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天下即将大旱
其实压根就没李玄机什么事,卖什么,卖多少钱?
怎么能卖更多钱?
怎么利益最大化,姜峰最擅长这东西。
怎么卖的漂亮,慕容安乐最擅长。
慕容月一开始还听着,后面昏昏欲睡。
这个环节一点都不好玩,还是砍价好玩。
最终,庆国历史上第一次皇家拍卖,名字就叫“兼济拍卖会”,由礼部户部共同承办。
共拍卖一千四百件皇家私库物品。
所得上交国库。
拍得者除了物品之外,还会额外获得一块礼部颁发的“达者兼济,庆国功士”的牌子。
如果是拍得的有皇商,则皇商对应的项目,增加一年期限。
反正皇商给谁也是给,多一年,对商家来说这个名头更值钱,想来,这些皇商们会为了这一年期限,铆足了劲干的。
时间就定在科考后两日。
也让庆国学子们和商家们互相交融一下。
还有啥?
哦哦,对了,还需要安排几个托,到时候遇到那些有钱的主,或者别国的,可劲薅一把。
算下来,还有四日科考开始,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们并不担心那些权贵们赶不到,开玩笑,庆国又没多大,他们亲自过来也来得及。
再说了,连在京城都办事点或者人脉的,也干脆别来参加了。
实力不够。
说到最后,慕容月就只知道,还有四天科考,还有六天拍卖会。
人类,果然不能过得太舒坦。
没事干就给自己找事干。
大臣们知道拍卖会的事,激进派比较赞成。
“都是皇家之物,陛下心怀天下,有什么不好吗?”
“藏富于民,用于民,这些物件到了民间,历史运转,自会再次相见。”
而保守派又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传承,这么卖出去了,传承断了!
另外一部分觉得太保守了,既然陛下都把私库拿出来了,那你们这些大儒们、世家们,不表示表示吗?
我们当官的就算了,穷的一批!
于是,拍卖会又增加了一个环节。
世家们可以出一件藏品参加拍卖,拍卖所得归国库,然后陛下亲自提名一幅。
至于是不是陛下写的,无所谓,反正李玄机说了,慕容月只要盖章就好。
当然,自愿啊!
世家们不愿参加也没事的,来玩嘛!
这是慕容安乐的原话。
可有世家来参加,那些不来参加的,就显得格格不入。
而且拿出来的东西太寒碜,更掉面子。
所以世家们最后都为了自己的脸面买单了。
不过家大业大的,无所谓了,而且还得了陛下墨宝,可以了。
科考和拍卖会如火如荼准备中。
慕容月在太和殿台阶上晒太阳,小兔子和小刺猬窝在她膝盖上。
祁渊匆匆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进来。
信使的脸上都是风霜,眼底充血,声音嘶哑,“陛下,八百里加急。”
慕容月不懂什么叫八百里加急,但是看对方的装扮和样子就知道事情很急。
她拿过轻飘飘的信。
信薄薄的信封上,除了火漆印章,每个官驿的红色印章都有。
这是之前收信没有的。
代表这封信经历了多少个官驿,以后出了问题,根据印章就能找到对应的官驿。
慕容月撕开信封,一张纸上写的字,她能认出“黄河”“春天”“干旱”。
干旱,就是缺水。
怕自己看错了。
“祁渊,你来看!”
八百里加急,祁渊顾不得别的,知到陛下现在的情况,他立刻上前,接过那封信。
“启禀陛下,臣巡防至黄河上游,发现河水水位下降,对比同期下降至少半米。”
“臣恐今年大旱,望陛下和朝廷早做准备。”
看到后面,祁渊的手都不禁抖了一下。
半米的水位,看上去不多,可黄河沿岸到处都是支流,到处都在用水。
上游下降半米,到了中游,差不多就要比往年少一半。
而到了下游,怕是要彻底干涸。
这下慕容月听懂了,是干旱。
别说人类了,丧尸这种对水几乎没有需求的生物,都受不了干旱。
何况是人类。
上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教过她,黄河贯穿庆国境内,是庆国的生命之河。
如果是之前,她的想法就是,这个基地没了就没了。
自己去流浪,做快乐自由的丧尸。
而现在,这里有母亲的线索,还有一些人类好朋友,这个基地这么大,没了怎么办?
“我”
“找老师去!”
慕容月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她不能走,第一反应是要找老师解决。
祁渊命令信使下去休息,转身追了出去。
慕容月一口气跑到玄机殿。
陛下驾到——
通报声还未落下,慕容月就闯了进去。
“老师,不好了!”
“猝死了!”
啊?
李玄机都吓了一跳,谁死了?
“啊呸!出事了!老师!”
“陛下慢慢讲,”这么久以来,李玄机第一次见陛下如此着急。
慕容月一着急,竟然说话都利索了,“宴清河写信,说黄河水位下降,庆国要大旱。”
咦?
慕容月说完之后,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嘴巴。
怎么回事?
自己好像突然长嘴了。
后一步跟来的祁渊,把手里的信递给李玄机。
同时压下心里的惊讶。
上次在围场面对大蛇时,陛下的速度就很快,原本以为那是短时间爆发。
可刚刚,从太和殿到玄机殿,这段距离不近,陛下却保持着和那日一样的速度。
快到只有残影。
他差点没跟上。
陛下,是个绝世高手,没想到陛下如此厉害。
李玄机看完信之后,又检查了一下信封和印章,确认不是伪造。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请六部和丞相来商议吧。”
“嗯,”慕容月点点头。
现在她冷静下来,也觉得这个事要大家一起商量,毕竟人多力量大。
很快,刚刚下朝回家,还没吃完午饭的六部大臣和丞相,就又被召见进宫。
听说此事后全都大惊失色。
不过短暂的慌乱之后,就有了章程。
庆国上一次大旱,还是在太上皇在位时期,也就三十多年前吧,当时还沿用旧政,干旱来了,老百姓吃不饱。
揭竿而起。
地方镇压。
瞒不住了上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