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易守难攻,且便于支援。
不过,宁婉音从不主观臆断,她立即找出近两年的西南战报。
在双方的交战之中,只以这三座城池比较,大梁方在启城相较另两城,败少胜多,确实有优势。
而整个大梁前线,像启城这样有地利之优的城池不少。
原本并不会引起多少关注。
宁婉音沉思三遍后,给郁松写了一封密折。
重点关注这三座城池,尤以启城为最。
同时又给麒麟卫指挥佥事柏毅写了一封密折,让他将大梁父子的秘事,在西南传扬开来。
景和元年春,一道劲爆的消息,传遍两国。
据闻,大梁太子,并非大梁皇帝亲生的儿子!其实是皇后偷换的娘家侄子。
大梁太子不敢滴血认亲查证,先下手为强,发动宫变。
大梁,陷入内乱。
消息传到大梁边境前线,主帅营帐。
“王爷,太子发动宫变,国都已经打起来了!”亲兵禀报。
端王脸色严峻。大梁内乱,必会影响边境。
但目前就是最合适的主攻时机了!
粮草、兵器、防御工事、援兵,全部都已经准备妥当,为了这一场大战,他已经提前准备了三个月!
此时不战,接下来国都那边可能会召回一些大将和军队。
那大梁就再也没有机会收复故土。
而且,一旦大梁内乱,大炎也是必定要打进来的。
与其到时候人手不足被动挨打,不如背水一战!
大梁国内越乱,边疆越要稳。
他需要一场大胜,挡住大炎。
端王的视线最终落在启城的位置,缓缓道,“按照计划,声东击西,准备决战!”
“是。”
大梁计划在丽城佯攻,主力都在启城……
景和元年三月,炎梁决战。
梁大败。
大炎乘胜追击,势若破竹。
景和元年五月,梁皇平息太子之乱,下令召集各地军队,支援端王,阻止大炎。
有了后方的支持,端王一路溃败的局势,终于稳住。
双方陷入拉锯战,为了一座城池,一个月间反复来回抢了十几次。
梁皇再次传令端王,固守便可。
两国实力差不多,大炎是借着决战打溃了大梁主力军,和大梁内乱的优势,才能一路赢。
当大梁重新稳住局面以后,算得上势均力敌。
宁婉音也不可能用惨胜去换城池。
于是,此次虽然没有议和,但双方都不约而同停了下来。
自此,大炎边界线南移,大梁疆域少了四分之一。
……
京城,金銮殿。
众臣行礼后。
礼部尚书段郎原率先出列吹捧,“太后娘娘慧眼如炬,任用郁松大将军为主帅,打的大梁节节败退!娘娘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绝胜千里之外,实乃我大炎之幸!”
“您推断出了敌军主力所在的城池,指挥有功!娘娘文韬武略,令人敬服!”
不少朝臣都嫌他夸的肉麻夸张。
但是宁婉音在这一次西南之战中发挥出来的作用,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宋固看来,他还夸漏了。
太后娘娘十分擅长查案。
康太妃遇害一案,她找到真凶,抓了怡和郡王,免去京城一场动乱。
否则,若没有宁婉音,案子没查出来,怡和郡王混入京城真的成事,那内乱的就是大炎了。
京城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宁婉音居功至伟。
“太后娘娘圣明!”宋固出列道。
他不擅长溜须拍马,短短一句话,已经表明了态度。
朝中不少人都对宁婉音很惊讶,没想到她一介女流之辈,在幼帝登基以后,面对内忧外患,也能稳住局面,确实有一些厉害。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所谓指挥有功,都是郁松故意捧太后,给太后贴金的,这并非宁婉音判断出来的。
要不是怡和郡王带回来的情报让大梁内乱,哪有这么好的机会,不过是她刚好抓到了怡和郡王而已。
“此次西南大胜,哀家以为,当建庆典,封赏功臣,诸位意下如何?”宁婉音缓缓道。
恩赏庆典,就是让前线的部分功臣入京接受封赏,还会有游街的环节,百姓观礼……
给臣民展示一下,大炎打了胜仗!乃是一大盛事。
而这种以战功庆祝的庆典,不是随便几场战役就可以承办的,需有开疆拓土的大功,十分少见。
宁婉音在西南大胜以后,第一件事就要求办庆典,在不少看她不顺眼的朝臣眼中,便是爱慕虚荣,喜爱夸耀她的功劳。
但如今确实是开疆拓土了,也没理由反对。
“太后娘娘,西南战事虽暂定,但并不稳定,郁松大将军不便入京。”宋固提醒道。
他不在意搞不搞庆典,只从最实际出发,西南目前需要郁松坐镇。
“宋爱卿所言甚是,所以哀家决定,召东川侯父子回京。”宁婉音道。
这话一出,不少朝臣觉得,太后这是拉拢董家呢?
如此荣耀,皆给董家父子。
但薛征瞬间反应过来,宁婉音这是想收回董家的兵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