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安装半山
石铁去了城府的灵石仓库,拿走全库的灵石灵晶。
仅有决断钢做器皿,他还是担心会受到时间因素影响,逐渐溢散出死气。
接着,他飞到无尽黑洋旁边,一百根石柱的南侧,开始安置四棱锥——它们是真的很方便安装,直接放地上就行了。
但石铁并不想就这么简单地放在岸边,效率不高。
当余霞说她的实验过程是用泡水时,他就问了一句:“可不可以让新造的工具泡在水里用?”
拿到聚死半山成品后,他又问了一次。
余霞的回答很肯定:“可以。”
既然可以泡在水里,那他就决定,先围着无尽黑洋岸边挖一条五百米深的沟。
然后,他又计算好了位置,在沟的外侧挖出深坑,为埋设漏斗做准备。
再接着,他在十个深坑里,施法加固岩石,并用灵石铺设好了封魔牢笼,以防结晶体可能会从决断钢里溢散出来。
在制作结界的过程中,他犹豫了一阵,最终决定还是不预留出入口。
未来要取出结晶体时,他直接用石板堵住海岸口,抽出坑里的海水,再把四棱锥和漏斗整个都抬起来,再在空中取出来就行。
然后,他将十个聚死半山和漏斗都拼在一起,再相互紧挨着放到了坑里,十个吸收死气的底面连成一个弧面,朝向黑洋。
再然后,他移动挖坑出来的岩石,贴着十个聚死半山之间的缝隙,做出了九个三棱锥形状的巨石。
每块巨石的表层,他又用灵石做了一个完整的封魔牢笼,再将九个空隙填充。
接着,他移动全部挖坑出来的岩石,覆盖在了九块巨石和聚死半山上,凝实做成一个缓坡的山崖,并施法加固。
最后,石铁挖开海岸。
立在悬崖之巅,他看着漆黑寂静的海水,疯狂地撞击在聚死半山上,发出真实海浪般的声音和振动。
这一刻,他满足极了。
堂堂世界十大绝地之一,十余万年来,就连元婴也闻风色变,不敢轻易靠近的无尽黑洋。
竟在他和城市上下的努力之中,逐渐变得可控,甚至有可能被部分封印。
仅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他骄傲几万年了。
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稍微发挥了一下对未来的想象后,他便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巨剑上。
想到现在的孤儿院,暂时还离不开王小鸣的意志,无尽黑洋又需要他亲自去安置,分心两地的困难非常大。
在琢磨了一宿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弄出几个固定行为模式的分身,让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事情,使其形成不需要思考的流水线作业。
安置聚死半山,需要的是谨慎和法力精准,对注意力的要求极高,但不需要想象力。
也正因此,机械化行为的分身,其实比思绪繁多的本体更适合去做这种事。
没有任何意识体,能比机械体更精准更谨慎。
但前提是,要将任务拆分细化,不能出现逻辑矛盾和意外情况。
想到办法后,石铁便花了几年时间,来设计制作与他相同面貌的分身,以处理安置聚死半山的任务。
做完这些事之后,他才将意识移到了几万公里外的王小鸣身上。
而在她闭关的短短十余年里,承担起了孤儿院浮岛所有责任的李莹莹和方乐平,竟已互生情愫结为了事实夫妇。
虽然石铁对此事早有预料,但他还是通过分身王小鸣,表现出了非常震惊的表情。
此时在天序城内,十二个从守序孤儿院里走出来的孩子,组建了一个孤儿院的聚会团体,名为:守序亲友盟。
他们大多都曾进入过天序城宗门修行,并全部突破到了结丹境,曾经给李莹莹和方乐平指路的王一仙,便是其中年纪最大的大哥。
一开始,这个亲友盟还只是为了,方便他们和其他来自于孤儿院的院友交流感情。
突然有一天,十二个创始人之一的王三泽,在亲友盟里提出了一个想法:“我在想,等我们功成名就之后,要不要回去帮老妈?”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像是某种生机顽强的植物根系一样,在另外十一个结丹孤儿的心里盘根错节,并日渐成长壮大。
转眼间,一百年过去了。
守序亲友盟的成员已经突破到了千人,十二个创始人在同一年做出决定。
他们要带着宗门里学到的知识,以及他们在天序城里工作积累的经验,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守序孤儿院曾经放下他们的城镇。
这些孩子的举动,石铁从头到尾都看在了眼里——因为百年前提出想法的王三泽,是他最早回到城市的孤儿分身。
王三泽是“三”字辈的第一个孤儿,他刚从孤儿院下来,便一直往天序城走,路上根本没停过脚步。
当他进城的时候,方、李二人还在荡寇,王一仙也还在路上犹豫不决。
他进城之后闲了几天,便立即去了张麻园工作。
现在,张麻园名义上的园主,是张望的孙女张柔杨,同样是城主的分身。
石铁从孤儿院走到天序城的孤儿分身们,全部都进入了张麻园工作,理由非常简单。
在身份信息上,张柔杨的祖母是王小鸣的妹妹。
如今,王小鸣主持孤儿院工作,已经将近三百年了,也是时候出现一些愿意回去无偿服务的人了。
毕竟,不论是王小鸣还是方、李夫妇,他们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总不能真的一直在孤儿院里干到去世吧?
就像贤天州需要贤天宗来管理一样,守序孤儿院也需要孤儿院里长大的人回去当家做主。
天天浮在空中的守序孤儿院,不仅需要精明能干的高超修为,更需要充裕的同理心和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满足遵纪守法的硬性条件。
这样的人才,石铁推测,在十万个守序孤儿院里走下来的孩子里,只有几人合适。
他没想到,守序亲友盟的十一个创始人,居然都会选择和他一起回去。
在他最初的想法里,最多只有三个人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