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矛盾对立
六皇子的话让崔袖的记忆顺着洋流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是她和李群刚认识的时候,她记得自己当时特别喜欢打扮成小男孩的模样,天天和她二哥崔褚出门“鬼混”。
有一次军塾组织学生一同去郊外的林子里打猎,她也跟着一起去了,去的路上儿郎们都骑着马的,没有说坐马车这种不合时宜的通行方式。
一群人骑着马,总是会聊一些什么的,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就扯到了设立储君的事情上,这件事情本是皇家事,是皇上事,作为官宦子弟是不宜私下议论的。
可偏偏军塾的学生子弟大多年轻,没有什么政治意识,只是凭着自己想说便去说了一嘴。
那个时候还是皇子的皇上还没有展现出现在这般令人讨厌的一面,当有人去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很是自然。
“父皇自有他的决断,若是这个重任落在我的肩上,我也是当仁不让,往众人的期望靠近。”
大家听了李修怀的话,有一部分人是被李修怀的回答给征服的,毕竟能够主动承认自己想要担当这个责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多数的皇子即便是自己心中想要,也会碍于很多的原因遮遮掩掩,可偏偏李修怀敢说,但他能够当皇帝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敢说。
重要的是他更敢做,他能够下得了狠心。
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
可设立储君这件事情只有皇子有参与谈论的权力,其他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和储君有什么干系,他们身为朝臣,那就要讨论一些朝臣应当讨论的。
最经典的问题就是,你以后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些人有着宏远的志向,想要到战场上拼搏拼出一场功名;还有的人则没什么大的志向,能够好好的活着,靠着家中的父辈得个荫封便是足矣;而还有的人,则是想要过一种恣意潇洒的江湖生活,不求特别安稳,只求凭心而动顺心而行。
李群便是这第三种人,那个时候的他从来是不屑于继承父亲的爵位,也不想被困在这人人见了都繁华,可内里早已腐烂成一片的京都城。
他想要的是,一人一剑快意江湖,一年四季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过着不同的生活,可以不平稳,但绝对不要平淡。
崔袖到现在都记得李群当时说的那句“日复一日的人生太乏味,我宁可曲折过日,每天都有每天的特别。”
少年人总是这样,不愿意过一眼就看得到头的生活。
不仅是少时的李群,就是那时的她听到李群这番话,也是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因为她也向往五彩斑斓,几乎没有什么重复的生活。
可这么多年过来了,他们经历了很多的事情。
长大的自己再去回头看,听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都会觉得那样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但少年的想法本就是喜好新奇,具有热烈的冒险精神的,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自然是什么都想要。
崔袖觉得自己不应该去溟灭孩子对于自己生活的美好构想,也不应该将自己想要的样子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你这孩子倒是实诚。”崔袖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看向六皇子的眸眼里满是爱意。
其实比起六皇子健健康康长大而言,其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的重要,若是六皇子不想坐那皇位,那就不坐,她也可以再想新的法子。
人活着并没有什么事情非要去做,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面前,仇恨其实不值一提。
她受过的那些委屈已经受过了,能够报复便报复一二,赌上自己的性命去报复也是她自己的选择,但是她不能够搭上她的孩子。
她的孩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她背负的仇恨,所以她也不需要让她的孩子承担一些不属于他的重担和责任。
孩子从她的肚子里出来,并不是她的孩子主动选择的,既然出生选择不了,那他的出生之后的事情,可以让他选择的事情,那就尽可能的让他去做。
适当的约束和适时的放手。
“小六,你说这话倒是要伤了你嘉娘娘的心了。”
“除了你舅舅外,你的其他老师都是嘉娘娘为你寻来的,他们都是京都城里响当当的人物。”
“大家这么费尽心思去培养你,可不是要你做那江湖中的闲散浪子的。”
“那张先生虽然将江湖说的多么好,可他现在还不是在京都城里,过着富贵人家的生活。”
“你可别什么都听他的。”
云贵妃听到六皇子的话,又听到了崔袖的回答,她的目光看向六皇子,同六皇子说道着。
云贵妃对于崔袖和李群的计划可以说是不知道全部也知道一大半了,他们想要培养六皇子为储君的心那是日月可鉴的。
就崔袖为六皇子请来的那些老师,为他梳理的那些关系,为他攒下的那些金银财宝,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是为了六皇子争储君做准备的。
可六皇子如今却说出这样没有“志气”的话,倒是让云贵妃替崔袖恼火了。
云贵妃这话一出,六皇子的脸色有了一些变化,他试探的目光看向崔袖,心中对于云贵妃说的那些事情倒是第一次听到。
从前他只知道嘉娘娘待他是极好的,他的母妃也常说,要好好记得嘉娘娘为他做的那些事情。
“嘉娘娘,您想要儿臣做那储君吗?”
六皇子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绕,他只是直直的问出了这句旁人都不会直接说出来的话,崔袖听到六皇子的发问,她的目光也怔了怔。
崔袖很意外,六皇子会因为云贵妃的话直接开口问她,这么一问,倒是让崔袖有一种身兼重任的压力。
崔袖心里想着:“若是我要你去做那储君,你会放弃你想要的,满足我想要的吗?”
崔袖只是在是心中有这么一个大体的想法,可这想法终究也只是一个想法罢了,就在犹豫之间,通报声打破了这营造好的氛围。
“娘娘,徐国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