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那些年能“熬”的司马仲达!

第一百一十八章 那些年能“熬”的司马仲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再后来,曹丕继位后司马懿便活得没那么憋屈了,比曹操在时好了很多,毕竟曹丕比曹操更需要司马懿,也更信任他一些,

    在仕途上也官职升得更高了,他也算得上个两朝老臣了,可是司马氏的命运还是操控在他人手中,只不过以前是曹操,

    现在是曹丕而已,要想真正的将自己、司马家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将生死操控在他人手中,他司马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吴,临江观兵。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司马懿力辞不受,曹丕说:“朕夜以继日处理国家大事,没有须臾片刻的休息时间。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而是要你为我分忧。”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再次大兴舟师伐吴,命司马懿留守许都,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

    临行,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我深深地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

    历史上曹参虽多有战功,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如今你留守后方,使我无西顾之忧,这可行吗!”

    之后曹丕由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区)回师京都,又下诏对司马懿说:“我向东用兵孙权,你该总理京都洛阳的事情,我在洛阳,你则应当总理东征孙权的战事。”

    于是又命司马懿留镇许昌,可见那时的他已是深得曹丕的信任、器重,而曹丕身体状况还行,也才三十九岁,才活到了而立之年的尾巴,

    明年才进入不惑之年,而曹丕也以为自己至少还能活一二十年,牢牢掌控司马懿这个双刃剑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不定曹丕还能熬死司马懿,可惜天不遂人愿,前一年还身体状态良好,御驾亲征的曹丕,第二年的身体状况便急转直下,要先一步去了。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曹丕对太子曹叡说:“在这里的三位重臣,一定不要怀疑他们。”

    可见生命垂危的曹丕已经在忧心儿子曹叡能不能驾驭住司马懿了,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

    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石阳县,即今武汉黄陂西南)。

    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蜀将孟达降魏时,魏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

    但曹叡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

    曹丕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

    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

    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

    孟达得信大喜,但是犹豫不决。

    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

    司马懿说:“孟达没有信义,现在正是他犹豫不决之时,应当趁他没有决定而及时平定他。”

    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城下,当然那已经是好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换做现在,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起八天的日夜兼程都还得两说了,当然若是像上次那般的大逃亡却又是又要另说了,如果跑得不快的话那命都早没了,就算是跑不动的话也得拼了命的往前跑。

    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

    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我处一千二百里,上表给天子,来回路程,少需一个月,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

    我驻扎的地形深险,司马懿必不会亲自来,其他部将来,则不足为患”。

    而司马懿先斩后奏,仅八日就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我想要举事,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

    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

    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

    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

    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

    司马懿认为:“叛贼以严苛的法令约束部下,所以被部下遗弃。应该以宽和待他们,那就会自然安乐”。

    曹叡又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

    只要攻打敌军,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而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因孙权的兵马东下,派水师攻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叡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次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

    八月,大司马曹休不依计划,迳下皖城深入敌境接应诈降的吴将周鲂,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曹休病死,

    对于曹休病死之事,他冷眼旁观的看着,没有强出头,就像熬死曹丕一样,只有熬死更多的曹魏宗室,他才能在大魏朝堂上说的算,能自己做自己的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