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12章 吕雉,诸吕之乱,外戚

第12章 吕雉,诸吕之乱,外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吕雉不敢置信,诛吕?吕家也是功臣集团之一,为什么会被他们联手对付?转念一想,吕家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一定是因为沾染了不能碰的东西,那就只有皇权!

    【说吕氏外戚,首先就得说吕太后。她的前半生非常不幸,先是被嫁给了刘邦,之后因为刘邦在芒砀山落草,而被抓入监狱,好在有萧何等人营救。后来又被项羽捉去做人质。】

    【好在命运出现了转机,虽然吕雉因为刘邦吃了很多苦,但她也因为刘邦接触到了最高权力。她靠着坚韧的意志和政治手段一步步走上了权力顶峰,成为西汉初年实际的掌权者,司马迁为她单独列传,记入帝王本纪当中。】

    【关于惠帝刘盈,人们一般有两种论调。一种是善良仁弱,因为兄弟被毒杀的痛苦以及对母亲的恐惧,早早驾崩。另一种是韬光养晦,但是因为无法对抗吕后的强权,选择自暴自弃沉溺后宫,最后早逝。】

    【年代久远,关于刘盈的本性如何很难考证,不过这并不影响汉初的政局。因为他早早就没了,人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在刘邦原本的设想中,也是正常的道路上,应该是皇帝长大亲政,太后年老去世。这样随着政权更迭、新的外戚集团加入,吕氏会渐渐淡出权力中心。】

    【然而皇帝的早逝让人猝不及防。小皇帝登基,吕太后临朝称制。大汉一共才建国多久,正是动荡不安之际。于是吕太后拉拢功臣,敲打野心勃勃的刘氏宗亲。】

    【这些手段依旧不能解决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吕后大肆分封吕氏族人,将吕氏女尽数嫁给刘氏皇族与功臣。但是吕家一枝独秀太扎眼,尤其是分封诸吕这一行为,打破了刘邦的白马之盟,也打破了各方势力的平衡。】

    【吕氏外戚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既是外戚,又是开国功臣,不是单纯靠皇帝提拔上位的。吕家是刘邦的原始股东,是最早投资刘邦的人之一。可惜最有出息的吕泽、吕释之等人去世,吕雉提拔的族人多有德不配位者。】

    【于是吕雉去世后,功臣集团与刘氏皇族联手,迅速反扑,将吕氏族人诛杀殆尽,连外嫁女都没有放过。几个皇子被质疑不是惠帝的血脉,被尽数杀害,惠帝一脉直接绝嗣。第一个外戚家族,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场。】

    【那么吕氏作乱了吗?其实单看史书,吕氏的所作所为,称不上是“诸吕之乱”的程度。在吕雉死后,他们一开始据守皇宫,后来经人劝说,轻易地把兵权交给了周勃。

    【他们并没有作乱的迹象,对于功臣也没什么防备之心,一些行为只能称是慌乱之下的自我保护而已。但吕氏的势力在那里,矛盾冲突已经势不可挡。】

    【遇到了吕太后,是汉初百姓的幸运。吕太后当政时期,“政不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司马迁描写她的狠毒,也不吝啬夸赞她的政绩。】

    【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地无为而治,维护社会秩序,不干涉百姓生产,让经历了秦末乱世的百姓可以喘口气。】

    【遇到了汉初这样的政治漩涡,是吕氏的不幸。放在后面的时代,任何一家外戚也不会以这等惨烈的方式收场,一丁点血脉也没留下,连皇帝的子嗣也没放过。】

    【这个时候正是新秩序的诞生期,大家野蛮生长。什么政治原则、敬畏之心都没有,靠的就是血腥法则,斩草除根。】

    【相对的,周勃陈平等人赶尽杀绝,也彻底断绝了吕氏复辟机会以及围绕惠帝血脉的皇位争议。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各方势力在文帝的手腕下重新恢复了平衡。此消彼长,文帝也削弱了他们的势力,收拢皇权。】

    【或许就是因为在这样缺乏政治秩序的环境下,汉朝皇帝们不得不靠着原始的政治嗅觉行事,才会诞生那么多明君,对于政治无师自通。文帝刘恒更是被称为“百代帝师“。】

    【而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加深,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但是皇帝们对于政治却缺乏敏感性。文官们对于皇帝的道德水平要求更多了,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帝王心术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性。】

    看到吕家的结局,吕雉面色沉重,若是盈儿还是早逝,那么吕家面临的依旧是死局。

    一旁的刘邦慢悠悠地说:“这不是还没发生吗?吕家也不过是被太子连累了,问题还是在太子。不过真想不到,最后登基的居然是刘恒。”

    想当初许负预言薄姬会生出天子,薄姬的丈夫魏豹就起了野心。后来魏豹被韩信打败,韩信将薄姬献给了自己,自己临幸过薄姬一次,她就生下了刘恒。自己没把预言当回事,结果最后登基的还真是刘恒。许负的相面术果然厉害。

    刘邦道:“听天幕的意思,恒儿倒是不错。你可要见见他?”

    吕雉睨了一眼刘邦:“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儿子,转头支持别人的孩子?”

    刘邦笑嘻嘻:“多个孩子不好吗?薄姬是个安分的,母家也没什么势力。谁知道盈儿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你多个孩子也是多个保障。”

    吕雉小声:“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但是她自己也忍不住思考可行性,刘邦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

    【刘恒的母家薄氏就很安分了,当初功臣们之所以立代王,就是考虑到薄氏温良恭谨、势力单薄,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家。所以有关薄氏外戚的记载很少,稍微有点存在感的就是文帝的舅舅薄昭。】

    【在代国时,薄昭是刘恒重要的心腹。刘恒前往长安时,因为担心被下套,是薄昭代替他先到长安,打探情况,确定没有问题再告诉刘恒。】

    【但文帝登基以后,薄昭掺和了很多政治上的事情。比如绛侯周勃被下狱,薄昭收了周勃的贿赂,为他求情。不知道是因为薄昭飘了,还是因为他不得不这么做。】

    【周勃是周亚夫的父亲,诛吕之后,周勃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臣子之一,结果却被刘恒下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恒就是要敲打周勃,虽然周勃最后还是被放了出来,但是他心有戚戚,再也不像当初的骄傲自满了。】

    【薄昭为周勃求情,是被金钱迷了眼?还是给刘恒一个台阶下?还是不得不这么做例如皇帝无缘无故处置一个官员,其他官员哪怕关系不好也得劝阻。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似乎很多人都熟悉刘恒,似乎又没有人真的懂刘恒。】

    【薄昭的结局也很潦草,薄昭杀了文帝的使者,文帝让他自尽,薄昭不肯。为什么杀使者?不肯自尽是否是因为含冤?史书没记载。但之后贡献了文帝“柔术”的名场面:哭死舅舅。刘恒让百官穿孝服去给薄昭哭丧,薄昭没有办法,最后还是自杀了。】

    刘邦挑眉,对于这个儿子,他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薄昭本来想着自己要当国舅了,结果笑容僵在脸上。

    【之后就是景帝的母族窦氏了,窦家在西汉还算活跃。窦氏原本是清河郡的良家子,后来被选入宫做了吕太后身边的侍女,之后被赐给代王刘恒。说是良家子,但窦氏的家庭应该是挺凄苦的,因为窦氏的弟弟窦长君四五岁就被卖了,给长安的一户人家做奴仆,文帝登基后才得以自由。】

    【文帝原本是有代王后的,刘启还有几个哥哥,但是在几个月内,代王后与诸王子相继死亡,此外没有任何相关记载。想到吕后曾将吕氏女嫁给各个刘氏宗亲,没道理放过刘邦的几个亲儿子。所以有一些推测说,刘恒的原配是吕氏女,诛吕时功臣们连外嫁女也没放过,甚至还有刘恒的几个儿子也被杀了。】

    【刘恒是藩王继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性,也为了展示国家后继有人,身为长子的刘启被立为太子,窦姬作为太子生母也被立为皇后。】

    【窦氏出身不高,功臣们对外戚依旧有所防备,所以文帝时期窦氏的存在感不强。但是窦皇后是个长寿的人,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窦皇后的影响力逐渐加深。不过虽然她也干预过一些政事,但总体来说不算擅权。】

    【景帝朝,窦太后做的最大的事就是想立小儿子梁王刘武为皇太弟。七国之乱爆发后,景帝向梁王承诺“千秋万岁”,于是梁王竭力帮景帝抵抗叛军。叛乱平定后,为了打消梁王的觊觎之心,景帝火速立了刘荣为太子。窦太后与梁王虽有不满,但已经无可奈何。】

    刘恒眼神莫测,七国之乱他早知道宗室并不安分,结果这个雷还是爆发了。太子能应付过来是好事,只是窦氏有时候也太执拗了。

    【武帝初登基,就与窦太皇太后产生了理念上的分歧。窦太皇太后重视黄老之学,而刘彻想要改革新政。刘彻当然雄才大略,他的想法也更符合时代的需求。窦氏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她经历过汉初,看着大汉靠着黄老之学渐渐缓过气来,而大胆改革的刘彻,在她眼中怎么看都是个毛头小子。】

    【至于刘彻之所以能登基,主要还是因为景帝爱猪猪,至于所谓“金屋藏娇”只是野史。景帝立太子的同时封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可见他对小儿子的喜爱。】

    【至于馆陶公主,最多只能给景帝送送美人、说说坏话,干涉太子之位是不可能的。甚至窦太后对于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一事有所不满。郅都逼死了废太子刘荣,这其中肯定有景帝的授意,而窦太后十分生气,处死了郅都。】

    馆陶公主刘嫖冷汗直冒,她讨好皇帝弟弟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干涉废太子这样的大事,刘荣可是第一个被正式废除的太子啊。

    【汉武帝刘彻在选官任人的事情上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大胆与果断,他任用了许多近臣与外戚。卫青因为卫子夫得幸走进了刘彻的视野,又因为他恭谨谦卑、和柔媚上,刘彻十分信任卫青,还派他出征匈奴。在卫青表现出他过人的军事能力后,刘彻干脆让卫青带领主力军。】

    【霍去病的经历也是如此,霍去病出生后不久,姨母卫子夫就得幸了,待他稍大一些,正是卫氏春风得意之时,所以比起卫青的波折人生,霍去病更像是一个贵族公子。在霍去病带领几百人偷袭成功后,刘彻直接让这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当主将。】

    【与之前出身寒微、依赖姻亲关系的外戚不同,卫氏靠着军功脱颖而出。然而汉武帝的时代是皇权空前集中的时代,哪怕是鼎盛如卫氏,也对刘彻十分依赖。卫氏能够迅速崛起,少不了武帝的偏爱与政策倾斜。再加上卫青恪守本分,不结党营私,所以在巫蛊之祸之后,卫氏迅速衰落。】

    刘彻不满这个结局,现在正是他和卫家关系亲密的时候。刘彻把卫青襁褓中的三个儿子都封侯了,怎么恩赏都不嫌多。再加上天幕盖章卫家的谨慎本分,刘彻对于他们的结局很是怜惜,对于年老糊涂的自己更是嗤之以鼻,绝不承认那是自己。

    【汉武帝托孤霍光,在昭帝登基后,霍光权倾朝野,霍氏迅速崛起。霍光有名有姓的儿子只有霍禹,至于霍云霍山有说是霍去病的孙子,也有说是霍光过继给霍去病一脉继承祭祀的孩子。】

    【外戚嘛,霍光的女儿很多,结亲的对象就有上官桀、金日磾、范明友,以及嫁给宣帝的霍成君。霍光死后,霍家就倒台了,霍光也没给子孙留下什么,毕竟自己已经位极人臣,霍家已经到头了。】

    刘询看向霍光,霍光神色不变,好像天幕说的与自己无关。

    【接下来的外戚家族更是重量级,它是汉成帝的外家,一门七侯,出了五位大司马大将军,可谓是权倾朝野。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靠着外戚身份夺得皇位的家族,出了一位神奇人物——王莽。它就是王氏外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