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林朝阳陶玉书 > 第239章 文物收购点

第239章 文物收购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81年3月,文协首领茅盾先生重病,他在病床上做了一个决定。

    3月14日,在他口述、其子韦韬笔录下,茅盾先给zy写了一封请求在他去世后追认为dy的信,之后又口述了一封给文协sj处的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两周后的3月27日,茅盾先生去世,享年85岁。

    4月24日,文协召开首领团会议,会上决定推举巴金先生为新任中国文协首领,同时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

    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文协一直在按照茅盾先生的遗愿在筹备奖项,关于奖项的各种消息早已传遍了中国文坛。

    “我是说你的小说要报送评选。”

    林朝阳眼神怪异的看着她,“我那么多部小说,入围一部不是很正常吗?”

    他的语气平和,却让章德宁有一种捶他一顿的冲动,可仔细一想,林朝阳说的好像也没错。

    茅盾文学奖规定的评选范围是从1977年到1981年发表的超过10万字的长篇小说。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父母爱情》《赖子的夏天》《梵高之死》《棋圣》……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林朝阳他竟然有四部小说符合要求。

    当然了,这些小说肯定是首先要经过各地文协、杂志社、出版社的筛选才能报送的。

    可以林朝阳这几部小说的质量和影响力来说,几乎可以肯定都能达到报送的标准和要求。

    章德宁并不知道后世有个词叫作凡尔赛,通常就是用来形容此时林朝阳的状态的。

    她强忍着吐槽林朝阳几句的心理,将脸转向了祝昌盛,“老祝,你们人文社那边不准备给他的小说报送一下?”

    “唔……这个社里应该有安排吧。这几年我们社里出的长篇不少,得筛选一下才行。”

    自五十年代以来,人文社一直被国内的作家和读者们视为文学圣殿,其中最能体现人文社权威性的便是,近三十年以来国内许许多多经典文学名著都是由他们出版的。

    从五十年代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山乡巨变》

    到六十年代的《艳阳天》《欧阳海之歌》《我们播种爱情》《东风第一枝》《将军三部曲》。

    再到《火红的年代》《闪闪的红星》《金光大道》《大刀记》《万山红遍》等等,说人文社承载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丝毫不为过。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文社沿袭了前几十年的优秀传统,依旧出版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在原本的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中,一共有六部获奖作品,其中四部获奖作品均是由人文社出版的。

    此后几届的评选结果也依旧与第一届的情况类似,由此可见人文社的底蕴与权威性。

    听着祝昌盛的回答,章德宁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郁闷。

    她们《燕京文学》数了半天就《棋圣》一部能打的,可人家人文社呢,符合报送条件的作品一抓一大把,不用评奖,他们内部就得先厮杀一场。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满腔欢喜的前来报喜,却接二连三的受到打击,让章德宁变得郁郁寡欢,化悲愤为食欲。

    林朝阳嫌弃的看着她,低声对陶玉书说:“我就说她是借着报喜的由头来蹭饭的。”

    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你不如再大点声。

    听到林朝阳的话,章德宁吃的更多了。

    玩笑归玩笑,林朝阳当然理解章德宁的好意。

    他的淡定倒不是装的,而是出于对自身成绩的自信。

    这几年时间里,十万字以上的作品他写了四部,影响力都不小,总不可能连一部入围的作品都找不出来吧?

    至于能不能得奖,就要看评奖委员会的同志们如何操作了。

    “朝阳,你真不考虑加入一下文协?”吃完饭,章德宁打着饱嗝问了林朝阳一句。

    林朝阳明白她的意思,毕竟他可不是文协的自己人啊!

    “加了又如何?真要是有徇私的情况发生,我一个刚加入文协的小辈儿又能怎么样?

    反倒是徒增了烦恼,不如顺其自然。奖项这个东西嘛,都是锦上添花,鲁迅、巴金他们那时候可没什么奖项。”

    章德宁闻言睥睨他一眼,“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章德宁说完这句话心气顺了不少,可算是报个刚才被嘲笑的仇,不给林朝阳反唇相讥的机会,她立刻把话题拐到了正题上。

    “不过我觉得这届评奖你还是很有优势的。”

    陶玉书好奇的问道:“优势在哪?”

    “他作品多啊!你细算一算,《父母爱情》《赖子的夏天》《梵高之死》《棋圣》四部作品都符合评奖的条件,口碑也都不俗。

    只要如果出版社或者杂志社方面愿意报送,入围两部作品不过分吧?

    获奖几率是不是比那些只有一部作品入围的作家更大?”

    陶玉书嗤笑道:“还有你这么算的?这到底是评奖还是数学比赛?”

    章德宁急道:“你还别不信,和稀泥这种事我们中国人最愿意干。朝阳要真是入围了四部作品,哪怕四部作品都没达到获奖的作品,你信不信也会有人主动提出给他一个奖?”

    陶玉书的眼神将信将疑,看向林朝阳,“你说真能这样吗?”

    能,很能。

    后世各种比赛的败者mvp已经证明了,国人真能干出这种事,而且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颁了奖之后认为自己是特别通人情的领导,公开和媒体炫耀这种无下限的行为。

    在这些人的眼里,什么公平、什么规则、什么法治,都只是权力下的玩物而已。

    林朝阳将心头的闪念甩出脑海,脸色平和,“这是那些评委考虑的,我们没必要自寻烦恼。”

    见他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陶玉书也不再纠结。

    章德宁满脸狐疑的看着林朝阳,心想你这厮装的是不是太过了?

    文协启动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让十月的中国文坛骚动了起来。

    但凡是近几年有长篇作品问世,且作品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没人会不把这个奖项放在心上,毕竟这可是国内第一次长篇小说评奖活动。

    而且还是以茅盾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奖项含金量不言而喻。

    不过现阶段文协组成的评奖办公室还仅仅是向全国各地文协、杂志社和出版社发函请求推荐作品而已,距离正式评奖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再关心也只能是讨论讨论。

    十月下旬之后,艳阳高照的秋意多了几分肃杀之气,燕京的秋一向是短寿的,常常不及两月便会夭折,今年比往年冷的似乎还要更早一些。

    这天一早,外面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林朝阳便蹬着自行车出了门,他最近找到了个好去处。

    这年头燕京的国营文物商店都有收购点,就跟那些信托商店差不多,干的都是低买高卖的事。

    从老百姓手里低价收来古董,再高价卖出去,最好是能卖给老外赚外汇,有些鉴定出来是比较重要的文物则会捐给博物馆。

    如今不像后世,一来是古董还不像后世那么值钱,二来是文物交易没有后世那么多拍卖和私人经营的渠道,谁家要是有古董,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卖给文物商店。

    在这些文物商店收购点,经常有燕京市民和周边的农民来卖东西,珠宝钻翠、金银饰品、书画瓷器……各种各样的古董文物都有收购点。

    比如东四和八面槽就有外贸部门的珠宝钻翠收购部,中国银行的收购点专门收购金银饰品,西单、琉璃厂的收购点收字画、瓷器这些东西。

    林朝阳来的是新街口文物商店收购点,收购的古董种类繁杂,包含了陶瓷、书画、金玉、杂项等诸多品类,因此也是燕京诸多文物商店收购点中人气比较旺的一家。

    来到收购点门前,林朝阳并没有靠上去,而是隔着一段距离看了看收购点门口。

    这会儿收购点还没开门呢,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那里排队等着了。

    林朝阳看了看时间,这会儿才七点出头,距离收购点开门还有半个多小时,时间来得及。

    收购点门口排队的人不多,就四个人,有老有少,但都有个统一的特征,是男性,且衣着朴素,一看便是燕京附近的农村。

    这种情况在收购点门前也很普遍,这些人基本都是急需要用钱的,小辈儿结婚、亲人生病、欠债还钱的……

    细跟这些人聊上几句,在这小小的收购点门前,也能看尽人间疾苦。

    收购点周围历来都有投机倒把的文物贩子,即便是在抓的最严的那几年也少不了这些文物贩子的身影。

    其中有些人是正经收东西的,有些人却是捞偏门的,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坑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燕京郊区来的农村人。

    这个时候民风淳朴,农村的老百姓进城卖东西没有什么提防之心,那些文物贩子就盯准了他们这些人。

    久而久之,这些文物贩子的臭名远扬,来卖东西的老百姓们一见有人跟他们搭话就立刻提高警惕,有些人干脆连话都不搭。

    这会儿林朝阳上前与几人搭话,这群人顿时面露警惕之色。

    “几位同志别误会,我可不是二道贩子,就是爱好古董收藏。”

    林朝阳解释了一句,见几人脸上的警惕之色依旧没有消减,他不像那些文物贩子那样说些花言巧语,直接亮明了态度。

    “您几位那里要是有好东西的话,可以让我看看。东西卖给谁都是卖,收购点给您的都是人民币,我手里可有些侨汇券和外汇券。

    只要东西是好东西,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童叟无欺。”

    听着林朝阳的话,几人眼前一亮。

    侨汇券、外汇券,这可是硬通货,比人民币可值钱多了,关键是平头老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弄到这些东西。

    “你真拿侨汇券、外汇券跟我们换东西?”

    说话的年轻人穿着洗的发旧的军装,脚下踩着解放鞋,看起来家里肯定是有人当兵。

    林朝阳没说话,而是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百块面值的侨汇券在几人眼前晃了晃。

    看到如假包换的侨汇券,大家放下了心来。

    年轻人第一个凑到林朝阳身边,“你看看我这东西,这是我太爷爷留下来的。”

    年轻人说着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个精巧的小物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