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最后的准备
红崖镇的清晨,如同一幅刚刚完成的水墨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露水的气息,清新而又湿润。林宇站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东方的曙光初露,给这个宁静的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
他的手中紧握着林老伯的风水笔记,那本泛黄的册子里记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秘密。林宇的心中充满了决心,但也不免有一丝不安。时间紧迫,他知道自己的资质有限,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他必须慎重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林宇筛选出了两个阵法:绝处逢生阵和柳暗花明阵,以备不时之需。
林宇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复杂的阵法图上,那是绝处逢生风水阵。这个阵法,如同其名,能够在绝境中创造出一线生机,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根据笔记中的描述,这个阵法需要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确定生位。对于林宇而言,他的生位在正北方。这个方位,象征着水的润泽和智慧的启迪,是他布置阵法的关键所在。
“在正北方,应放置铁盘,内盛铁砂,下方用火烘烤,形成火克金生水局。”林宇默念着笔记中的内容,他的心中对即将布置的阵法有了初步的计划。这个阵法的布置,需要精确的计算和精心的布局,每一步都不能有差错。
随着清晨的阳光逐渐升高,林宇也开始了他的准备工作。他精心挑选了铁盘和铁砂,按照笔记中的指示,开始布置起阵法来。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摆放,都凝聚着他的专注和期待,经过多次的尝试,终于成功。
清晨渐渐苏醒,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林宇手中的风水笔记上,字迹在光影中跳跃,仿佛蕴含着古老的智慧。林宇的目光从绝处逢生阵的复杂图案移开,翻到了柳暗花明阵的描述,这个阵法的布局相对简单,却同样充满了深意。
柳暗花明阵,其名寓意着在困境中寻找到希望,象征着逆境中的重生和转机。林宇仔细阅读着笔记中的每一个字,心中对这种古老智慧的运用充满了敬意。
“使用去叶柳条,其中一根在遇水后种植于水体旁,以增强生命力。”林宇默念着阵法的关键步骤,他明白,种下柳条的目的是为了让柳条在逆境中存活,从而带动整个阵法的活力和效果。
林宇的思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他知道,单纯的传统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显现效果,而现代科技,如生根粉,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他在笔记的边缘做了备注,思考着如何将传统风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现代科技如生根粉,可以辅助柳条生根,增加阵法的效果。”林宇在笔记旁边认真地写下了这个想法。他想象着柳条在生根粉的帮助下,快速扎根于水边的土壤中,不久便能抽出新芽,展现出勃勃生机。
林宇站起身,走出村委会的院子,来到镇边的一条清澈的小溪旁。他选择了一根看上去最有生命力的去叶柳条,小心翼翼地将其植入溪水旁的泥土中。然后,他轻轻地撒上了一些生根粉,希望这现代的辅助手段能够帮助柳条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风水阵法的布置固然重要,但携带与五行属性相关的物品,同样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林宇深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因此在准备这些物品时格外用心。
金:林宇准备了一枚铜制的罗盘,它的表面刻有精细的八卦图案和天干地支,不仅可以用来辨别方向,还能作为金属性的代表,以平衡风水中的金元素。罗盘的指针在磁场的作用下轻轻旋转,最终稳稳指向南北,象征着坚定和指引。除此以外,林宇还准备了一些铁砂,它们沉甸甸的质感让他感到一种踏实,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还能作为攻击道具或用于其他应急之需。
木:他选择了一些干燥的檀香木,这些木块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可以用于燃烧,提供温暖或作为木属性的平衡。檀香木的香气还能净化空气,带来宁静与祥和。另外,他还准备了一些豆子,小巧的豆子不仅属于木属性,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作为食物充饥,维持生命活力。
水:一个特制的水壶装满了清水,水的清澈透明象征着水属性的平衡。这壶水不仅能够解渴,还能在需要时用于灭火或清洁伤口,是生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火:为了火属性,林宇携带了一套打火石和火绒,这些原始的点火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确保他能点火取暖或照明。此外,他还准备了一些火柴和一只防风打火机,这些现代的取火工具在恶劣天气下也能可靠地提供火源。
土:一块用红布包裹的土壤样本,取自红崖镇的中心地带,作为土属性的物质基础。这块土壤深褐色,充满了大地的芬芳,是红崖镇土地的精华所在。另外,他还从学校的操场沙坑中挖了一些沙子,存放在一个保温杯里,沙子的细腻与保温杯的保护性相结合,既体现了土的包容性,也展现了林宇对细节的考虑。
随后几天,林宇沉浸在林老伯赠予的古籍中,那本书籍仿佛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门扉,页面泛黄,边角磨损,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在昏黄的灯光下,林宇一页页翻阅着,试图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古籍中记载着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文字深邃,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其中不乏一些传说中的法术案例,它们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然而,这些法术并没有具体的施法细节,与故事小说中那些照着就能学会的法术和技能大相径庭。
林宇读到的很多法术都极为强大,描述中甚至可以偷天换日、颠倒乾坤,但这些法术的实施方法却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古籍中的一些法术需要使用到一些连名字都晦涩难懂的道具,有的则需要提前准备符咒,但符咒的制作方法却如同天书,无人能解。
林宇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他知道,这些古籍中的法术如果真的能够施展,将会拥有难以想象的力量。但现实是,没有师傅的指点,没有实践的机会,这些法术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在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法术中,林宇的目光被一个名为“撒豆成兵”的法术吸引。这个法术的描述相对简单,只需准备一些豆子,就能让豆子化作士兵,以解燃眉之急。
书中提到,这种法术的施展,并非简单的咒语念诵或手势比划,而是需要施法者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洞察。这表明,法术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施法者内在的修为和对道的理解。
林宇在阅读这些描述时,心中不禁生出敬畏之情。他意识到,法术的施展可能并非如自己最初所想,仅仅通过模仿动作或背诵咒语就能成功。古籍中所强调的精神力和内力,可能指的是一种更为深层的能量,这种能量需要通过长期的修炼和冥想才能积累和激发。
在古籍的字里行间,林宇试图捕捉到施展“撒豆成兵”法术的精髓。他知道,即使古籍没有透露具体的施法步骤,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法则的阐释,对他来说同样是宝贵的知识。
书中记载的张天师撒豆成兵的故事,不仅令人神往,更体现了道家法术的神奇与力量。张道陵,作为道教正一道的创始人,他的形象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色彩,他的道术被视为神通广大,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在东汉末年,张天师居住在江西龙虎山,那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修行的绝佳之地。他不仅传授道教教义,更以其道术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精神上的庇护和实际上的保护。
在一次战乱中,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张天师决定运用他的道术来抵御外敌。那个夜晚,月光朦胧,星辰闪烁,张天师登上龙虎山的山顶,开始了他传奇的法术施展。山顶上,法阵已经摆设完毕,张天师手持法器,身着道袍,白发在夜风中飘扬,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深邃。
随着咒语的念动,张天师将手中的豆子撒向四周。这些豆粒,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接触地面,便神奇地化作了一个个身披盔甲、手持武器的士兵。他们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兵,列阵以待,准备迎战来犯之敌。
敌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攻至龙虎山,对这些看似普通的“豆子兵”并未放在眼里。然而,当双方交战,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士兵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似乎不知疲倦,无论怎样攻击,都无法将他们击败。张天师的法术让“豆子兵”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保卫着龙虎山的每一寸土地。
最终,在张天师的“豆子兵”的顽强抵抗下,敌军被彻底击退,龙虎山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道教法术中的一个传奇,也让张天师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外,据传说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掌握撒豆成兵的技能,最知名的是在赤壁之战时,在水战过程成功使用撒豆成兵,以少胜多,击退了曹军。
林宇之所以对“撒豆成兵”这一古老法术如此着迷,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渴望能够掌握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他准备了大量豆子,这些豆子在他眼中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源泉。他希望自己能在关键时刻,如同传说中的张天师和诸葛亮一样,用豆子兵拯救自己,甚至改变局势。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宿舍里,林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古籍中描述的法术,从念咒到撒豆,每一个动作他都尽力模仿,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豆子并没有变成士兵,而是散落一地,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