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四得十三失7
第七条说的“欲舍专修杂业者”,这些人能回之心不真实,第八条又说这些人所修之行不真实。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间说功德有两种:一种叫不实功德:一种叫真实功德。何为不实功德?凡以有漏心所做的人天诸善,就是不实功德。凡夫没有证得诸法实相,所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有虚伪性、颠倒性、轮转性,都具有不真实性,容易被推翻、容易被浇灭。什么是真实功德?菩萨证悟诸法实相,从清净心而生起的清净之业。凡夫是妄心,菩萨是清净心、是真心。以清净心生起的清净之业,而成就所有修行的资粮功德,这是真实功德。以虚妄心生起的污浊之业,生起的不完美之业,所积累的资粮功德,是不实功德。法藏比丘大愿业力所成就的六字名号,就是以清净菩萨心修清净菩萨六度万行而成就的无量的真实功德。没有任何染浊,无起无作,依旨法性顺二谛,能够牵引众生,令一切苦恼、罪恶凡夫自自在在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进入究竟圆满的、清净的境界,这是真实功德
那为什么不按照善导大师说的这种不专修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人,他往生可能会打折扣呢?因为凡夫用所积累的这一点行持、这点资粮来回向,他所回向的行有掺杂,他所回向的这个行叫杂毒之行。有善在里面,但是因为还是凡夫,他有妄念,所以除了善之外,他还夹杂了许多贪、嗔、痴的毒素。虽然是行善,但不是纯善。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每年到三月份是要学雷锋做好事,学校要求每个小朋友在本月里面做三件好事。那么看到老奶奶,我扶她过马路:看到树上小猫咪,我把它救下来;看到一分钱,我把它交给警察叔叔。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实际上不是发自真心的。当然,做好事肯定比不做好啊!我不是反对做好事,做好事要提倡,但是我在做这个事儿的时候,几十年以前还是个孩子的我,我想的是,我终于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了,我把这件好事做完了。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就有掺杂,就不纯。虽然是做好事,但是它掺杂了完成任务了,有这么一个行在里面,所以这个善不是至纯至善。为什么?它不是发自菩萨的清净心。
所以以此不纯之行,想要靠自力证悟到、想要靠自己积累的资粮回向这些功德而能够求生到西方极乐净土,能够进入清净、无漏、无染、不生不灭的法身报土,这个事大家自己应该有数,他难呐!因为因果不相吻合,因果不相契合呀!善导大师说的原话:“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善导大师的原话就更加绝对、更加坚定了。如果,欲将此含着杂毒的修持的善行,来回向以此功德求生彼佛(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此必不可也,善导大师的意思是绝对不可能,所以专修念佛,一向专称弥陀佛号所修行的功德,那是真实功德。因为这个功德是法藏比丘经历了兆载永劫的时间,以清净心发四十八大愿并行六度万行为大家所积累的资粮。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他在果地所成就的资粮、所成就的功德、所成就的智慧,通通回施给我们。这是真实里面的最真实,真实里面最究竟、最圆满、最极致的真实。
咱们佛家经常讲:“无上清净摩尼宝珠名号”,这个摩尼宝珠大家知道吧?经典、经文里面经常有无上摩尼宝、摩尼宝珠,摩尼宝珠是古印度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也叫真陀摩尼,咱们汉语又叫作如意宝珠、如意宝、末尼宝、无价宝珠据说这个东西能够随着自己的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珠,此宝珠不但能够变现出种种珍宝,还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这个摩尼宝珠是用来比喻正法和佛德,也表征经典的功德。无上清净摩尼宝珠名号,我们经常夸赞这句佛号是无上、清净、摩尼宝珠一样的完美的名号。
善导大师说:南无就是皈依;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行持、就是我们的修行。这个妙啊,就好像坐在船上一样,我们摔了一跤,腿崴了,走路一崴一崴的。但是如果我们上了船之后,借助船而行,那么船的行就是我们自己的行;船乘风破浪,我们就能乘风破浪;船每小时能行八十海里,那我们每小时就能行八十海里。我们乘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大愿船,阿弥陀佛有破除烦恼的力量;有调伏妄念的力量;有熄灭贪、嗔、痴的力量,所以我们就有那个力量。为什么?通身放下,彻底靠倒。我们完完全全靠着阿弥陀佛嘛,所有这些力量都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如果是靠我们自己自证、自修、自行,不要说无量无边的烦恼了,就是短短的一瞬间,眼前的这些小烦恼就把我们推翻在地,走不了路啊!但如果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种种贪、嗔、痴、慢、疑的风浪再大,也无法间断六字名号大愿船的航行。
第九失: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善导大师说了,那些所谓欲舍专,修杂业的净行人,他们为什么往生艰难呢?因为无有惭愧忏悔心。因为他们没有惭愧心、没有忏悔心。惭愧,是耻于罪过,对于自己之前久远劫以来所犯下的种种六道轮回的罪过,尤其是堕落到下三道的罪过表示非常的羞难,表示非常的后悔、惭愧。忏悔是什么?忏悔是先不再犯,而后灭除罪过,是为忏悔。
佛家的忏悔和欧洲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忏悔不一样。咱们看电影里面很多西方职业杀手杀完人以后,跑到教堂找神父忏悔:“神父啊,我有罪,我杀了人啦!”神父给他忏悔:“你好,我的孩子啊”忏悔完了以后,他接到下一单生意,他接着条人,杀完人他接着忏悔。那不叫忏悔,或者说在我们佛教的理念里面,那种忏悔不是我们佛教的悔。佛教所谓的忏悔,首先是不再犯,而后是灭除罪过,真心从心底上面去悔改。那么“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就是说没有惭愧心,没有忏悔心啊!人要是没有惭愧心、没有忏悔心,一切功德都无法成就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反对吧!
惭愧、忏悔的基本前提是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如果连惭愧心、忏悔心都没有,显然压根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你何谈惭愧,更不要谈忏悔。而欲舍专,修杂业者,这些净业行人他们所修的就不是真实的功德,或者我们再说的婉转一点,他们所修的不是完全真实的功德,那是含有杂毒的善,不是纯善。但是他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把这些不真实的功德、不真实的资粮,或者说不完全真实、掺杂了不好的因素在里面的功德看作了真实功德。然后说我要靠着自己积累的这些资粮,我要靠着自己积累的这些功德,百年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当他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显然就没有惭愧心了,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这些功德有缺憾、不完美啊!自然贪心、嗔恨心,他有吗?因为他体会不到自己的这份功德、自己积累的这份资粮里面,它不完美、不具足、有夹杂,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那么这个时候,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超越贪嗔烦恼。因为不是靠阿弥陀佛加持、不是靠佛力加持,自然就更加不会产生忏悔心了。善导大师说:罪恶生死凡夫,果真体会到自己贪嗔具足,那么就不会去做夹杂的事儿,就肯定会放弃那些夹杂的东西,而直接一门深入啊!对于我们净土行业而言,所谓一门深入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号。既然这些掺和着、夹杂的东西不能放弃,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净业行人错把自己有漏、有为的修行,有漏、有为的善当成了真实功德,所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无有惭愧忏悔心导致百中稀得一二人,千中稀得三五人能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