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赵云
袁绍见自己没死,哈哈大笑:“哈哈,天不亡我袁绍!”
而张绣的目光也从袁绍身上移开,转而紧紧锁定在那名白衣少年身上,身姿挺拔,犹如松柏,手持长枪。
“好一个英勇的少年,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白衣少年并未搭话,而是对着袁绍说道:“大人快走,此地不宜久留。”
袁绍刚想道谢,就见少年再次挺枪,直指张绣。
张绣初时并未将少年放在眼里,但几个回合下来,他愈发感到对方枪法精妙,招招直逼要害,不由得收起轻视之心,全力应对。
两人枪影交错,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周围士兵纷纷退避,生怕被波及。
“好一个少年英雄!”张绣边战边赞,心中却暗自惊疑,这少年的枪法竟如此熟悉。
张绣瞅准一个空隙,猛然发力,将少年的长枪震开几步,喘息间问道:“壮士枪法了得,敢问师承何人?”
少年眼神微凛,并未直接回答,只是冷冷道:“先顾好你自己吧。”
说完,少年再次提枪而上,攻势更猛。
张绣心中一动,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故意露出一个破绽,引诱少年进攻,趁机拉近二人距离,低声道:“你看我这套枪法可曾熟悉?”
言毕,张绣手中的虎头金枪仿佛活了过来,化作千百只金凤,围绕着少年盘旋飞舞,正是失传已久的“百鸟朝凤枪法”。
少年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作深深的敬意。他收枪后退几步,沉声问道:“你怎会百鸟朝凤枪法?”
张绣同样收枪而立。
“我怎么就不能会了,你师傅可是童渊?”
赵云闻言,心中一震,他没想到张绣竟能一语道破他的师门。
赵云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张绣的猜测。
张绣接着笑道:“我叫张绣,你应该知道我。”
少年一听这话,连忙行礼道:“师弟赵云,拜见师兄!”
张绣满意地点了点头,将赵云扶起。
“师弟,你怎会出现在此?师傅他老人家现在何处?”
赵云闻言,脸上掠过一丝怀念之色,缓缓说道:“师傅他老人家云游四海,行踪不定。临行前,他老人家嘱咐我下山寻找能辅佐的明主,以展所学。我下山后,先回了趟常山,探望了亲友,随后便听闻袁绍背信弃义,引起众怒,而并州牧刘轩大人正率兵讨伐。我心中愤慨,便想着来此一探究竟,若能手刃袁绍,也算为天下除一害。”
张绣一听赵云的话,脸色神情有些不自然,这不就是一个大大的乌龙吗。
赵云见张绣如此表情,便好奇的问道:“师兄你怎么了?”
张绣指了指袁绍逃跑的方向说道:“刚才跑的那个人就是袁绍。”
说到这里,赵云突然意识到什么,脸色微变,猛地转身,却发现袁绍早已趁乱逃走,踪迹全无。懊恼地一拳击在身旁的树干上,低声道:“该死,我竟救了他!”
然后又对着张绣说道:“师兄借我一匹马,我这就是将袁绍抓回来。”
张绣见状,拍了拍赵云的肩膀,安慰道:“师弟,不必自责。世事难料,谁又能料到今日之局?况且,你也不是有意的,现在袁绍已经逃远,再去追反而有可能遭遇埋伏,不知师弟日后可有何打算?”
“还没有什么打算。”
张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要拉赵云入伙。
“师弟,我如今的主公,正是并州牧刘轩大人。他英明神武,仁德爱民,正是我辈所求之明主,前段时间又被朝廷册封为大将军,我看你武艺超群,又心怀天下,不如随我一起,在主公麾下共图大业,如何?”
赵云闻言,心中一动。自己早已听闻刘轩的种种事迹,心中确实有些向往。再加上与张绣的师兄情谊,以及刚才对袁绍的误救,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师兄,我赵云愿随师兄左右,共助大将军成就一番霸业!”
张绣闻言大喜,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紧紧握住赵云的手。
“太好了!有师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我们这就回去,向主公禀报此事。”
赵云点了点头,两人边说边走,正欲离去,却见张颌匆匆赶来,神色焦急。
“将军,文丑那厮跑了!”
张绣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道:“想必文丑是去找袁绍去了,此事先不提,我给你介绍一个人。”
说着就拉着两人开始互相介绍。
“这位是我师弟赵云,赵子龙。子龙,这位是张颌将军。”
赵云闻言,目光在张颌身上停留片刻,随即抱拳道:“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张颌亦抱拳回礼,三人简单寒暄后,张绣便提议:“袁绍虽逃,但此战尚未结束,关将军正率领精兵猛攻邺城,我们需速速与关将军汇合,商讨对策。”
“好。”赵云和张颌也很赞同张绣的提议。
于是三人率麾下精锐骑兵朝大营疾驰而来,等来到邺城发现城墙上全是并州士兵,张绣心中大喜。
“看来关将军已经攻破邺城,我等快快进城。”
说完便带着赵云和张颌来见关羽。
关羽见张颌回来,心急的前来询问。
“张将军,可曾发现袁绍?”
“那袁绍确实狡猾,在混战中趁乱逃脱,未能将其一举擒获,实乃憾事。”
赵云在一旁听着张绣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懊悔之情。
“将军,这都是我的失望才让那袁绍逃跑了。”
关羽转头看着赵云,有些疑惑他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白衣小将。
“这位是?”
见此张绣上前解释说道:“这位是我的师弟赵云,赵子龙,刚刚学成归来,本想投靠主公但因为此前并不认识袁绍,这才让袁绍给跑了。”
关羽先是上下打量了一遍赵云,然后爽朗大笑。
“子龙英气逼人,气宇轩昂,定非池中之物。主公在并州日夜期盼贤才,你若愿意,可先留于我军中,待冀州之事了结,我必亲自引荐于主公。此番我军俘虏四万余人,战马一千多匹,辎重无数,已经是大胜,至于袁绍待到以后再斩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