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太子与瑄王
太子默不作声正视自己这个“弟弟”,烛光在他脸上打下了阴影,目光如鹰隼,高大的身躯坐在轮椅之上气势不减。
“把张让交出来,否则进入北抚司的就是你,我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太子,是不是兄弟,现在我要杀你这心,比你要杀我之心更胜。”
李元杼明明是坐着,气势之上却远远压他一头,太子颤颤巍巍的移开目光,曾几何时,那个任人拿捏的小孩儿,如今成长为如此恐怖的存在。
太子说道, “好,我把张让交给你。”
张让满脸皱纹横布,一双浑浊的眼球不再精明,身上全是锁链,叮叮咣咣的。
太子追上前,北抚司卫立即拦截不让他靠近,张让见太子上前,浑浊的眼球动了动,扯着嘶哑的声音,“老奴有罪,殿下切勿上前。”
太子转过头道,“此人伺候我许久,九弟可否看在我是你兄长的份上,让孤与此人告个别。”
常华看了眼李元杼,见主子有何表示,好有下一步动作。
只见李元杼直接从轮椅上走下来,径直走到太子面前。步伐稳健,丝毫看不出腿是受过伤的。
“你的腿……!”还不等太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李元杼就用力捏着太子的手臂,手中的匕首“叮咣”一声,摔在青石板上。
“一刀毙命要比凌迟痛快的多。”李元杼看青石板上的匕首,寒光点点,是一把削铁如泥的锋利的武器。
太子要解决张让,免受凌迟的皮肉之苦,常华反应过来命人把张让拉走,留下两位皇子对峙。
“你……放开我。”太子的手臂被捏的生疼,忍着疼,色厉内荏的威胁道,“我是储君,我是太子,你伤了我,满朝臣子不会放过你。”
太子见李元杼如同乌云盖顶一般,向他逼近,“作为兄长你不友善,作为储君你不合格,两相比较,你有什么可向我求情的。”
“我自回京以来,你算计了我多少次。”李元杼把人踢到一边,“你真的以为我不知道吗?还是说你以为我是一个胆小鬼,任由你揉搓。”
太子重重的摔下青石板上,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疼痛无比,嘶吼道,“你竟敢打我,我可是太子,陛下钦定的太子。”
他是太子,他是正统,李元杼这个无势之人竟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的威严。
“你是太子如何。”李元杼看着匍匐在地的太子,强撑着头怒视着他,“太子只是一个华丽而又无用的头衔,你竟然看的比命还重要。”
李元杼犀利的戳中了太子的伪装,太子的固执和高傲一切都源于他是太子,他一直都是太子,谁也不能动摇他是太子的事实。
李元杼眯着眼睛说道,“你杀死齐王大哥哥的时候,对我动手的时候,你就该想到你这个太子做不长久。”
李元杼听不到声音,用脚踢了踢太子,如同死肉一样一动不动。
“九弟,别动手。”太子妃不顾形象的光着脚跑过来,“都是自家兄弟,一切都好说。”
李元杼扫了一眼太子妃,女眷不顾形象的跑到外男面前,本就不合礼节,太子妃朱氏,是皇后娘娘在其中做的媒,促成的此事。
夫妇一体,若太子死了,废了,太子妃的下场如同宸王府的女眷一样,寻个庙宇,伴随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太子只是吓晕过去了。”李元杼不多为难女眷,“嫂嫂将人带下去休息吧。”
“嫂嫂你这是做什么。”
太子妃掀起裙子跪在李元杼面前,“九弟,对不住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敢奢求你完全原谅太子,但我求你……”
“嫂嫂,别说了……”
太子妃还要说些什么,李元杼制止道,“我可不想为难妇人,若要今后活的平稳,太子妃不应要求我,应当告知你的丈夫少些算计。”
李元杼远比太子妃想象中有主心骨的多,普通的情感绑架,压根对他产生不了什么作用。
太子妃汗颜,低头诺诺道,“九弟说的是。”
李元杼脑中不断的复盘近日的活动,他现在并非事事顺畅,上京这个毒蛇窟,猛兽园,他是平稳不了一点。
“哥哥,在想什么呢?”裴衿身上盖着薄被,趴在李元杼怀中,耳朵贴着李元杼心口。
李元杼把手掌伏在裴衿的肩头,问道,“玉儿,你说太子如此为人,为何他身边有张让,太子妃,还有你的父亲为他尽心尽力。”
裴衿在李元杼怀中躺着说道,“你说错了,我父亲最会见风使舵,太子失势在即,我父亲见时态不利于己,开始上奏告老还乡。”
“你父亲这么多年扶持太子,你父亲舍得将一切打水漂。”
裴衿说道,“我家中人口众多,祖孙三代加起来有百口人命,就算我父亲对太子再忠心,也不会拿整个家族去冒险。”
裴衿继续说道,“至于张让,他是跟随太子多年的内侍,太子能成长为如今的品行,与他本人的品格不无关系。太子妃与太子本就是夫妻,若太子继承大统,太子妃便是皇后,未来的一国之母。说到底是利益的连接让他们关系更加稳固。”
李元杼摸了摸裴衿的头发说道,“世上最牢固的关系,便是利益关系,所有的荣辱一体。”
“嗯。”
“玉儿,我想你一辈子留在我身边,能荣辱与共的,只有夫妻,兄弟,君臣,我们这般相处已经是夫妻兄弟了。”
李元杼心中默默的想,抱着怀里绝代佳人心想道,“看来我要努力成为你的君主了。”
“嗯。”
裴衿听不到李元杼心声,但听的到李元杼心跳平稳如常,轻轻打了一个哈欠,有些困倦的闭上了眼睛,李元杼的话慢慢的远去。
李元杼见怀中人呼吸平稳,睡颜安详,是完全的信任他的样子,轻轻笑了笑,“睡吧,明日就是殿试了,拿个状元回来。”
翌日,四月初五,天气晴,大梁三年一度的殿试正式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