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善导大师之净土思想 > 第55章 《 观无量寿经》大概6

第55章 《 观无量寿经》大概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咱们继续介绍《观无量寿经》

    这边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世尊负责送,讲怎么去的方法。那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世尊负责接引。本愿称名,然后就把你接引过去。两位世尊大慈悲啊,于是阿弥陀佛就显现身,显现光明,阿弥陀佛显现的时候,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个侍女应时得见极乐世界庄严景象。她们看到了阿弥陀佛;看到了观世音菩萨看到了大势至菩萨,心生欢喜。同时她们也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胜境,豁然开悟,获无生忍,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发菩提心:愿生彼国。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给她们授记:“你们通通都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诸佛现前三昧。”十六观讲完了,结尾结在最下品的五逆十恶众生:十声称名,往生极乐。阿难听闻这部《观经》以后,法喜充满,非常开心。他就问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阿难问释迦牟尼佛:“这么殊胜、这么玄妙的法门,这一部经叫什么名字?这部经如此广泛,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依报真报,真观假观,这么多。要点在哪里啊?要如何来领受?讲的内容太多了,一下消化不了,今天的内容太多,我还没消化。”世尊就告诉阿难:“这部经叫做《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部经也叫做《净除业障生诸佛前》。”至于说这部经的要点,阿难你听好,《观无量寿经》上原话,“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祖告诉阿难:“你记住这整部经的要点,不是十三定观,不是散善三

    福。要点是什么?是持无量寿佛名。

    各位读者,笔者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观无量寿经》,看完就扔了,观这个观那个太麻烦了。为什么?不懂。看了第一遍,不了解深意,实际上前面全是铺垫。到最后,释迦牟尼佛总结,告诉阿难,整本经的要点就在这里,最最要点:“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这是重中之重。本经千句万句汇成一句,就是要持诵无量寿佛的佛名。世尊告诉阿难,这就是这部经里的摩尼宝珠,画龙点睛的点睛之笔就在此地。交给你了,你好好受持,广为宣说,传给一切有缘之人。如果有人能够念佛,这个人就是人中芬陀利华,大白莲花。就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好朋友。只要你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是人中妙好;人中人上人;人中芬陀利华呀!你就是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的好朋友,那两位是古佛再来啊,示现的是等觉菩萨,能够跟他们做好朋友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你能够一向称念弥陀佛号,就这么简单

    佛陀在王宫里面给大伙儿把这场《观无量寿经》讲完了。这场法会是在王宫里讲的,外人不知道。讲完之后,世尊和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足步虚空,他们在虚空之中走路,慢慢地返回灵鹫山。世尊不像来的时候这样了,来的时候世尊是从耆阇崛山隐没,瞬间又出现在王宫。回去的时候,他满意了,终于把这个法完美地讲出来,一字儿不落地全部说明白了。现在就慢慢悠悠,悠哉悠哉,足步虚空,回到灵鹫山。为什么这样米呢?这说明世尊讲《观经》的时候是很隐蔽的,道理不容易明白。讲完之后,世尊本怀敞开了,不隐,接就从空中,带着二位侍者回到灵鹫山。这个时候老王证三果,韦提希跟五百侍女证无生法忍。

    这是甚深难信之法。由观想入称名,是整个《观无量寿经》的核心所在。由观想到最后称无量地,真正进入核心,点睛之笔,他终于一吐为快了。回到灵鹫山之后,阿难再次把这部《观无量寿经》讲给在场的大众,哪些个呢?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大阿罗汉、三万两千个菩萨,阿难重新再复述一遍,他多闻第一嘛,不用担心他说错,所以这部《观无量寿经》讲了两次,叫两会,一经两会:王宫会、耆阁会。王宫里升了一次法会,世尊亲自讲的:回到灵鹫山阿难再转述一次。这就是整部《观无量寿经》的大概

    各位读者,咱们把《观无量寿经》的大致给大家介绍清楚,现在讲解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判要门与弘愿门。在隋唐时代,这部《观无量寿经》受到整个佛教界普遍的重视,因此非常多的人解释这部《观无量寿经》。但是解释得都不够透彻,也不能完全契合佛的本意。既不契合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本意,也完全不能够彻底契合阿弥陀佛的本意,甚至有一些错误、曲解,所以作为阿弥陀佛示现化身再来的善导大师,重新解释《观无量寿经》,楷定古今啊!

    净土法门之前曾经有过的种种不足,种种曲解,都在善导大师这部《观经四帖疏》下面彻底被楷定。同时,善导大师创立了净土门的各种标准规范,如要门、弘愿门、正行、杂行、正定业、助业等等,这些都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理念。初祖东晋慧远大师只是结莲社带大家念佛,在理论这一块没有太多特别大的建树。善导大师楷定古今,后来净土法门修习者、净业行人都依从善导大师的方法,这样就比较简单,也不容易走弯路。就如同善导大师开山修路,之前没有路,善导大师把路修好了,后面的人只要顺着这个路走就行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善导大师净土门的判释。

    有人说为啥善导大师不直接注解大经《无量寿经》,而是注解《观经》啊?笔者推测,那时候的人是可以观想的,更觉得这个法门不错,所以当时普遍受到重视啊!我估计《观经》受重视的程度大于《无量寿经》,而且《无量寿经》到唐代不止一版译本。不像《观无量寿经》,大家都是公推这一个版本,没有什么异议,所以修行起来也方便。而且净土三部经典都是一个意思,是一个理论框架,不矛盾,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推崇《观经》比较多,所以善导大师也就对《观经》进行了注疏。

    善导大师的判释是在他师父道绰大师总判圣净二门的基础之上,承接他师父的基础,又在净法门中间进步进行详细的分类,详细的把净土法门分成了:要门跟弘愿门。目的是要引导一切众生由要门进入弘愿门。简单地讲,要门就是:不管今天磕了多少头、念了多少经、念了多少咒,还是我今天帮助造了多少庙,在众生身上做了多少布施,哪怕我今天扶老奶奶过马路,我所做的所有一切善事,所积累的所有资粮,诸善万行,全部都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叫要门。弘愿门是什么呢?一—专称弥陀名号。持名念佛,专乘阿弥陀佛大愿力,直接往生西方净土。他不存在回向的动作,这个叫弘愿门。

    龙树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之所以成为净土宗一脉传承的祖师,他们对于净土宗的教理基本上一脉传承,而且丝丝入扣,各有行持,各有发展,但是又互相佐证,而且他们的理论是非常卓越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判一切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他指明:依据阿弥陀佛本愿称名,现生即入必定。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住毗婆沙论》里龙树菩萨的原话,这就是易行道。这是后世净土法门判教的基础。昙鸾大师解释易行道之所以容易,是因为乘弥陀愿力。劝我们后世行人应当学会愿意接受乘佛愿力,往生西方,自他二力。

    到道绰大师,系统的判明大乘佛法有圣道门、净土门,圣净二门,并且指明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绝大部分都比较差。一是因为去大圣遥远,世尊离我们三千年了,还有就是道理太深啦,解析却是在皮毛之上,所以圣道门不适合绝大部分末法众生修行。于是劝导众生进入唯一可通入路的净土法门。善导大师所指的净土门,实际上是专指称名念佛、求生极乐。他不是指诸善万行、回向求生的要门,他引用《大经》里面的意思说“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为基础,以中间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作为净土门根本的核心通路,当然他也结合了《观经》下品下生临终十念来解释说明。道绰大师虽然将圣、净二门分判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还有人可能执着于自己之前修习的法门,没像道绰大师这么高的领悟。道绰大师是舍涅盘,归净土。有些人可能就执着于自己几十年修行的法门呢?所以可能有些人就难以当下契入弥陀本愿,没有办法舍原来的法门,直接专念佛名,专修净土。那么怎么办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