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安亲王岳乐
北京城内的百姓和一众八旗贵族们还不知道前线的情况。
百姓们每日起早摸黑,为了一口吃的奔波忙碌着,而八旗老爷们则是闲时勾栏听曲,山珍海味,每日醉生梦死。
没法,爷们以前过得苦啊,穷山恶水里讨生活,有上顿没下顿的,每天还得为口吃的进山打猎。
现在入关了,咱八旗爷们儿也成了天下的主子了,这大好的河山可不就是用来享受的么?
什么,你说关外的八旗?
呸,那些人也配和爷们儿比,他们就该世世代代为爷们儿驻守边关。
他们不吃苦受累,爷们的好日子怎么继续。
这天,街道上到处都是叫卖的摊贩,和早起做工的百姓。
这些百姓往往天还未亮便已经出门找活计了,起得早才有活儿干,你要是日上三竿了再出门,就等着挨饿吧。
别看王朝更迭,可是受苦的还是百姓。康熙朝的百姓想要生活的好一点,那还得等所谓的“康熙盛世”。
今日的京师,氛围有点奇怪。
来往的百姓们都从空气中感到一股压抑。
前些日子,京师调动了大量军队,说是是镇压前明势力,百姓们对此倒是没什么感觉,心系大明的那一批百姓已经老的老,死的死。
前明统治的时候,也不见得比现在好多少,那些官老爷们盘剥起来比现在还厉害。
百姓们只要有口吃的,哪管头顶上的王朝姓什么。
“踏踏踏”
“踏踏踏”
忽然,街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有百姓抬头看去,原来是一队队京营的八旗将士在街道上穿行,领头的那个年纪有点大了,可是隔老远还是能看出其身上散发的煞气。
“这是干啥去?”
“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咱大清横扫天下,打仗不过是给八旗老爷们送军功罢了。”
“瞧见没,刚刚那领头的可是咱大清安亲王岳乐,爷们家可是有叔安曾经在安亲王麾下效力的,有他出马,什么前明,土鸡瓦狗罢了。”
“去你的吧,我可是听说了,咱大清之前在边关与前明的军队交锋,可是吃了败仗的,前明的军队都入关了。”
有百姓小声的讨论着。
“哎,你咋知道的,这事儿朝廷都没发通告呢。”
“嘿,我也是听我七舅姥爷他隔壁邻居家的外孙说的,他隔壁邻居家可是汉八旗军,听说前明的人可凶残了,把咱们大清的八旗老爷都砍头筑成了京观,那场面,老吓人了,啧啧啧…”
“哎,京观?咱还没见过呢,是啥样的啊,老哥,跟弟弟讲讲?”
“讲讲倒是没什么,只是这日头马上就到了饭点了,咱们…”
“小弟懂的,老哥,走,回燕楼近日可是请了几个江南来的大师傅,那手艺,老哥赏脸陪弟弟喝几杯?”
“哈哈哈,老弟,你这就见外了,走,咱们先喝点,然后老哥跟你细说。”
两人勾肩搭背的往街道前的一处酒楼内走去。
而刚刚纵马行街的安亲王岳乐此时已经来到了皇宫内。
在确认过身份后,岳乐跟着宫内太监一路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很快,安亲王岳乐便来到了坤宁宫外,宫内太监已经接到了命令,看到安亲王岳乐便直接让他进去。
岳乐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后,便往内走了进去。
里面,太皇太后大玉儿已经醒了过来,只是面色有些苍白。
而康熙皇帝则坐在一旁,身后站着辅政大臣索尼。
“奴才岳乐,拜见皇上、太皇太后。”
安亲王岳乐直接跪在了地上行礼道。
“安王叔不必多礼。”
康熙皇帝抬手虚扶。
“谢皇上。”
安亲王岳乐恭敬的起身站在原地,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要知道曾经有传言,顺治皇帝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可是后来是康熙坐上了帝位。
明哲保身,安亲王岳乐还是懂得,他直接上奏说自己年老体弱,已不堪重任,将身上的实权官职都辞了,每天就待在王府中,闭门谢客,哪儿也不去。
这都是为了让太皇太后大玉儿和康熙皇帝安心啊。
不然,皇帝年幼,你作为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实权带兵王爷,你想干嘛,你想造反么?
那太皇太后大玉儿为了保证皇位的稳定,第一个就得弄死你。
可是今日,赋闲在家的安亲王岳乐却收到了宫内的圣旨,要求他着军甲入宫面圣。
这让安亲王心中很是不安,因为他在圣旨上看到了康熙皇帝的大印外还有太皇太后大玉儿的私印。
可是最后他还是带着自家亲兵赶了过来,太皇太后大玉儿不开口,他绝不出声。
“既然安亲王来了,哀家也不瞒着了。”
太皇太后大玉儿轻叹一声。
安亲王岳乐竖起了耳朵听着。
“今日,朝廷收到了前线传回的军报,咱大清出征的军队已经全军覆没,鳌拜和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尽皆战死,如今前明的军队怕是已经往京城赶来了。”
“什么???”
安亲王岳乐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前明?不是早就被大清八旗给扫灭了么?仅剩的南明那点人还逃去了缅甸,他听说朝廷可是派了吴三桂前往缅甸追击来着。
怎么突然就打进京师来了?
“哀家召你过来,是想将京师留守的十万兵众交于你手,抗击明军,大清这次能否渡过这次危机便全靠安清王了。”
安清王岳乐是真的不知道这事,他为了避嫌连军中部下都没有联络过。
可是这也太快了吧,他都怀疑这是太皇太后大玉儿给他下套子了。
但是安亲王岳乐看着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的表情,又不像是假的。
“太皇太后,奴才年岁已高,怕是不能胜任,您要不在八旗宿老中另请高明?”
谨慎起见,安清王岳乐还是婉拒了太皇太后大玉儿。
“安亲王,此次大清有亡国之危,哀家是真心请你出山,哀家已经往全国发出了勤王诏令,只要守住京师,待各地勤王之师一到,便是前明灭亡之日。”
太皇太后大玉儿语气诚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