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3章
张元庆是真没想到,自己认为最难的地方是找准定位并且是拉来投资,然而在山南市这边,最难的竟然是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
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四县一区之间的道路问题,目前来看道路无法满足各大项目建设以及建设之后使用的需要。
不过想要修这么一条路,对于山南市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元庆也知道就是一个财政情况一般的城市来说,修这些道路,肯定是伤筋动骨。但是一旦修成之后,项目就能够进来。有些项目的工程量小,甚至今年就有可能成型。
一旦项目接二连三的成功,形成了矩阵发力,山南市的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至少现在来看,明年的财政情况会好一些。到了后年,财政情况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这就是看当地政府的魄力了,张元庆坚信这样的事情,在江北也好,在天水也好都是能够很容易获得支持的。偏偏在山南市,这里的领导就能够无动于衷。
李桐鱼不可能不懂,这些项目的重要意义。他干了这么多年的市长,对于经济如果完全不通,早就被人给拖下来了了。
所以现在李桐鱼堵死自己的想法,并非是没有那个远见,而是有可能单纯的不想让张元庆成事。
要知道,张元庆这段时间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是因为省委高度重视。再加上李桐鱼也害怕省委对他有意见,所以立刻放权给张元庆。
张元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感觉做事收到的拘束很少。可是李桐鱼那里或许有一个警戒线,给张元庆画了一个圈。
圈里面的自由,李桐鱼不管。可是一旦张元庆越界,他又会立刻严防死守,总之就是不让张元庆轻易把事情做了。
张元庆看着李桐鱼,其实心中已经起了杀机。这种只会玩弄权术的人,真是德不配位。要是把他给搬开,对于山南市来说也是好事。
李桐鱼能够感觉到,张元庆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不过他岿然不动:“张书记,我知道你想要做事,其实你更应该将精力放在转作风这场战役上。我觉得打好了转作风,很多问题也迎难而解了。”
李桐鱼害怕省委,却未必害怕张元庆,想要借省委的势打压他,他可没那么容易低头。
张元庆对此非常的不认可:“如果就转作风而转作风的话,这与形式主义又有什么不同。我们把项目做出来,把人都动员起来,作风不用说就会转正。到那个时候,我们向省委也能够好汇报。”
两人已经有些针锋相对了,张元庆试图用省委来压制李桐鱼,可是对方不为所动。
李桐鱼经过这段时间缓过来了,他这样的老油子知道自己只要不出昏招,张元庆又能拿自己怎么样呢。毕竟修道路要钱,没钱自己也不能去抢啊。
张元庆如果为这个事情去省委告状,那和幼儿园小孩又有什么区别。
张元庆也明白双方的处境,斗争不会一战而捷,毕其功于一役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他也不奢望之前那一场翻身仗,就能把这老江湖吓到。
至少现在自己的提议,对方不能正面否决,这对自己来说就有回旋空间。
只是李桐鱼拖刀计用的也很好,哪怕不正面反对,只要把你路堵死,你也无可奈何了。
张元庆与李桐鱼不欢而散之后,他一时之间找不到谁商量。为此,他只能将其整理成议题交给施玲,想要下次在会上讨论。
施玲见状,不由劝道:“张书记,我知道你一片好心,可是山南市这边水很深,看看侯书记就知道了。当初侯书记来的时候,也是想要做些事情,只可惜李市长他们轻易不会给其他人涉足到类似于城市规划改造此类工作中。”
施玲这番话很明显了,就是暗示这里面有情况。
张元庆自然也明白,这其中问题。他听说侯泉年之所以能逼得李桐鱼等人破釜沉舟,就是针对城市改造建设方面工作发难,强行要介入一些市政公用工程,结果刺激岳俊义不惜正面硬刚,差点惹出大祸。
不过施玲的话,也让他产生了警惕,觉得里面有挑拨的意思。
张元庆看着施玲,缓缓说道:“那施秘书长有没有好的建议?”
施玲接触到张元庆冰冷眼神,心里一紧,她赶忙解释:“我的意思是张书记指望从常委会解决这一问题很难,要提前打好埋伏,我看可以从上面要经费,专款专用,然后市里面配一点,否则不可能通过的。”
施玲说完看张元庆眼神放缓,这才松口气。她能感觉到,张元庆对身边人的防备。的确在他这个位置,面对周围都是虎狼,粗心大意就把自己给坑了。有可能信错了人,导致自己万劫不复。
哪怕自己算是跟对方走得够近的了,对方也没有完全相信自己。不过施玲觉得,两人最后还是会合作的。她现在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本来作为市委秘书长,只要紧跟侯泉年就行了。
她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惜侯泉年这家伙不顶用,导致施玲也被班子排挤。下一步,给排出班子也有可能。
所以张元庆来了之后,给她希望。再加上张元庆确实能打,单枪匹马能够拿下李桐鱼一城,做到了侯泉年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现在施玲已经下定决心向张元庆靠拢,只可惜现在想要靠拢,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说两句真话,对方就能信任自己了。
施玲想了想,主动说到:“这件事,不如交给我在会上呼吁。我来冲锋陷阵一番,如果不行,您就转而以争取上级支持来保证能够将修路的事情推过去。这样一来避免您与李市长他们正面冲突。”
张元庆听了此话,不由多看了施玲一眼,这么一看不由觉得眉清目秀。
他的脸上也多了一分笑意:“没想到,咱们山南市还有一位木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