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四经穴 > 第283章 阳辅穴

第283章 阳辅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略带燥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微风轻拂,路旁的草木微微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故事。

    我们正走着,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只见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坐在路边,手捂着小腿,眉头紧皱,额头上满是汗珠。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那人说道:“我这腿啊,疼了好多天了,起初只是有些酸痛,这几日愈发严重,走路都困难,真是苦不堪言。”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他的症状,又询问了一些日常起居和饮食的情况,经过一番中医辨证论治,太爷爷判断他是由于经络气血阻滞,加之夏日暑湿较重,导致邪气入侵,痹阻于下肢经络。

    太爷爷安慰他道:“莫要着急,我可为你一试。”

    说罢,太爷爷让他侧卧,准备为其针刺阳辅穴。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4 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太爷爷一边取穴,一边向我讲解:“阳辅穴乃足少阳胆经之经穴,胆经主疏泄,针刺此穴可增强经络的阳气运行,调和气血,散去邪气,对于他这种下肢痹痛之症,颇为有效。”

    只见太爷爷手法娴熟地将银针轻轻刺入穴位,提插捻转,不一会儿,那路人便感觉疼痛有所减轻。太爷爷又留针片刻,起针之后,路人试着活动了一下小腿,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哎呀,真的好多了,不那么疼了,您真是神医啊!”路人感激不已。

    太爷爷微笑着说道:“还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着凉,这几日饮食也需清淡些。”

    告别了路人,我们继续踏上前往南阳的路程,而我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敬佩不已。

    “阳”者,阳气也。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重要作用。阳辅之“阳”,强调了该穴位与阳气的密切关系,意味着其具有激发、补充和调节人体阳气的功能。

    “辅”有辅助、辅佐之意。阳辅穴之“辅”,表示其能够辅助阳气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起到积极的支持和调节作用。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阳辅穴之“阳”,旨在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当人体阳气不足时,阳辅穴可通过激发阳气,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改善因阳虚导致的各种病症,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而当阳气过盛时,阳辅穴又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避免阳气过亢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等。

    从经络气血运行的角度来理解,足少阳胆经为多气少血之经,阳辅穴作为胆经上的穴位,其气血运行特点与胆经的整体特性相呼应。阳气在经络中的运行需要畅通无阻,一旦阳气郁滞,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病症。阳辅穴能够疏通胆经的阳气,促进气血的流畅运行,从而消除因气血瘀滞所导致的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例如,对于偏头痛,中医认为多与肝胆之气不畅有关。胆经循行于头部两侧,当胆经气血瘀滞时,就容易出现偏头痛。阳辅穴通过调节胆经的阳气,疏通气血,能够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又如,对于下肢痿痹,即下肢肌肉无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多因经络气血不通所致。阳辅穴位于下肢,通过激发阳气,促进下肢经络气血的运行,为下肢肌肉、筋骨提供充足的阳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下肢痿痹的症状。

    此外,阳辅穴对于热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热病多由外感温热之邪或体内阳气过盛所致。阳辅穴能够调节阳气,使其不过于亢盛,从而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阳辅穴的穴名释义揭示了其在调节人体阳气、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