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2章 保卫北京,夺门之变

第2章 保卫北京,夺门之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也先狼子野心,屡次带着朱祁镇作为人质勒索边关将领。将领们恪尽职责,闭关不出,顶着极大的压力。其中一些人却在朱祁镇复辟后被清算。

    也先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在于谦等人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后彻底粉碎。

    明代文人于谦,我们认识他的第一印象是课本里的一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宣德年间随朱瞻基平定汉王叛乱。在汉王朱高煦投降之后,朱瞻基命令于谦历数朱高煦的罪行。

    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把汉王朱高煦骂得抬不起头,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从此于谦就入了宣宗的眼,被派巡按江西,在江西,于谦平反冤案数百起。

    之后朱瞻基越级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都颇有政绩,百姓感念。

    “三杨”时期,他们都很欣赏于谦。于谦奏请的事,很快就能得到批复。然而到了王振时期,因为于谦不阿谀权贵,旁人劝他上京时应该带些金银财宝,不然也应该带些土特产。

    于谦表示:“只有两袖清风。”又写诗明志曰:“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的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一党,被诬陷关在狱中三个月。百姓得知此事后群情激奋,王振迫于压力,不得不找了个理由把于谦放了出来。

    土木之变后,徐有贞等人主张迁回南京。于谦掷地有声:“主张南迁者,可斩。”于谦等人力主抗战,在他们的坚持下,朝廷才没有南迁。

    之后于谦更是带领北京军民,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北京保卫战,使明朝转危为安,人称“救时之臣”。”

    听到这里,李世民感叹说:“于谦真乃诤臣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于谦对明朝有救世之功。”

    朱瞻基本就十分欣赏于谦,得知于谦的劳苦功高后更是欣慰不已。感慨虽然朱祁镇不争气,但在于谦之事上自己没有看走眼,有于谦在真是我大明之福。

    景泰年间,朱祁钰与于谦君臣默契地对视了一眼。朱祁钰向来十分倚重信任于谦,听到天幕的评价,朱祁钰也与有荣焉。

    “稳定人心、明确要保卫北京之后,就要给土木之变进行定性。为人臣子,自然不能言君父之过。朱祁镇的荒唐不能言说,只能把过错都推给王振,更何况王振也并不无辜。

    在群臣纷纷数落王振的罪过时,王振的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站了出来,叱斥百官,点燃了火药桶。群臣积累了许久的憋屈、愤怒、紧张、恐慌、焦虑,尽数发泄在了马顺身上。

    户科给事中王竑带头猛击马顺,群臣涌上,马顺当场毙命,血溅朝堂。一个锦衣卫头头,竟被文官们活活打死!”

    闻此,朱元璋冷哼一声:“便宜他了,依咱之见,就应该剥皮揎草,死不足惜。”

    “之后,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又因为朱祁镇的庶长子朱见深年幼,于谦等人请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以应对瓦剌的入侵,边关将领需要有一颗定心丸。

    孙太后自然是不愿意,她担心朱祁镇失去作用后,也先对朱祁镇不利,也担心有了新皇帝后,大臣们就不积极迎回朱祁镇。

    但是,在百官固请、时局逼迫之下,孙太后还是与群臣达成了政治妥协,那就是:让朱祁钰继承朱祁镇的皇位,同时立朱见深为太子、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钰一开始是不想做皇帝的,作为宣帝仅有的血脉之一,他一直没有就藩。宣帝血脉稀少,朱祁镇又年幼,所以朱祁钰被圈养在北京城,做为朱祁镇的备选,以备不测。

    虽然朱祁钰只是个预备选项,但孙太后和一些官员一直对他严防死守,避免他插手政事,这导致朱祁钰缺乏政治经验,他也不想接手朱祁镇的烂摊子。

    朱祁镇御驾亲征,留朱祁钰监国,实际上朱祁钰只有“朝百官”的权利,没有真正插手政务的权利,具体的事务都是由相关官员进行处理。

    朱祁钰登基一事,处处是坑,登基诏书上写“”朱祁钰继承朱祁镇的皇位,是经过朱祁镇口头同意的“,这就动摇了朱祁钰继位的合法性,为后来南宫复辟埋下了祸根。且朱祁钰继位之后还要立朱见深为太子,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可见在孙太后和一些官员的心中,朱祁钰就是个“临时天子”,平时严防死守,有需要了拿出来用,朱祁钰只需要乖乖接受安排就好,不能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而这些看似周全的政治安排背后,违背了大明皇权系统的内在逻辑。

    从朱祁钰登基时起,他就被夹在皇权的旋涡之中了。进不得退不得,如果过度揽权就会触发朱祁镇的势力反弹。

    但是退一步就更不可能了。皇位不是工作岗位,想换就换。朱祁钰又不是一个人,他自己退了,他背后的政治班底何去何从,皇帝如果想换就换,是视国家大事为儿戏,这不利于皇权的稳定。”

    听到天幕讲的内容,景泰帝朱祁钰察觉到了几分不妙。他现在已经不是刚继位的新手小白了,从天幕的语气中,他感觉自己的下场可能不太好。

    一旁的于谦向朱祁钰投来了关心的目光,朱祁钰安抚地对他笑了笑。他一向十分信任于谦,于谦奏请的事尽数采纳,哪怕是调动官员这样重要的事,他也会私下里询问于谦的意见,连京城防务军队都尽数交给于谦和他的女婿。

    自打太上皇回宫以来,朱祁钰和群臣的关系就有几分微妙,废太子一事更是惹得他与大臣离心。

    朱祁钰苦笑,若不废太子,自己夹在他们父子之间,又算什么呢?只要朱见深还是太子一天,百官们就会一直惦记着让皇位“重归正统”。

    “十月初,也先集结兵马,声称要一举夺下北京。景帝朱祁钰得知消息,下旨令于谦统一指挥京城各营兵马。

    于谦对北京城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主张固守城门的同时出城迎敌,不能坐以待毙,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于谦虽是文官,但依旧身披铠甲,巡视城墙。于谦勉励三军,将士们听后都痛哭流涕。

    也先的军队到达之后,于谦亲自指挥作战,几次挫败也先的部队。也先想骗于谦出城和谈,景帝在询问于谦意见之后果断拒绝了也先,也先的阴谋失败了。

    也先计谋不成,便集结大军全力进攻德胜门。石亨、范广等人伏击敌军,也先主力军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消耗不起、全部拔营撤退。

    也先撤兵之后,景帝论功行赏,认为于谦功劳当属第一,于是于谦加少保衔、总督军务,于谦推辞,朱祁钰坚持要赏,于谦才接受。

    在景帝和于谦的努力下,大明成功转危为安。对于瓦剌而言,朱祁镇已经失去了作用,变成了烫手山芋,于是也先将太上皇送回北京,之后朱祁钰将其幽禁在南宫。

    被俘虏的皇帝完好无损地送回来,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但这并不是也先大发善心,也不是因为朱祁镇足够顺从听话,而是因为在景泰君臣的努力下,大明战胜了瓦剌!

    正所谓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不到。

    后来南宫复辟时,孙太后表示因为朱祁镇没有蒙尘,平安回来了,所以“圣德无亏”,拿回属于自己的皇位也是情理之中,至于景泰帝朱祁钰,则是贪图权势、眷恋皇位,薄待皇兄的罪人。“

    闻言,朱瞻基只是呵呵一笑,内侍把朱祁钰抱了过来,朱瞻基接过,逗弄了一会儿。从天幕来看,这孩子还是有治国理政的天分的。只要自己争取活久一点,另外还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培养朱祁钰。

    小婴儿可能是预感到了自己要被迫卷起来了,哇哇哭了起来。

    “朱祁钰继位以来,勤于政事,善待百官,察言纳谏。也先虽然被打跑了,但正统朝的遗留问题依然存在:民乱四起,武备废弛,还有水患等天灾人祸。

    朱祁钰和景泰君臣们齐心协力,脚踏实地,解决一个个问题,终于使国家重归正轨。然而,太上皇的回归,使得朝廷人心又开始浮动起来。

    朱祁镇作为宣宗的嫡长子,正儿八经地做了多年皇帝,朝中拥护者众多。而朱祁钰是在特殊时期上位的,在很多大臣眼中,朱祁钰只是个“代皇帝”,现在“正统”回来了,就该退位让贤了。

    朱祁钰为了稳固皇权,废除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不幸的是,朱见济一年后就病逝了,这件事给朱祁钰造成了重大打击。

    朱见济一去世,大臣们心思又活络起来。更有甚者,直言朱见济的去世乃是天意,应该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这种话无疑是在朱祁钰的心口上捅刀子。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趁机迎回朱祁镇,史称:“南宫复辟”。在被废为郕王后,朱祁钰的病情反而有所好转。然而在一个月后,朱祁钰突然薨逝于西宫。

    明人有记载曰:“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但这已成了宫廷秘事,无从考据。

    朱祁镇复辟后,大肆清理景泰旧臣。首当其冲的就是于谦,于谦被诬陷下狱,判处斩立决。天下冤之!

    锦衣卫抄家时,发现于谦家无余财,只有柜子里锁着景帝赏赐给他的东西。

    于谦死后,在敬仰于谦的官员帮助下,于谦的养子于康将于谦葬于西湖附近。

    清代文人袁枚作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朱见深登基后,有官员上奏为于谦平反。于是于谦被赐谥“肃愍”,并建“旌功祠“纪念。

    五百年来,西湖湖畔,风景如画,青山依旧。

    我们该怎么评价朱祁镇呢?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倾向:美德者的缺点刺眼,卑劣者的优点高尚。再加上近些年来互联网上各种梗和段子,人们总是喜欢为历史人物“翻案”。

    最经典的就是朱祁镇废除殉葬一事,事实上,朱祁镇只是赦免了自己的妃嫔,朱祁钰的妃嫔就被他殉葬了。

    此外,皇帝皇后本来就有赦免殉葬的权力,张太皇太后就赦免过许多要被殉葬的妃嫔。

    朱祁镇只是赦免了自己的妃嫔,并没有禁止殉葬。王公贵族乃至民间殉葬之风依旧广泛存在。至于殉葬何时被成定例地废除,那已经是明孝宗之后的事了。

    将废除殉葬之功统统塞给堡宗,未免有刻意洗白之嫌。更何况,就算堡宗真废除了殉葬,也无法抵消他对百姓、对将士、对官员、对明朝造成的恶劣影响。

    其次就是对朝廷风气的破坏,正统年间,王振专权,宦官乱政。复辟之后,朱祁镇又大肆清算景泰旧臣,朝中人人自危。曹吉祥和石亨又自诩拥立之功,煽乱朝政,使得明朝官场风气急转直下,政治腐败,国势衰落。

    朱祁镇冤杀于谦之事令天下士人寒心,而将抗击瓦剌的将领范广的妻女送给瓦剌降将这一行为更是令人觉得丧心病狂。

    土木之变后,明朝的战略形式从进攻转为防守。一直到明朝灭亡,大同等地都是交战的重要战场。如此长久、深远的影响,不是找几个努力证明朱祁镇不昏庸的例子就能抵消的。“

    天幕结束了,朱元璋陷入了沉思,看来殉葬之事还是多有不妥。只是当今天下初定,很多习俗受到蒙古人的影响,也有一些汉人的陈年旧渮。如今应该琢磨一下如何废除那些对大明不利的习俗和制度了。

    余光看见旁边想要偷偷溜走的四子,立刻伸手要把朱棣拎回来,朱元璋嗓音洪亮:“老四,过来!跟咱说说你那好曾孙的事!“

    朱棣连忙躲开,口中喊着:“爹,我这就告诉我大儿子,以后不许给瞻基娶姓孙的女人,也不许给儿子取名叫朱祁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