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忠于汉室
后世许多了解三国的人,印象之中,都以为曹操发布求贤令的时候,是在自身势力刚起之时发布的。
比如刚建立许都之时,或者说站稳脚跟的时候。
可,并不是这样!
曹操一共颁布了三次求贤令,这三次,分别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建安二十年!
并且,还是在赤壁之战之后,发布的求贤令!
那曹操又是何时死的?
建安二十五年!
那迁都邺城,又是在哪一年?
建安十八年!
所以,发现了问题了吗?
有时候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发布的政策时间,就很能简单的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曹魏的情况!
“我那时不得不发布求贤令。”
叹息了一声,曹操用无奈的语气说道:
“赤壁之战之后,我发现当时的曹魏受世家的影响太深了。”
“坐在上方,一眼望去,全是世家之人。”
“并且,还就只是那几家的人!”
说到这,曹操就觉得挺好笑的。
以前还没觉得,可等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就坐在上方之时,一眼望去,除了世家,还是世家。
“当时把天子从洛阳迁到许都,我就是害怕受当地世家的掣肘。
要知道洛阳周围可是被那几个世家经营了几百年。”
“而从许都迁往邺城,也是因为当时我觉得曹魏受颍川的世家影响太深了。”
“想以河北世家来对抗曹魏内部的颍川世家。”
曹操的话说到这,李恩凡脑海里想起了一个人,影响曹魏颇深的人物。
在历史上曹魏从许都迁往邺城之后,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开始鲜少提及他以及他的家族。
那个人就是荀彧(yu)!!
而荀彧是哪一年死的?建安十七年!
一年之后,或者说没到一年,曹操就把都城从许都迁往了邺城。
“荀彧么?”
李恩凡转头对着曹操询问。
“不错,就是他们。”
“后世流传着你和荀彧感情颇深。”
曹操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回想起自己于荀彧的相遇。
“我与文若感情确实颇深,可最后,他选择了自己的家族。”
“那后世记载他忧心而死?”
听到这话,曹操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一点波动都没有,而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李恩凡大吃一惊。
“他是忧心家族。”
“反对我称公,也是因为颍川那些世家的投资,到最后可能一场空。”
“许都被他们颍川世家经营的如铁桶一般。”
“如果我称公了,就会拥有自己的封国,但许都,是皇宫所在,所以会另择一地。”
听到这里,李恩凡的眉头皱紧,颇为疑惑的说道:
“后世记载荀令君忠于汉室”
“呵”
曹操听到这话笑了一下,笑声打断了李恩凡接下来的话,似乎对后世所说的世家忠于汉室感到有些可笑。
“我与文若感情颇深,所以并不是贬低文若。
要知道文若在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就请求出任地方官,并且随后又弃官归乡。”
“那时候文若还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
“后世是怎么记载的文若忠于汉室?就因为最后文若他忧愤而死?”
“文若可是当时整个颍川世家的领头人!”
这个倒是,李恩凡点了点头,他也觉得有些奇怪,那些说荀彧死忠汉室的言论,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要知道荀彧当时离开袁绍是觉得袁绍不能成就大事,而认为曹操有雄略,是能成就大事的。
成就大事?什么大事?
并且曹操当时见荀彧来投,还高兴的四处逢人便说:这是吾之子房啊。
在古代,话可是不能乱说的!别说在古代,在现代,有些话都是不能乱说的!
吾之子房!
把荀彧比作子房,那曹操把自己比作的是谁?
荀彧难道就真的听不出来?!
可能有人会说,那荀攸呢?这个可也是荀家的!
荀攸,用曹操的评价来说,就是装糊涂的高手!!
“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
这是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意思就是说:也许比智力,荀攸不是最强的,但是比装糊涂,没人能装得过荀公达!
并且要说忠于汉室的话,荀攸可能比荀彧还要忠于汉室,因为荀攸可是在中平六年,董卓之乱的时候,谋刺过董卓的!
就单说忠于汉室这个说法,并不是贬低荀彧!那些说忠于汉室的人,可都是付出了行为的!
“那些说忠于汉室的世家,怎么没见他们一开始跟着那位小皇帝?”
“小皇帝那么困难的时候,他们人呢?!!”
“他们忠于的到底是哪个汉室?那时的小皇帝的汉室可是正统!”
“你说当时的王子服,吴硕等人他们忠于汉室,我还能理解并且认同。”
“毕竟他们最后都为了汉室献出了生命。”
“可那些世家,他们忠于的只是自己心目中的汉室”
曹操摇了摇头,觉得那些话颇为可笑,随后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用讽刺的语气说道:
“我也是忠于汉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