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 第57章 大明首个溶于水的皇帝

第57章 大明首个溶于水的皇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应州大捷到底杀了多少敌人,就这么一个记载。

    但是有一个佐证就是蒙古小王子在应州大捷后的同年就死了,有说病死的,有说气死的。

    我们对比一下应州大捷前后,蒙古那边的行动。

    正德元年:鞑靼小王子扰灵州、固原之战

    正德四年:鞑靼小王子扰延绥之战

    正德六年:鞑靼小王子攻扰边界诸堡之战

    正德八年:鞑靼小王子扰大同万全卫之战

    正德九年:鞑靼小王子扰大同、宁武、蔚州之战

    正德十一年:鞑靼小王子扰蓟州、偏关之战

    正德十二年:鞑靼小王子扰边顺圣川之战

    应州大捷之前,十二年的时间,鞑靼小王子发动了七次规模较大的犯边。

    应州大捷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没有记录下来的大规模犯边行动。

    小规模的犯边或许依旧有,但没有记录下来。

    根据这后果反推前因,那就不难看出应州大捷对于蒙古一方来说。

    损失肯定是小不到哪里去的。

    最少也是被打出了一点心理阴影吧。

    这个阴影,绝对不是被斩首十六级打出来的。

    至于有人说,明朝的首级制度不太准确。

    说明朝时期,斩首虽然也算是战功的一种证据,但这与杀敌数是不相同的。

    例子就是万历时期,李如松帮高丽打鬼子,总共就只报了斩首一千多。

    而小鬼子那边却说死伤了八万之多。

    再加上蒙古人有收尸的习惯,所以这斩首十六级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可能,可以说几乎没有。

    因为武宗当时是御驾亲征,而且后面还有追击蒙古军队的记载。

    也就是说,蒙古军队是败逃的一方,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尸。

    特别是在十月初五这一天,双方打的非常激烈,在武宗实录中,对这一天的记载是乘舆几陷。

    也就是说,当时的战线几次蔓延到了武宗大帐边上了。

    这种情况下,谁顾得上收尸啊!

    至于首级一说,明军军功虽然有其他记载的方式,但首级也绝对是重中之重。

    成化犁庭的时候,汪直甚至还抛开新坟斩过首级,当然,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被抹黑的。

    但是从这一记载中,不难看出,首级对军功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在明军胜利,且战况激烈,蒙古人不太可能收尸的前提下。

    斩首十六级那就只能是假的了。

    以上看来,这一次朱厚照的御驾亲征也算是成功的。

    可是对于这样的功绩为什么会这样一笔带过,甚至是写的这么漏洞百出呢?

    原因只有一个,文官集团对朱厚照恨到极点。

    这也就导致了,朱厚照成为了大明第一个溶于水的皇帝。

    说一说up主对朱厚照的个人猜测。

    仅属于根据部分史册进行的猜测,并无实据。

    纵观朱厚照一生。

    他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要弄死文官集团。

    1505年,朱厚照继位。

    当时的文官集团,在弘治一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朱厚照继位之后,便向文官集团出手了。

    于是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被朱厚照率先放了出来。

    他想要和他爷爷成化帝一样,利用宦官对文官进行打压。

    然后,五年的时间不到,刘瑾就倒了。

    记住这时间,刘瑾仅仅只是在朝野上,横行了5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对于很多宦官来说,不算太长。

    但是,他似乎却成了大明所有宦官中,最坏的一个。

    在大量的记载中。

    对于刘瑾的描写,都是勾结藩王造反,横行朝野,迫害忠良,贪赃枉法等等。

    似乎刘瑾犯下了所有该死的罪行,最终结果就是被凌迟处死。

    可刘瑾一个太监,他造什么反?

    还勾结藩王造反。

    这就算成了,藩王难道还能把皇位,给他这太监不成?

    大唐后期,那么混乱的情况下。

    太监都敢杀皇帝了,可也没哪个太监登基不是。

    要说他是想换个皇帝,那就更扯淡了。

    他是朱厚照养起来的,他是吃的多撑,才会想把朱厚照换掉?

    真正的原因,是刘瑾想要用太监,取缔文官巡抚的地位。

    巡抚一职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常设的,作用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

    在宣宗手上,巡抚就成了常设职位。

    然后渐渐的就从一开始的巡视各地,变成了各地军政,民政实际上的一把手。

    这可以说是文官的命根子。

    武宗四年的时候,刘瑾提出了要取缔文官巡抚,用太监接任一事。

    文官集团对刘瑾的总攻是在武宗五年四月发起的。

    事件就是安化王造反。

    平反之后,八虎之一的张永告发刘瑾。

    随后便是朱厚照亲自抄家,抄出了玉玺,龙袍。

    同年八月,刘瑾凌迟。

    皇帝居然会亲自带队前去抄家,够离谱吧。

    朱厚照为什么会亲自去抄家?

    或许是他怕别人栽赃刘瑾,但结果还是被栽赃了。

    玉玺,龙袍都出来了。

    朱厚照就是想保也保不住了。

    刘瑾专权的这五年,贪他肯定是贪了的,毕竟抄家抄出数百万两。

    这么多银两,想栽赃也栽赃不了。

    但他这五年真就一直在贪嘛?不见得。

    在《明通鉴武宗卷》中记载,刘瑾曾经进行过一次变法。

    在吏部,工部,兵部,户部改革了八十五项之多。

    查处贪官两百余人,刑法严峻,大有洪武之风。

    另外改革中还有降低赋税。

    建立的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

    整顿了两浙盐课等等。

    不过在整顿了盐课之后,他自己又贩卖起了私盐,估计那钱就是这样来的。

    这些变法都是针对文官去的。

    所以文官对他的反击力度,大到武宗都保不下来的地步。

    刘瑾死了之后,19岁的朱厚照开始收起了义子。

    没错,二十岁都没有的朱厚照,就开始收义子了。

    而且还是军中的义子,出名一点的有江斌,钱宁等等。

    大明一朝,上一个在军中收义子的,叫朱元璋。

    没错,朱厚照见宦官这一招,对文官集团已经无效后,便想起了武将集团。

    只可惜,当时大明的武将集团太弱了。

    背后没人撑腰,于是朱厚照就决定自己给武将撑腰。

    为此,他给自己封了一个镇国公,一个大将军头衔,化名朱涛。

    这大概就是朱厚照给武将撑腰的一个身份。

    在应州大捷之后,朱厚照的这些义子,开始展露了头脚。

    比如江斌就在这一战中获得军功,被封了平虏伯。

    武将集团的苗子,渐渐的开始出现。

    然后,在正德十四年的时候,朱厚照打算南巡。

    他这边刚说出想法,宁王就反了。

    朱厚照一朝一共有两次藩王造反。

    一次是刘瑾提出要取缔巡抚的时候,安化王反了。

    一次是朱厚照打算南巡,宁王反了,就很巧。

    只是这群文官没想到,宁王的造反,不但没有打消朱厚照南巡的决心。

    还让朱厚照找到了南巡的理由。

    只是朱厚照这边刚打算御驾亲征的时候,同一天,王阳明就把宁王给抓了。

    这就出现了朱厚照要王阳明放了宁王,让他自己再去打一次的荒唐事。

    朱厚照真的是想打宁王?

    他是想去南方看看,看看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只是这一去,武宗就落水了,落水之后,三十岁,正值壮年的武宗,就一病不起,死了。

    而被他提拔起来武将集团,在他死后,立刻就遭到了清算。

    江斌,神周、李琮等全部处死。

    武宗算是大明最后一个,可能将文官集团压制下去的皇帝了。

    朱厚照之后,文官集团已成大势,后面的皇帝再也没有机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