也不会这般轻易就答应随他来了路安县。

    想来,也是存了离开伤心地的心思。

    “儿啊,歇会吧”丁老汉唤了一声几丈外正在翻地的女儿。

    “爹爹,我不累。”丁娇抬头挤出一丝笑容,微黑的脸盘上布满了汗珠,随意用衣袖擦了擦,又道:“哥哥为侯爷效力帮不上家里,女儿需抓紧时间趁冬闲帮爹爹整理好田地,不耽误来年春耕”

    见女儿如此懂事,丁老汉既心疼又欣慰。

    正此时,却见远处走来两名身穿布衣的年轻人沿着田埂快步走了过来。

    “丁老丈~”

    远远的,来人便招呼道。

    丁老汉一听便知来人是谁,不由先躬了腰,这才回道:“唐知县、徐县尉,又下来看墒啊”

    来人正是知县唐敬安,县尉徐志远。

    “哈哈~”唐敬安先是爽朗一笑,接着道:“恢复一地,首重粮产。整日坐在县衙值房又能忙出个甚?想当初侯爷在桐山时,刚接手鹭留圩便摸清了庄子周边的水文、墒情、往年气候规律,洋洋洒洒写下了万字的‘鹭留圩调查’报告。为官之道,侯爷是本官的楷模,自然也要学上一二”

    丁老汉一辈子也没和当官的说过几句话,也听不太懂知县大人的话,只陪着尬笑。

    却不影响他觉着侯爷手下的官,和旁的官不一样。

    唐敬安蹲下身子,抓了把泥土攥了攥,抬头道:“丁老丈,劳烦教我如何看墒吧”

    “好说,好说!”

    丁老汉忙不迭的跟着蹲了下来。

    唐敬安一番耐心讨教后,余光瞥见一直默默翻地的丁娇,不由站了起来,劝道:“丁家小娘子,这重活你就少做些吧。待入了腊月,侯爷派给咱寿州参加劳动改造的乱军俘虏便到了,我争取来八百人,还有数十头耕牛,到时这些通渠翻地的重活,便交给他们干”

    丁娇在生人面前是个腼腆的,闻言朝唐敬安屈身一礼,表示感谢,却固执的继续翻起了地。

    唐敬安笑着摇摇头。

    倒是隔壁地块,同样来自桐山的东迁户范家二郎听了知县的话,喜滋滋迎了上来,“父母大人,方才所说为真么?侯爷果真要派俘虏、耕牛帮俺们犁田通渠?”

    唐敬安双手一背,笑的既威严又和善,“本官还能专门跑来与你们说笑?侯爷知晓诸位家中的儿郎在军中效力,缺少劳力,才特意出了此策。对了,范二郎,你兄长叫什么来着?”

    “我家大兄名叫范广汉!阜昌九年,神锐军作乱桐山,他参加了民壮协助守城。当年十月,随周宗发哥哥一同投了镇淮军,如今在姚虞侯手下,为侯爷做亲兵哩!”

    范二郎提起兄长,一脸自豪。

    一旁的丁老汉听闻‘姚虞侯’三字,神色一黯,悄悄瞄了眼女儿的背影。

    都是乡里乡亲的,丁家小娘的事,范二郎也有所耳闻,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提到了人家痛处,正待说点什么扯开话题时,却见东边行来十几名做短打装束的汉子往这边走来。

    为首那名黑袍汉子,也瞧见了丁、范以及唐敬安等人,却只扫了一眼,浑似没看见一般,继续往前走,直到越过了东迁户们刚刚平整打理好的土地,这才停下了脚步。

    随后向身后其余汉子吩咐一声,“就这里吧。”

    黑袍汉子话音一落,当即有几名汉子挥起锄头刨了个坑,再有两人抬来一块长条石碑,放入坑内。

    再填土、压实

    一套流程朴实无华,行云流水。

    把唐敬安和徐志远都看懵了,两人好奇之下,连忙上前查看。

    只一眼,二人同时大怒。

    却见,那石碑上刻有四字,正是‘怀远县界’!

    “你们是谁!怎可胡乱移动界碑!此处已深入我路安县五六里,你们是要抢我路安县良田么!”

    唐敬安眼下还不知晓对方到底是官还是民,说话已算比较克制。

    可那黑袍汉子打量一眼他的穿着,随即扭过头去,话都懒得和唐敬安说上一句。

    “谁人裤腰没系紧,把你给露出来了?”随行汉子中却有人来了这么一句。

    脾气火爆的徐志远当即上前,抡起巴掌拍在了那开口讥讽的汉子脸上。

    奶奶滴,抢地盘抢到老子头上了,也不打听打听我们校长是靠甚起家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