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山贼不贼
有了后院大总管妙音和妙韵,家中安宁多了。
两人已经将各自象征少女的双鬟髻,梳成象征已为人妇的盘桓髻。很明显,这是在向其他婢女们宣示地位:我们已经是阿郎的人了!
真是心机宝宝啊!
两人给家中婢女们立了各种规矩和惩罚措施,那帮昔日尊贵傲娇的世家女,现在都成了乖巧勤劳的小婢女。
韩济每天从衙署回来,感受到家里都是一片祥和。
超大的书房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韩济正在就商业方面的一系列想法,快速做着记录。
刘鸣翰的二儿媳郦氏和简家的三女儿简三娘正在忙碌着,她们要把韩济刚才翻阅过的那堆书籍,重新整理好并放回书架上去。
这些书籍可有些年头了,它们或是写在竹简之上,或是用粗糙而厚实的纸张写成,都被卷成了一卷一卷的样子。
韩济看完后的书随意放在身旁,只见简三娘动作娴熟地将这些散乱的书本一本本地卷起来,并按照类别,分放成堆。
而郦氏则负责根据书籍的类别,将它们准确无误地归置到对应的书架位置上。她又随手检查每一本书,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摆放。
整个过程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寇家三儿媳孙氏静静地跪坐在韩济书案的右端。
她身着素色衣裙,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丝不苟挽在头顶。此刻,她正全神贯注地轻研着墨块,仿佛在精心打磨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每一次研磨,她都小心翼翼,动作轻柔而优雅,似乎生怕破坏了这片刻的宁静。随着时间的推移,墨汁逐渐变得浓郁起来。
当发现炭盆中的炭火不够旺盛时,她便会起身,细心地加入一些木炭,让房间里保持温暖舒适的氛围。然后,她又会回到座位上,继续默默地研墨。
过了一会儿,孙氏留意到韩济的茶杯已经些许凉了,于是她轻轻地起身,走到茶炉旁提起茶壶,倒出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再小心翼翼地端到韩济面前,将旧茶换成新茶。
整个过程中,她的动作轻盈、利落,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以免打扰到韩济的思绪。
阳家六儿媳鲜于氏静静地跪坐在书案左侧,手中拿着韩济刚刚完成的稿件。她那美丽的脸庞上透露出专注和细心,宛如一幅宁静的画卷。
鲜于氏微微嘟起小嘴儿,轻柔地吹着稿件上尚未干透的墨汁。每一次吹气都像是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小心翼翼却又充满敬意。随着她细腻的动作,墨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待墨迹完全干燥后,鲜于氏将稿件仔细地卷起来,用一根细麻绳系好。接着,她用笔在卷首标上清晰的序号,按照不同的类目逐一归类放置。
鲜于氏并非只是简单做着她的整理工作,同时,更是像孙氏一样,连连惊奇。
她们几家女眷都成为韩济的婢女后,私下里也谈论过韩济的出身,得知有人看到韩济在居庸关外劫掠,那必是山贼无疑了。
可她们服侍韩济这些天以来,随着各种维度接触的越多,惊奇与敬佩也就日甚。
据她们观察和体验,除了韩济的身形健硕硬朗,以及床笫之上的挞伐时威猛野蛮外,其他时间却处处流露着睿智与博学,甚至是宏才大略。
而且,在韩济的身上,还有一种让她们这些高傲的世家女都觉高山仰止的霸气与雄威,那是一种气吞山河、睥睨天下的磅礴之气。
而这磅礴气势中,更有一种浩然正气。
若说他是山贼,山贼怎么可能一身正气,甚至偶尔还能看到韩济因雪灾中的百姓而蹙眉忧虑。
这显然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赤子之心,山贼怎么可能具备?
尤其是韩济那手书法,古朴粗壮、刚劲有力,雄浑大气而又不失端庄秀丽,还有着不符合这个年龄的沉稳与内敛。
这些,让她们更觉韩济身份神秘:是谁说这是山贼的?
山贼能有这样的谋略与手腕?有这样的学识与气质?有这样自成一派、堪称大家的书法?
韩济很少与婢女们交流,除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钢需,所以也不清楚她们的困惑,自然也不会告诉她们:
来自后世知识爆炸时代的他,更是有过多年特种作战经验的他,其知识面自然十分宽泛庞杂。
而曾经生在红旗下、臂挂几条杠的他,天生就对百姓疾苦有几分不忍与悲悯。
而那书法,是从五岁开始,在父亲的皮带和母亲的鸡毛掸子下,再加上花重金请颜体高手,生生给逼出来的。
父母都颜楷的狂热爱好者,他们平时工作忙,但苦于没时间练字。后来,他们生了个代练,就是韩济。
其实,在七匹狼的震慑之下,韩济还学过钢琴,只是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展示的条件罢了。
这本是刘鸣翰的书房,他酷爱藏书,原有的书籍占满了一间房屋。后来刘、简、阳、寇四家被抄家后,他们家里收藏的所有书籍也被运来存放于此。
书籍,是世家之人傲然于世的根本。
这些书籍都是他们一代代传下来,只在家族内部传阅、抄写,一般不外借。一方面是因为确实珍视之,另外是为了扎紧阶层篱笆,守好阶层门槛。
不过,现在都归韩济所有了。
他将书房所在小院五间正房打通,全辟为书房,准确的说,应该称为书院。
五间堂屋的组成的巨大书房,摆满了书架,且多多少少都放着书籍。这让韩济相当满意,感觉自己气质立马就上来了。
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准备再挂个“天道酬勤”,后来想想,太二,于是放弃了。
看着这么大的书房,谁要再说自己是山贼,保证跟他急!
每天傍晚回到家中后,一些没完成的政务,就在这小院的书房处理;一条条政令的雏形,就在这里产生。
通过连廊与堂屋连在一起的书院东厢房,也按照韩济的要求将几间房全部打通。
房内摆着几十张小书案,每个书案后都坐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在认真读书或写字。
不过,有七八个年龄最小的,已经趴在书案上呼呼大睡了。
这些都是那群婢女的女儿,韩济吩咐,年龄在13岁以下的不用干活,但每天必须读书学习,还安排三名婢女做她们的老师。
虽然她们长大以后还是自己的婢女,但有文化的婢女总能做更多事情吧。
再者说,这些小女孩出身世家,个个聪明伶俐,本来就已经有了底子,只需继续培养,将来就是可用之才。
“郦二娘,简三娘,已经亥初(21点),你们整理完书籍就通知高四娘子她们,一起带那些小娃娃去休息吧。”
听到韩济的吩咐,两女婉顺一礼道,“是,阿郎。”
来到东厢房,看到已经睡倒一片,有几个小娃娃还流下一堆口水,两女会心一笑。
最小的孩子才三四岁,她们偷偷睡觉,负责教学的高氏、侯氏、阳氏三女也不舍得叫醒她们。
得知韩济让她们去休息,大一些的女孩乖巧的卷起书,收拾好笔墨,然后帮忙抱起睡着的孩子,离开了书院回去睡觉。
而韩济继续他的商业发展方案,直到子时,洋洋洒洒已经写了上万字,还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