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有钱陛下不会花吗?
也不用尚棋回答,沐云瑶便又接着道。
“然后陛下给你银子,你再替陛下花出去,若是银钱不够也不用你们想办法,你们只需要找陛下哭穷才行。
然后像那些做实事的衙门,如同工部、兵部,他们要银子还得看你们的脸色?
那这么说的话,还要你们做什么?有钱陛下不会花吗?要你们代劳?”
皇帝坐在龙案后,听到沐云瑶抨击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若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要给她鼓掌叫好了。
尚棋被他怼得哑口无言想说不是这样的,可是,他们以前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户部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各地的税收,可是先帝在位时,大小天灾不断,先帝体衅百姓,将赋税一降再降,皇帝即位后,他们多次以国库空虚为由请降增收赋税,却都被一一驳回,这让他们有什么办法。
难不成,他们还能凭空变出银子不成?
尚棋越想越气,一甩袖子,怒道。
“你胡说八道,胡搅难缠。”
皇帝也觉得她这话有些强词夺理了,可是强词夺理的前提不是有理可夺吗?
最主要的是他也厌烦了这些人,有事没事就找自己哭穷,让沐家这丫头敲打敲打他们也是好的。
沐云瑶却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错,看到尚棋恼羞成怒的样子,更是不客气的道。
“难不成,尚大人说在过小女子,就只会觉得别人在强词夺理吗?
若是户部的差事,真的像民女说的那般,那这活我想各大家的当家夫人,可能比各位大人更为精通。
毕竟,她们每天要面对的就是这些,若是将这些夫人位与户部的官员放到一起,盘账算账没准她们盘得比你们还清楚。”
吴伴伴站在皇帝身后,死命的掐着自己的腿,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他是觉得这沐大小姐是真够损的。
尚大人不过是说她是‘后宅妇人见识浅薄’,他便将整个户部说的连后宅妇人都不如。
两人一番唇枪舌剑的,让旁边的人根本插不上嘴。
可是除了户部的人,其他人又觉得十分过瘾。
特别是,沐云瑶说到户部的人只会‘哭穷’,且他们要钱的时候,还要看他们脸色之事,别的衙门的人还好些。
那些兵部的官员,却是感同身受,特别是粮草、装备和将士的抚衅银。
这些本就不该拖欠的,他们却是一拖再拖,有时为了能要到这些银子,他们一群在战场上都没认过怂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却不得不在他们面前伏低做小,好话说尽,赔尽了笑脸。
就是为了在战场上的兄弟们,争一分活命的机会。
工部的人也是一样,他们要为战士打造兵甲,要为百姓修水利,改造农具。
别的不说,有些地方连年发水,为了修筑更坚固的堤坝,他们呕心沥血、不眠不休,可惜朝廷拨款迟迟到不了。
要不就是比他们索要相差甚远,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到最后,要不工期延迟,迟迟不能完成。
要不就是勉强维修,到最后因为银钱不足,修出来的堤坝根本无法抵挡洪水侵袭。
这种情况,不容易造成堤毁人亡,最后责任都落在他们工部头上。
每次大灾之后,工部都会换一大批人,这些人无不是因为修建工事不利,而被斩首,有些甚至,抄家灭族。
但这个时候,救灾却需要户部出面,反而成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沐云瑶看着原本还与尚棋一起的官员中,有不少已经脸色难看,她便知道她刚刚的一番话,怕是说进这些人的心里去了。
成功分化了这些人,沐云瑶说起话来就更不客气了。
于是道,“再说了,有些时候,有些事并不是只有钱能解决,也应该动动脑子才行。
若是户部就是个只会花钱的衙门,民女倒是觉得不如选几个女官出来掌管户部,至少,她们更能精打细算。”
皇帝听到她还在记恨刚刚尚棋说她是后宅妇人,一直在借机从言语上羞辱他,就觉得好笑。
之前太子就说这丫头特别能记仇,他还不信,现在他是信了,可不就是特别能记仇吗?
尚棋仍然不服,怒红了脸瞪着她道。
“逞口舌之能谁不会,你要有本事,你就说说这次雪灾要怎么做?才能不花银子解决这事。”
沐云瑶没有理他,而是将目光投放在皇帝手中那张纸上。
直到此时,皇帝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看戏看得太投入,居然忘了看了。
见沐云瑶看过来,皇帝这才施施然打开那张纸。
他不太相信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好法子。
倒不是他也瞧不起女子,反而,他倒觉得有时候,女子真的能办成很多男子办不成的事。
利如,沐云瑶生母,萧千墨的母亲,还有林烁将军和他的皇后。
这都是在他身边,他了解的优秀女子。
而且他相信民间肯定还有不少,优秀的女子,只不过拘泥于世俗的影响没办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已。
其实,他也想通过改造,提升女子地位,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
而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他一个,他的父皇也是如此,还曾为此想过改造。
只不过,那些官员男尊女卑的思想太过严重,哪怕他父皇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朝中多了一位女将军而已,并没有多大变化。
皇帝深深的看了沐云瑶一眼,小姑娘到底太过年轻,只怕阅历有限。
就在他不抱什么期望打开那张纸后,他却越看越惊讶 ,连原本看不出什么心思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
他有些不信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能想出来的办法。
众臣看到皇帝这表情,也都十分好奇 ,沐云瑶到底让皇帝看了什么,能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露出这种表情。
沐云瑶写在上面的东西并不多,皇帝很快便看完了。
看着下面跃跃欲试的众人,皇帝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对吴伴伴道。
“去宣太子和萧督主,另外,将请老太傅和六部尚书入宫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