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42章 澶渊之盟,封禅泰山

第42章 澶渊之盟,封禅泰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太宗时期,很多大臣表情古怪。虽说有的事情不言自明,懂的都懂。但是经天幕这么一总结,感觉十分微妙啊

    李煜忍不住悲叹一声,自己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赵光义的长子赵德崇很得父亲喜爱,他曾跟随赵光义出征北汉和辽国。太平兴国七年,赵德崇迁居东宫,改名赵元佐,封为楚王。】

    【然而不久后,赵光美被指责密谋造反,贬为涪陵县公。只有赵元佐为这位叔叔求情,被赵光义拒绝。赵光美被流放后,赵元佐就得了“心疾”,精神不太正常了。】

    【雍熙元年,赵光美死在房陵。于是赵元佐发狂,刺伤了使者。第二年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于是太宗大赦天下。结果因为宫内设宴没有叫他,他又发了狂,纵火焚烧宫室。】

    【于是赵光义将其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带领百官多次上书,请求将赵元佐留在京城。赵元佐本来已经走到黄山了,又被叫了回来,幽禁在南宫。】

    天幕下有人讨论:“该不会这宋太宗是舍不得儿子走,但又碍于情面不得不惩罚,也不好朝令夕改,才暗示官员给他个台阶下吧?”

    【之前说过,宋朝皇帝“体弱”“势弱”“神弱”,这个“神弱”除了精神软弱外,还有就是赵宋皇室是有精神病遗传倾向的,感觉很多皇帝精神或多或少有点问题,甚至有几位直接被确诊精神疾病了。】

    百姓之间窃窃私语:“原来这不是失了魂或者鬼上身吗?没想到帝王家还会得这种病哩!还能传给子孙后代。”

    有医者连忙记录:“原来不只是风疾,情志病也能遗传啊。依天幕所言,难道所有疾病都和父母亲人有关系吗?

    【之后太宗二儿子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尹,之前提过,五代时期这一职位多由储君担任。后来因为他“尹京五年,政事无失,上尤所钟爱”,群臣请求赵光义早点立储。】

    【赵光义被催得很不耐烦,说诸皇子还未长成,性子未定。若是立太子,百官逢迎讨好,还要向太子称臣,会导致人心浮躁。】

    【之后宋沆等人再次上书,指名道姓请求立赵元僖。宋沆是宰相提拔的人,太宗怀疑是宰相和太子勾结,于是责罚了相关人员。】

    【一年后,赵元僖早朝出门前不舒服,就没去上朝。太宗前来探望时,他已经病得很重,很快就去世了。】

    朱棣想到赵光义“绝命毒师”的称号,忍不住想歪了。不过也有民间传言说赵元僖是被小妾毒死的。

    《默记》中说赵元僖宠妾灭妻,小妾张氏花重金买来了“关捩金注子”,就是双层酒器,一半有毒一半没毒。张氏给正妻倒毒酒,给赵元僖倒无毒酒,结果夫妻二人交换酒杯,赵元僖反而被毒死了。

    朱棣摇摇头,不过是民间野史而已,实际上赵元僖宠爱小妾张氏,给她的父母僭越礼制安葬。赵光义知道后,下令绞死张氏,其父母的坟墓也被掘了。相关官员因“教导无方”被处罚,追封赵元僖为太子的仪式也暂停了。

    【淳化五年,赵光义身体每况愈下,询问寇準关于储君的意见,这谁还敢随便发表意见啊!于是赵光义自己提出立赵元侃,寇準表示没有意见。】

    【赵元侃就是赵恒,后来的宋真宗,本名赵德昌,因为其英睿好武,很得赵匡胤喜欢,赵匡胤在世时就把他养在宫里。】

    赵匡胤看了看喜欢自称“元帅”的德昌,又想起天幕提过的宋真宗,只觉得很难联系在一起。

    【赵光义晚年多疑,有哥哥的例子在前,赵恒处事十分谨慎。礼制规定东宫幕僚要向太子称臣,赵恒拒绝受礼。每次都要先行拜礼,送师长们送到东宫大门外台阶上。】

    【赵光义对于宗室比较防备,而赵恒登基之后,对宗室宽松不少。他给赵光美平反,加官进爵。恢复大哥的楚王爵位,重新追尊二哥的太子名号。只能说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赵光义气得不行,自己做出的处罚都被赵恒给改了,这不是踩着爹的脸,展示自己的仁德吗?而且这么明晃晃的平反,岂不是告诉天下人,说自己过于严苛?甚至还判出了冤假错案?

    【赵恒登基之初还是很勤政的,登基后先是任免官员,他每天上午处理政务,下午找大臣谈话,晚上还要听大儒讲经。这时候赵恒还是很认真地在当皇帝。】

    【一直以来,辽国经常袭扰宋国边境。景德元年九月,萧太后、辽圣宗携二十万大军南下,长驱直入。消息传来,很多官员恐慌不已,有人主张迁都,有提南京的,有提成都的,可以说是传统艺能了。】

    朱祁钰和于谦对视一眼,这个场景确实很熟悉。

    【而宰相寇準,一直在催促赵恒御驾亲征,他认为提出迁都的人都可以斩了。赵恒对于亲征一事很犹豫,寇準告诉他没有退路,只有亲征一个办法。对于软骨头的赵宋官家,有时候就得这样:你别躲!躲也躲不掉!】

    李世民再次刷新了认知,本以为徽钦二宗已是世间少有,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还行的皇帝,也是个软骨头,难不成是赵光义的血脉不好?

    【赵恒硬着头皮去亲征,从汴京去澶渊才二百五十里,就走了五天。澶州城被河分为南北,北城就是前线,赵恒到了南城后不敢去北城,推脱拉扯后还是被弄去北城了。】

    【好在还是有效果的,赵恒登城后,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运气很好的是,辽军的统帅萧挞凛中了伏击的弩箭死了,致使辽军气势低落。此消彼长之下,辽国这边提出议和。】

    【虽然宋朝积极抵抗,但战争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辽国手中,宋朝既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又不能阻止辽军南下,厌战情绪日渐强烈,议和也是早晚的事。】

    【宋朝在关南领土上没有让步,但是在财货问题上接受良好。看到赵恒底线这么低,寇準还特意交代使臣,说不许超过三十万。】

    【最终宋辽达成了《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就是兄弟之国,互不侵扰开放贸易,领土按照战前疆土划分。而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赵匡胤“蹭”地站起身,不仅每年要给辽国钱财,而且不打算拿回燕云十六州了?想到宋朝最后也没拿回来这块地,他只能疲惫地坐下。

    【前两条还是相对合理的,宋辽密切交战二十多年,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暂时偃旗息鼓也符合社会需求,此后一百二十多年,宋辽之间没有大规模作战。】

    【后两条却被广为诟病,宋朝承认了辽国的独立地位,失去了拿回燕云十六州的合法性。不光如此,每年还要给辽国钱财,这勾起了人们不好的回忆:妥妥的丧权辱国啊!】

    苏洵很同意:“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客观来说,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对周边国家的统治、保证边境安宁,给周边小国提供物资是很正常的,怎么不算人道主义呢?毕竟这是农业社会的局限性,总不能把全国都拖进战争泥潭里。】

    【但尴尬的是,宋朝对辽国没有主导权,不是上对下的赏赐关系,因为强制规定了数额,更像是宋朝在交保护费,岁币像是一场贿赂。】

    刘彻语气严肃:“岁币换不来和平,只会让他们胃口越来越大。汉朝自高祖起和亲匈奴,赠予他们丰厚财宝,可匈奴的劫掠可曾停歇过?只有朕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会追求和平。”

    【对于当时的人,休战可能是件好事。哪怕是极力主战的寇準,对于这个结果也是满意的。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至少在这片土地上,只容得下一个绝对强大的国家,宋辽两国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然而人的底线是会一退再退的,在这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赵宋官家。即使赵恒能御驾亲征,也是因为兵临城下不得不去。他骨头能硬一点,就是因为撑着这口气,和平协议一签,气就泄掉了。】

    【本来一个短期的绥靖政策,宋朝非但没有“知耻而后勇”,反而因为不打仗了,开始躺平,武备废弛。这才令《澶渊之盟》显得很尴尬。】

    【就好像汉朝和亲匈奴,唐太宗城下之盟,都是迫于局势。之后耻辱被亲手洗刷,隐忍才有了意义。如果没雪耻,那就是“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死者为大。”】

    刘邦口中的酒喷了出来,天幕说的实在形象,这就是软包子的一生吗?

    宋朝皇帝们觉得不好笑,一个个脸色都很难看。原本他们还可以自我安慰:至少天下太平了。结果天幕这么一说,顿时耻辱感涌上心头。

    【不管以后如何,反正现在的赵恒很满意,他觉得自己解决了一个太祖太宗都没解决的问题。于是,为了自我奖励一下,赵恒决定封禅泰山。】

    嬴政讶异:“他做了什么,就想封禅泰山?别告诉朕他花钱买平安了。这样都行的话,六国君主岂不是人人都能封禅了?”

    【因为怕宰相王旦反对,赵恒送了他一坛酒,王旦回家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坛美珠。而后赵恒宣布他见到了天书降世,左承天门屋挂有黄帛。出了祥瑞就要改元,改为大中祥符元年。】

    【为了宣传自己封禅的合理性,赵恒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带领全国投入到这股热潮中。他大修宫观,盖了两千六百余座建筑,光为了雕三座塑像就用金一万两、银五千两。还为此设立了一批官职。】

    【为了迎合皇帝,全国各地都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地争相上报祥瑞,什么奇花异草,异珍顽石,足足有上万件,谁看了不感叹一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光看数量就不对,带着一种人造的美感。】

    【《宋书》里直言不讳:“一国君臣如病狂”。争报祥瑞对社会氛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几十年的积蓄挥霍一空,赵匡胤曾经为了赎回燕云十六州,设了一个封桩库,里面攒的钱都被赵恒挥霍干净了。】

    赵匡胤的心口又被插了一刀:“朕的钱!!!”非但拿不回燕云十六州,连钱都给你花干净了!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赵恒带着他的封禅大队浩浩荡荡出发了。沿途仪驾耗费甚多,还要求百姓进献物资,同样造成了严重浪费。赵恒于泰山祭天,于社首山祭地,还去了曲阜祭祀孔子。】

    【宋真宗祭祀泰山之后,再无皇帝前去封禅泰山,因为都不想和这位皇帝相提并论了。泰山表示我脏了啊!】

    李世民:谢谢,想封禅泰山的心情不是很强烈了。

    【为了他心爱的天书,赵恒又去西祀汾阴后土。这次比东封更浪费。徭役是之前的百倍,账面花费就有一百二十万贯。这次除了加封赵氏祖宗和孔子之外,还加封了老子,加强了宗教的影响,民间也争相祭祀。】

    【赵恒的种种行为,让本就不健康的北宋官场雪上加霜。俗话说得好,当一个国家在走下坡路,总要有人在油门上踩一脚,这才第三个皇帝就已经如此了。之后的改革家们,都是在给他收拾烂摊子啊。】

    【都说会花钱的人也会搞钱,赵恒重视农业,保护耕牛,免除农具税,推广占城稻。此外他还改革赋税制度,使朝廷赋税大幅度增长。为了帮百姓应急,官府给百姓贷钱,百姓用布匹折还,不过这项政策慢慢成为了一项隐形赋税。】

    【总之,赵恒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国库,疯狂的祥瑞活动直到刘娥上台才被叫停,刘娥将天书和赵恒一起下葬,叫停宫观修建,废除宫观使,才使得这全民造假的活动结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