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大唐呐,您贵圈真乱
李世民的问题是。
“不知吾爱女丽质在大周过的如何?”
“”
郑善良精心准备的腹稿没用了,他摆摆手。
“不瞒老哥,关于长乐公主之事,我并不知晓,也就见过两面,况且皇宫之事,自然都是交予陛下操办。”
“原来是这样啊。”
李世民松了口气,在他看来,长乐在大周最大的威胁就是“爱幼女”的郑太师。
既然郑太师没有丧心病狂的动手,那他就可以暂时不介意。
说起来,李丽质在621年出生,在633年就嫁给了长孙冲,在643年就病逝,享年23岁。
十三岁,就已经嫁人!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新城公主
634年出生,或许是因为李丽质已经嫁人的原因,还有这是李世民幼女的缘故,李世民对新城公主十分宠爱。
而在643年,新城公主就要嫁给魏征长子魏叔玉,前提是魏征没死。
要是没死,不到十岁,新城公主就要嫁人。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赐婚魏家,魏征死了,649年赐婚长孙诠(长孙皇后堂弟),结果太宗死了,婚事中断,三年后重新完婚。
但在显庆四年(659年),因为长孙无忌谋反,长孙诠受到牵连,被杀于巂州。
然后,新城公主改嫁于韦正矩。
但是。
什么都怕加一个但是。
新城公主和前夫感情颇深,一直无法脱离悲痛,以致于和韦正矩相处时,矛盾频发,还有传言说韦正矩对新城公主进行家庭暴力。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暴毙而亡,唐高宗李治十分气愤,三司会审韦正矩,他无法自辩,被处死。
死后多年,才调查发现韦正矩是无辜的,家暴也属于谣言,只是有口角之争,才有机会合葬于昭陵。
此后,大唐出现谚语“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就是不管是谁,但凡有点本事,都绝对不能迎娶大唐公主,否则会死的很惨。
老李家对于公主的态度太过宠溺。
郑善良就是明白这一点,他才想着躲那李丽质远一点,免得大唐公主的“诅咒”传到他这里来。
想想看大唐绿帽天王房遗爱,最有名的就是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
(《旧唐书》中并无实证,《新唐书》受到民间传言太多,真实存疑。)
一些并无关紧要之人的故事,史书记载不会太过详细,尽管高阳公主是公主,但她是李世民十七女,前面还有十六个姐姐呢。
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
太多了。
(新城公主是高阳公主妹妹。)
有些时候,郑善良就是感觉大唐毁在了女人窝中,老李家的皇帝都控制不了欲望,乱,太乱了!
这李二皇帝还把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给
(杨氏,隋炀帝小公主,生的貌美,12岁就被李元吉霸占。)
还让她生下14子李明,封曹王。
后来的李治,从李世民的后宫中,发现某个女子,还娶了她,这就是以后著名的女帝武则天。
给老爹戴绿帽后。
妻子称帝,天天给他戴绿帽。
伦理纲常,简直是乱的一塌糊涂。
“老弟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发现郑善良的表情有些古怪,心生好奇。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是被编排了,真奇怪。
郑善良没有解释,他“咳”了一声,直言道:
“老哥此次前来,不止是为了寒暄吧,何不进入正题呢?”
“老弟是实在人,那老哥我就直说了。”
李世民语气一转,变的严肃起来。
“不知道郑太师进入大唐目的是什么,世人皆知,大周太师谋划,走一步,算三步,度蜜月的说辞,我想并非主要目的吧。”
唤音落下的瞬间,武将程咬金、尉迟恭、李靖全都表情严肃起来。
魏征、杜如晦、房玄龄则是戒备万分,警惕话语中是否存在漏洞。
见状,郑善良抚掌一笑。
“诸位不用那么紧张,我并无恶意,此次前来,是给大唐一个保障,比如大唐在遭遇外敌之时,若是不敌,可以请大周出兵援助。”
李世民拳头紧握。
这是什么意思。
暗示要出兵,还是
“郑太师是想说除了你以外,会有其他势力攻打大唐!”
“不错,看来能当上大唐君主的并非无能之辈,如此一来,倒是剩下我不少口舌,那你觉得如何呢?”
郑善良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
如果大唐不接受,等到古罗马帝国进来,大唐定损伤惨重。
这时,大周就顾不得什么先礼后兵,会直接出兵镇压那些古罗马军队,然后等待北境重工制作出“卡车”,便全军出击,荡平西方。
李世民眉头紧皱,不断思索起来。
大唐会遭遇危机,还是当前国力无法阻挡的。
这怎么可能。
西戎一片散沙,草原已经被赶走,百越不敢随意出兵。
除了大周,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敌人。
身为君主,说话需要留一线,他没有拒绝。
“若是大唐真的遭遇生死存亡危机,朕定会向大周求助。”
“哈哈,那好,为了预祝我们初次合作,郑某送大唐之主一些小礼物吧。”
李世民一听,瞳孔一缩。
这,就是天下第一人的智慧么。
“郑哥哥,他们怎么走了,皇姐还想着说准备午饭呢。”
姬妙裳端着一个碗走来,她手不停的在搅拌鸡蛋。
入乡随俗,来到大唐,自然享受不到美味珍馐。
一些简单的餐食,却更让人体会到家的味道。
郑善良接过碗筷,搅拌鸡蛋。
“不用,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们三人吃就好。”
“好!”
“唤音想要做些什么好吃的呢?”
“郑哥哥你过来就知道了。”
太极宫。
李世民坐在书房,他看向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
“你们觉得大周太师所说的是否属实,他的那些计策是否可行。”
长孙无忌摸着胡须,他分析道:
“开放科举,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可这会动摇世家在朝堂的根本,那五姓七望之人绝对不会坐看科举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