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危局当解(一)
孝庄太后离去,世上能治康熙的,除了太后就是苏麻喇姑与贵妃(女人堆里就这些,男人堆里压根没有)。
苏麻喇姑没来,太后和贵妃倒是在。
奈何,太后一辈子也没涉足过政治,她能劝康熙的就那么几句,“皇帝,你身系大清,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涉险”“玄烨,想想姑太太临终前的叮嘱,你要以大清为重”。
康熙耳朵都听出茧子了,碍于嫡母当面以及老太太年岁大了,只能耐着性子听完,用一句“皇额娘,朕就是为了大清才如此,您且安心”应付走本不上言辞的太后。
最后,还得是太子和老三,请贵妃来和康熙说道说道,为此还承担起了照顾弘晖的“重任”。
“啊啊啊,玛嬷,伯伯,玛嬷呢?”弘晖小人精似的盯着太子和老三,不明白为啥是这两人哄他午睡。
老三胤祉窘迫地解释,“呃……玛嬷去玛法那儿了,来,弘晖,咱们继续睡哈!”
“可是我想和春玩,想听玛嬷唱儿歌,想要人抱着……”
“……”这个三伯做不到啊!胤祉面上苦哈哈,内心笑开花地推太子上前,脚底抹油一溜烟跑了。
独留太子满脸黑线地面对小人精弘晖,饶是再喜欢这个侄子,以及弘晖再如何喜欢二伯,话痨不认生的本性,还是折磨得太子直掉发……
时隔多年,太子从被阿玛哄睡的那个,成为哄侄子睡觉的那个,还算“得心应手”——回答完弘晖小人儿“一百个疑问”后,都快把自己哄睡过去,终于是搞定了精力十足的弘晖。
好在,一切没白费。
在贵妃这个表妹兼妻妹,带着一群宫妃,以太后、皇子皇孙安危劝说下,康熙同意继续西巡,江宁府那边由老三胤祉代他去……劝说的过程嘛,瞧康熙满脸满身的泪痕来看,估摸着是被说烦了。
喜提差事儿的胤祉,亲了两口渐渐向弘晖看齐的弘春,又跟额娘荣妃说了几句道别话,骑马飞快地溜了。
徒留被弘晖、弘春扯着大腿不松手的太子,差点掩面而泣……这是赖上了?
康熙黑着脸送走老三,路过太子时“冷哼”一声,能耐了,敢用太后和贵妃压朕,活该被朕的孙子“欺负”:好孙儿,上,逼疯这个不孝子,朕给你们兜底!
太子叹了口气,把俩侄子夹在咯吱窝下离去,在贵妃和荣妃杀人般眼神注视以及俩孩子嬉笑般的童声中,喜提一个月“带娃”苦逼差事儿……老大,老三,你们倒是带上我啊;四弟,二哥这次牺牲可多啦!!
胤祉素来混在文人堆里,但实际上文武双全,只是更偏爱文而已,在文人中名声不亚于太子这个正统。
快马加鞭十天,风尘仆仆到江宁府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召集地方官兵,以盛大的仪式主动迎接了自称是朱三太子之人。
来人很多,包括地方学子文人,也有看热闹的平民百姓,打头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
第一眼,胤祉觉得这人应是真的。倒不是因年岁对的上,而是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礼仪、威严。同为经历过皇家多年教养洗礼的皇子,他能感受到老翁一言一行都透露着皇家教养,是任何普通人都伪装不出来的。
“草民朱慈炯携二子、众学子见过诚郡王。”朱慈炯多年来东躲西藏,吃过的苦不比寻常百姓少,但骨子里的皇家自傲还在。
胤祉坦然地接受了老翁的跪拜,甚至有些飘飘然,这一刻的象征意义太大,绝对会被载入史册……
前朝皇子叩拜当朝皇子,两个朝代在这一刻交汇,预示着大清真正从明朝手上接管江山,这一波捡漏赚大发了!
须臾 ,胤祉就褪去了刚刚的兴奋,内心又涌现一股悲凉:眼前这老人注定是活不成的。
无论他是否参与过这些年借他名头生事的起义军,无论他过往是否真的踏踏实实过日子,为了大清社稷安定,为了除去皇阿玛的心病,为了破京城、江南的危局,这个人,都得死!
“平身吧!本王受皇命而来,对朱三太子有三问,请您作答!”胤祉目光扫过在场人文学子,内心冷笑,这些人还真以为法不责众不成:完了,江宁府未来二十年文脉就此断了。
学子们见状以为能够见证大清皇室对明朝遗孤的善待,极大地满足了自诩正义、刚正不阿的虚荣心,集体起哄要胤祉当场问。
胤祉从谏如流,非常配合的当众问了起来,“一,近年来冒充朱三太子的人一茬接着一茬,敢问老翁,您可否当着众学子的面自述之前的经历,或是展示能表明您身份的证据?”
在场人纷纷点头,这话问的对,不验明正身,谁敢保证这人是不是冒充的,那刚刚之前自身的举动不就是“跳梁小丑”哗众取宠。
老翁见状当众说起了身世与经历。“草民幼年得父皇喜爱,十二岁就被封了定王,十三岁李自成入京,与大皇兄朱慈烺一同被俘,后待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兵败,流落民间……”
当年,崇祯帝临终前意图送走他们三个皇子,一方面是为了留后,一方面是要以待时机东山再起,没少教导他们如何在乱世中隐藏自己行踪……可惜,负责转移他们的太监王之心死了,成国公朱纯臣又小人行径,将他们献给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后,他们彻底成了无根之萍。
“李贼兵败后,他携大哥朱慈烺逃走,草民和弟弟一路沿街乞讨求生,五弟不幸亡故……”
五弟才九岁,沿街乞讨能住什么地方,一场风寒活生生病死了……他也一度饿晕在寺庙门口,那时他曾想过是太祖显灵,让他有了容身之所,结果呢?
收留他的主持是竟然是一念僧人,他借自己的名头行造反之事,一开始他当然高兴,说不定有一天恢复大明正统……可惜,那些人杀人作恶、作奸犯科,压根不是为了光复大明,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恶念——大清没被推翻,那些曾接济过他的无辜百姓却被霍霍的够呛。
“不得已,草民只能继续流浪,侥幸得到了前朝官员,也就是草民现在的岳父庇佑,过了一段很平和的时光,娶妻生子,养大儿子,与妻子相守……只叹,天不假年,事有突然,五年前有人爆出草民在江宁府化名王士元的消息,草民只得带着儿子东躲西藏,到今日才敢现身。”
“诚郡王,草民留有当年父皇册封草民为定王的圣旨。”说完,老翁,不,王士元,取出了一块黄的发黑的布。上面字迹早就因他流浪多年看不清了,但那材质绝对是圣旨才能用的规格。
加之,王士元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地叙述陈年旧事,在场人便笃定此人是正儿八经的朱三太子。
胤祉丝毫不乱,早在预料之中,他本来就是来确认以及……泼脏水的!
“快起来,孤此次来,就是要确定您的身份,只要属实,必定接您进京谒明思帝陵,登景山回念崇祯帝。不过,还有两问,请您作答。二,若是属实,五年前朕就下令求汝现身一见,为何今日才来?”
王士元目光扫过胤祉及其身边的侍卫,沉思片刻后,叹气道:“前朝覆灭,草民历经磨难,只想着偏居一隅安度余生,但承蒙皇上厚爱,多年来苦寻草民。五年前草民就有意现身一见,奈何草民发妻抵死不愿,因其病重,只得听从。三年前发妻亡故,草民才在两个儿子守孝期满后……”
这理由……很不错,至少在场人都觉得这位明朝皇室遗孤有情有义,是个爱重发妻的好男儿。
但胤祉一个字都不信,屁得发妻病重、儿子守孝,真要是有心,早就出来一见,说不得还能救救发妻呢,用得着等其饱受病痛折磨离世后才出来。
说到底,还不是权利迷人眼,富贵乱人心,以及内里藏锋、别有用心!
“皇天不负有心人,您这现身也了了天下一桩心事。”胤祉大笑着,在众人陪同下欲接过那块黄布,小声附耳对老翁道,“三,多年来大清因阁下之名叛乱不断,不知阁下认为该如何彻底消除隐患呢?”
王士元大惊,还不等他喊出“大清帝王言而无信”的话语挑唆周边学子,刹那间,众目睽睽下,“噗”的一声,接过黄布的胤祉忽的吐出一口血。
众人一看,只见诚郡王胸前多了把匕首,似是有人将匕首藏于黄布之中意图行刺!
在场围观的百姓一个个都惊呆住了,这……大清皇帝不都说了要善待明朝遗孤吗,怎么这明朝遗孤还要刺杀和善的大清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