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做好事的苏大姨
八皇子离开母妃寝宫的时候,是十分不情愿的。
主要是他看着父皇看完了那本图书以后吧,就顺手交给了身边的杨公公。
但天色渐晚,母妃一个劲地给他使眼色。
他也只好乖巧地告退了。
罢了,希望母妃和父皇再给他添一个小兄弟吧。
而且希望父皇那个动作只是顺手,并没有要把他的图书给拿走的意思了。
第二日一大早,八皇子起了床,犹豫了片刻,还是跑去了朱嫔寝宫。
朱嫔刚刚梳妆罢,眼神含春,桃腮泛红,倒有点少女的娇憨了。
但八皇子年纪还小,那是半点也看不出来,而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才挤挤挨挨地凑过来。
“母妃,父皇走了?”
朱嫔手里轻拈着衣带,娇笑道,“陛下刚走,小八,你可是有话想同你父皇说?”
虽然她比不上其他的妃嫔们精刮吧,可她傻人有傻福呀!
要是能再生一个小皇子,那她这后半辈子,可就完全不用愁了呀!
八皇子哭丧着脸,“父皇把我的图书拿走了?”
朱嫔愣了下,后知后觉地瞥了周边几眼,又回想了片刻,这才不在乎地挥挥手。
“这有什么,小八不是还有好几本的么?”
八皇子小脸一白,想起昨儿母妃就是看上了他的图书,他不得已才把那两本送过来的。
于是立马乖巧点头,“母妃,儿子忽然想起来,一会子还要去上书房,儿子这便去准备了啊!”
脚底抹油,瞬间开溜。
而老皇帝早朝回来,就召来了几名太医。
将手上的图书往太医面前一扔,便下令让他们看看这图书里的内容可有谬误。
太医们能进太医院,自然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种体内生虫的疾病,不但知晓,而且也有验方。
但他们对这些寄生虫的感染,生长轨迹,交配产卵等等,却只是一知半解。
这本图书,看着花花绿绿的,还有几分幼稚,却是明确地说明了,这些虫子还有这么多的分类,传染的途径这么明晰!
“陛下,老臣敢问,这本书不知是何人所作?”
“这书里说的这般详细,但那虫子在人体内生长窜行,医家又如何得知?总不至于要将活人生剖吧?臣以为这图书不过是臆断而已。”
“刘太医此言差矣,这图书写得简明易懂,就算有推断,也看起来十分的合理。”
“看起来合理又有什么用?这可是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
几位太医凑在一起看完了图书,发表意见的时候,却是又不统一了。
若不是有陛下在前,吵到激烈处,没准都能挥起老拳来狠狠打上几架。
不过在争执一番过后,认为这图书里的内容为真的太医,还是占了多数。
老皇帝听了太医们的结论,这才点点头,放了他们退下。
又让人再去八皇子处,将其它的图书都取过来。
可怜八皇子,在上书房艰难地听着课,还不知道自己的宝贝,已经被父皇给一锅端了。
老皇帝花了两天,将这套图书都看了一遍。
这一看,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套图书,说幼稚,那是极幼稚的。
比如说这本《人为什么要吃饭》,那人为什么要吃饭,这还用说么?
不吃饭不就噶了?
这种傻问题,居然还要编出一本书?
然而翻开一看,就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日常,居然里头还有这般那般的缘故!
甚至吃哪样能有什么好处,都说得明明白白的。
而其余的图书,也都是十分类似。
看似幼稚简单,却蕴含着各种道理。
这些道理呢,说破了也看似很简单,但既然简单,这千百年来,却又从来没听说过。
这些,难道都是那位仙人弟子从仙人处得来的?
那苏老夫人,会不会知道更深的仙道呢?
想到这儿,老皇帝心里便是阵阵火热。
苏大姨鼻子阵阵发痒,不由得摸出帕子来,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此时此刻,她不在苏宅,而是在京城里的一处慈幼院里。
之前,她就放出风去,每收一个学生,得的两千两学费,就要捐出一半来给慈幼院。
她得的那一万两银子,前期就实打实地捐了两千两的物资到这家慈幼院里。
当然了,京城里大的慈幼院还有两家,那两家她也都捐了两千两出来。
这不是趁着今日忙里偷闲,她就带着外孙子和外孙女来慈幼院了。
毕竟,这东西捐了,也得来看看落实情况。
不然,若是善款捐出去就不管了,这跟直接把银子扔水里也差不多了。
这家慈幼院里一共有五六十名孤独老人,还有近百名孤儿。
苏大姨先前就让人送来了两百多套衣物鞋被,几千斤的米面粮油和一些用得上的杂货。
这次过来,她又拉了一马车做好的吃食,还有药堂里买的常见药丸膏散。
她到的时候,正是院里放午饭时,苏大姨去灶房看了看做好的饭菜,又亲眼看着杂役婆子给老人孤儿放饭。
这个世界的慈幼院,条件自然没法跟现代的福利院比。
但因为正值平安盛世,京城富庶,时常有达官贵人捐银捐物,这院里的伙食倒是还算能看得过眼。
大锅菜里头主要都是白菜,但好歹菜汤里还飘着些油花。
老人和孩子都是每人一碗菜,一个黑面饼子,伙食是简陋得很,好歹是能有个温饱。
珊姐儿瑚哥儿看着都有些不忍。
不过还是依着苏大姨的吩咐,只看少说。
苏大姨随机地找院里的老人小童聊了几句,聊完了再送上一份小礼物。
这小礼物就是一个布包,里头有几文钱,两个烧饼,三四块饴糖。
这礼物在富贵人的眼里简直啥也不是。
但对于慈幼院里的老人小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好东西。
在院里,也有一些简单的活计做,管慈幼院的管事,每到月底,会给做活的人几文钱。虽然只有几文钱,大部分人也是舍不得花的。
像烧饼和糖,不是过节,谁能舍得花自己的钱去买呢?
就算是那个粗布做的小包,那也难得的好布啊!
苏大姨一口气送出去上百份的小礼物,又将带来的吃食交给院中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