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准备赚钱
“那些果子我留着也没用,就一并都送给夫人你了,不收钱。”摊主和气的道。
花点不需要的东西就能维护大客户的关系,摊主还是很乐意的。
“老板大气!我下次若是还要买盆栽之类的东西,绝对第一个奔你这来。”
摊主闻言,笑容真诚了许多。
辣椒买到了,林枝逛街开始惬意了起来。
她在现代无辣不欢,但又因为他们那边的地理气候原因,吃辣容易上火。所以总是吃着不尽兴。
她的工作需要时时刻刻保持最好的状态,为了美,她每年只有比较长的节假日才敢放开吃一回。
因为假期比较长,就算因为上火而长痘痘,她有足够的时间给皮肤做个急救处理。
大丫跟在林枝身后,以为她已经买得差不多了。
谁知道她又往之前逛过的方向走,买了十斤生姜、十斤沙姜、十斤大蒜、十斤葱、三斤香菜。
背上的背篓一下子重了许多。
“娘,这些东西不经放,买那么多我们一下子能用得完吗?”大丫表面询问,实际是在提醒。
他们这的空气湿度非常大,这些姜蒜之类的东西过不了几天就会出状况,要不发霉,要不就发芽。反正想要长期保存,很难。
蔬菜那些保质期就更短了,几天的功夫,不是腐烂了就是变成了菜干,要不就是变成菜干腐烂。
“没事,等下回去我们就处理它们。”林枝心中早有打算。
集市它们走了一遍,又回到了街道这边。
街道这边的商铺,卖东西的种类相对比较集中。
林枝先去了油店买了十斤香油、十斤菜籽油。她其实更想买的是花生油,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技术的原因还是产量达到原因,没有花生油卖。
但没关系,没有花生油,林枝直接买了十斤的花生、十斤酱油。
一下子,身上的重量又重了许多,林枝决定先回一趟家把东西放下,然后继续出门。
买了十来个矮身的小罐子,这是装调料的。去了铁铺打了一口平底锅、一口四方格的深口锅,这是她打算用来做铁板豆腐和串串香的。
去了干货店买了十斤香菇干,然后还要特地去盐店买盐,接着顺路去到粮食店让粮食店的掌柜明日开始送二十斤的黄豆和十斤的面粉过去他家。
最后一站,来到了木工店里头。
再次见到林枝,木工师傅知道他的生意又来了。
林枝把在家就设计好的一个小推车图纸拿出来:“我想弄这样的一个小车,不知道师傅能弄不?”
师傅看了许久:“你这是要弄吃食是吧?”
林枝点头。
师傅想了想建议道:“我能打造,但是木头不耐高温,如果你要做吃食用的话,我建议你和我去一趟铁匠铺。”
于是,他们又回到了铁匠铺那边。
虽然林枝跟了过去,但是整个过程是木工师傅和打铁师傅在商议的,林枝最后的作用就是打钱。
回去的路上,林枝经过医馆。
突然,她脑子灵光一闪,等大丫反应了过来,林枝已经走进去医馆了。
等她出来后,大丫的背篓又重了许多。
大丫没觉得累,只觉得头晕乎乎的。
她娘又开始乱花钱了,今晚她和大郎二郎三个岂不是要绷紧皮才行。
林枝嘴角笑意连连。
多看小说还是有点用处的,这不,她找了大半天都没有找到的辛香料在医馆被她找着了。
回到了家中。
林枝就和大丫马不停蹄的开始处理买回来的东西。
先把香葱、香菜洗干净滤干水分,大蒜、生姜、沙姜洗干净去皮。大蒜剁碎、生姜和沙姜切片备用。
趁着太阳还没下山,切片的生姜和沙姜拿了一大部分去太阳底下晒,等晒干后磨成粉,就可以用来制作作复合调料。还剩下少部分的生姜和沙姜,留着等下炸香油。
炸香油之前,先得炸香蒜酥。
那些被剁碎的大蒜经过油炸过后,闻起来特别香,吃起来又很酥脆,和生蒜的味道完全不一样。
香蒜酥林枝也是用来调味的,炸好后,摊凉就可以装进罐子里,只要密封好,可以使用好久。
香蒜酥弄好后就是炸香油,这个香油的配方还是林枝在现代网上学来的,和人家店里的那种独特配方是没法比,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南街三巷。
自从林枝买了三巷的屋子后。
南街三巷的邻居以及靠近三巷的二巷和四巷的邻居们都在观察着新来的这位邻居。
刚开始他们以为只是可怜的寡妇带着三个孩子过来这里讨生活。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走露了风声,知道林枝虽然是寡妇,但是人家不是普通的寡妇,人家那是女户。
能当女户的寡妇,最起码得有钱吧,有钱的人哪里会可怜。
等林枝让大丫给他们邻居送礼的时候,他们内心更加确信林枝家产不菲。
只是普普通通的打个招呼送的见面礼,居然送了他们十文钱一斤的豆腐。
十文钱一斤的豆腐他们是有钱买,但这东西不好买啊。谁都知道张家做的豆腐都是有数的,他们家的豆腐还没做出来就被酒楼、道馆、寺庙这些给预定走了。
每日对外售卖的,只有少数到底十斤八斤,去得晚了,根本抢不到。
这几日的豆腐的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还是抢不过。
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豆腐这玩意吃着对身子好,吃着比肉还要好,没有牙齿的老人和小孩儿也可以吃,于是本就难抢的豆腐,最近更难抢了。
知道林枝不缺钱后,大家更喜欢观察林枝一家了。
然后大家发现,林枝的钱就像是使不完一样。只要他们家的人一出门都是在买买买。
就连他们这些做邻居的,都被他们家光顾了好几次。
这就算了,毕竟刚搬过来,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比较多,买买买那是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一过来人家就把俩孩子送到学院去。
听书馆的掌柜说,人家从学院回来就在他家消费了近百两银子买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