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宋明理学,进化的张居正
刘彻似有所感,作为一个在思想上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刘彻通过北击匈奴,完成了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我们是一起抵抗外敌的同胞,共沐大汉帝国的荣光。
儒家学说,或者是公羊儒的大复仇理论,只是增强人心凝聚力的工具。可后世的儒生,似乎想绕开皇帝治国理政。他们学的东西能治国吗?
【经过宋元的发展,理学在明清的影响力达到顶峰。文人不仅用这套理论治理国家,还想用其影响皇帝。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皇帝当一个吉祥物,垂拱而治就好。】
【孝宗朱祐樘就是典型代表,他认真读书、尊师重道、宽和御人,奸佞小人被他贬斥,成化年间崛起的宦官势力被他打压,大臣们的意见他也采纳,简直是文人心目中的完美皇帝,其统治被称为“弘治中兴”。】
【然而弘治真的中兴了吗?孝宗时期,文官迅速崛起,兼并土地,能收税的官方土地面积直接减半,武备废弛,军队空虚。虽然问题没有爆发,甚至还有几分平和,但是税收制度和军队制度已然被破坏。】
【他们把皇帝高高架起,自己在下面掏空国家的墙角。对他们而言,朱元璋、朱棣这样强势的皇帝不好,但是他们又不肯彻底推翻皇权,皇帝没了找谁代替?理学没教过啊!】
【这样互相拉扯、维持一种平衡就好。烂点就烂点呗,更方便他们兼并土地了,皇帝振作了他们怎么吃独食?皇帝不昏庸,他们怎么展示自己的“清高正直”?】
【想治国的皇帝、想改革的大臣都在泥潭里挣扎。朱元璋、朱棣使用暴力,是很别扭难受的手段。毕竟谁不想做人人称颂的圣主明君?】
【可文化该怎么改?哪怕见再多血,这样的文人官僚依旧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这条名为“师门”的流水线已经成熟了,比大明的历史长得多。】
朱元璋面色沉凝,文人,师门,理学,要打破这种关系,就要寻找“少数人”——不顺应主流思想的人。那么八股文
【宋元明清的主流思想,先有程朱理学,后有陆王心学,尤其是明中后期,阳明学派受到推崇。徐阶就是研究心学的,他不仅是大官僚、大地主,也是大儒,徐阶将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思想整理到一起,大力推广,甚至亲自讲学。】
【王阳明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圣人”,他的理论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反对传统刻板的伦理道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王阳明的弟子们抛弃了“知行合一”,一味讲究“致良知”,不关注具体的修己治国了,只讲究明心见性,谈虚语玄。只要我自己德行高尚,国家百姓与我何干?】
王守仁“唰”地站起身,早知自己的学说变成这个样子,他宁愿不再开宗立派!
看来之后收徒讲学,要把“知行合一”放在第一位。若是不能领悟“知行合一”,就不能做他的弟子。
【张居正认识到了,至少在明朝,文学和政治是紧密相连的。若是不能整顿学风,就无法整顿政风。于是张居正禁止官员讲学,更禁止以讲学的方式成立门户、拉拢关系。】
【张居正封闭全国书院,将书院的土地房舍尽数没收。这么极端的手段,依旧无法斩草除根,反而加剧了矛盾,成为攻击张居正、将新政彻底否定的武器。】
【究其原因,是张居正没能用新思想取代旧思想。思想不会因为烧书和关书院而消失,思想只会被遗忘,在人们拥有新思想之后。】
嬴政似有所感,这里似乎有他的事。可法家在弥合矛盾、团结共识上是弱项,而儒家一旦处理不好,会动摇大秦帝国的立国根基。他需要的是改造。
【这都是万历年间的事了,现在的张居正很失望,内阁的激烈斗争,严氏当国的乌烟瘴气,皇帝的冷漠逃避,让张局正陷入迷茫。】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病假,回湖北老家隐居山林,整整三年闭门不出,后三年才开始走动。】
【在寄情山水的时间里,张居正尝试像先辈一样忘情洒脱、超然物外,然而张居正是个入世的人,是个脚踏实地的循吏,做不了真正的隐士,他的心从未从朝政上离开过。】
张居正想起自己写了不少归隐诗,都是表面超脱,实则焦虑。他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归隐反而坚定了他出世的信念:走在改革的路上,他的心才会安静。没有结果他就放不下心,只能燃尽自己。
【嘉靖三十六年,熹妃、啊不对,白圭回宫。彼时徐阶终于对严嵩动手了,徐阶隐忍了太久,对严党姑息纵容十多年,也是张居正失望的原因之一。】
【徐阶是一个政治高手,精通柔术,小心翼翼,不肯与别人起冲突,时人称其为“甘草宰相”。张居正的深沉隐忍给了徐阶错觉:这小子像我,可以接我的班。】
【二阶段的张居正更加成熟,他在等那个机会。徐阶一直支持年长的裕王,而景王去世后,裕王作为嘉靖唯一的儿子,就是实际上的太子。】
【张居正被徐阶安排进了裕王府做讲读,裕王“甚贤之”。裕王府的经历是张居正最重要的政治资本,裕王、李妃、小皇孙、冯保、高拱都在这里。】
【裕王最亲近信任的官员是高拱,裕王刚分府时,高拱就做了他的侍讲。亲爹嘉靖和他“二龙不相见”,经历漫长的储位拉锯,高拱一直在身边维护他的权益,难怪网友调侃高拱才是裕王的亲爹。】
【在裕王府,高拱和张居正结交了,你们三个把大明治理好比什么都重要。高拱性情刚直,主张大力改革,是个实用主义者,反对玄虚的理学。高张因此成为同行之人。】
【嘉靖去世后,裕王登基,改元隆庆。徐阶和张居正拟定了遗诏,代替皇帝表达了除旧迎新的想法。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内阁的权力空前壮大,他们帮助隆庆登基,却不是隆庆的“自己人”。隆庆影响不了他们,又不能和“自己人”对抗,要不真成孤家寡人了。于是隆庆干脆放权,自己躲进了后宫。】
【皇帝挤走了,结果内阁自己斗起来了。隆庆元年,张居正的老师和好友——徐阶和高拱爆发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