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五世三公 > 第59章 诣阙上书

第59章 诣阙上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却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

    当时汉武帝刘彻为了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在长安设立了太学。

    后来王莽篡汉,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雒阳,于是太学也就迁到了雒阳东南的开阳门外。

    不同于西汉,东汉更加注重太学的建设。

    在汉顺帝永建元年,便对太学进行了重修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从此之后,太学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

    在质帝时期,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

    也由此,太学达到了古代教育史的顶峰。

    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形成了以品评人物为基本形式的政治批评的风气,当时称为“清议”。

    太学成为清议的中心。

    “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也能体现出黑暗政治势力因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被迫有所收敛。

    当时郡国学的诸生,也与太学清议相呼应,形成了更广泛的舆论力量。

    可以说,太学生与党人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太学生是党人的重要力量和后备生源。

    往往那批最为进步的太学生,便是党人。

    刘表之所以能够被众人所熟知,就是因为他在太学中声名远扬。

    而袁绍文会所出现的今文经学派士人,几乎有八成都是曾经或者现在的太学生。

    而对于如何和宦官作对,太学生可是手拿把掐。

    早在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冀州刺史朱穆因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势力被治罪,罚往左校服劳役。

    “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指责宦官集团的罪恶,赞扬朱穆出以忧国之心,志在肃清奸恶的立场,表示愿意代替朱穆服刑劳作。

    于是汉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

    汉桓帝延熹五年(162),一向“恶绝宦官,不与交通”的议郎皇甫规在论功当封时拒绝贿赂当权宦官,受到诬陷,也以严刑治罪,“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又发起集会,“诣阙讼之”,使皇甫规得到赦免。

    甚至在两年前,熹平元年。

    因朱雀阙出现匿名书,指斥宦官专权,主持清查的官员四处逐捕,收系太学生竟多至千余人。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相当于把上访信编成了一本书,在中南海门口发放一样离谱。

    只有这批太学生想不到的,没有这批太学生不敢干的。

    而此时的太学内,却是热闹非凡。

    “王兄,王兄。”一位士人跌跌撞撞地跑进学舍,脸上带着几分急切。

    “守墨,何事如此慌张?”王姓士人放下了手上的笔,抬头望向这位名叫守墨的同窗,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此时的他正忙于誊抄古文尚书。

    学舍内其他士人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守墨喘了口气,急切地说道:“王兄,不好了!李兄和赵兄他们几个人去文会了!”

    王姓士人闻言面色一变,“我不是叫你拦住他们吗?”

    守墨一脸无奈,解释道,“我尽力了,王兄。但他们非要去,我怎么拦也拦不住啊!”

    “唉。”王姓士人沉沉地叹了一口气,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此事非同小可,依照昨天的情形,李兄和赵兄他们此举,实在是太过冒险了。”

    “不如我们和他们拼了吧!”守墨一握拳,眼中闪过一抹决绝,“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陷入危险当中。”

    二人谈话间,又有几个人走了进来。

    “王兄,我们学舍有人也去文会了。”

    “我们学舍也是。”

    “不如我们和他们拼了吧!”守墨再次发出号召。

    不知为何,他的脾性和他的表字搭配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美。

    王姓士人沉默片刻,站起身来,环顾四周,随后缓缓开口:“诸位,依照现在这个情形,情况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宦官们绝对不会心慈手软,我们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其中一位士人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他试探性地开口问道,“王兄,你是指?”

    “诣阙上书。”王姓士人一字一顿地开口道,“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学舍内顿时一片寂静,士人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是震撼又是担忧。

    诣阙上书,意味着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权倾一时的宦官集团,其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片刻之后,一位士人缓缓站起身来,“王兄,此举虽险,但我愿与你同行。我辈读书人,岂能眼见国家沉沦,而坐视不理?诣阙上书,揭露奸邪,正是我等应尽之责!”

    此言一出,仿佛点燃了学舍内的火焰。

    另一位士人也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对,王兄,我们不能再沉默了!宦官当道,朝纲不振,若再无人挺身而出,这国家将何去何从?我愿与王兄、李兄一同上书,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这天下讨一个公道!”

    “好!既然诸位都有此决心,那我们就即刻准备,明日一早,便诣阙上书!”王姓士人沉声说道,“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年苦读的经书!”

    “愿听王兄安排,一切行动听从王兄示意。”他们齐声表态。

    “诸位,立即分头去通知平时与我们交好的几位同窗,让他们尽快赶来此地。”王姓士人迅速作出安排,“我则去联络其他有影响力的同窗。我们在此屋汇合,共同商议对策。”

    众人闻言,连忙点头应允,转身就要离去。

    “等等。”王姓士人又叫住了众人,沉声叮嘱道,“此事必须隐秘进行,万万不可走漏风声。”

    守墨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王兄,我知道该怎么做,也明白这件事的轻重。”说罢,他身形一闪,与其他士人们一同消失在了雨幕之中。

    而王姓士人则开始收拾桌上的书籍和笔砚,一边整理,一边脑子里回想着前几日何颙和他说过的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