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转世的爱恋 > 第38章 李隆基代处理政事

第38章 李隆基代处理政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姑母太平公主通过群狼战术去告发张明转世李隆基的坏话,对于张明而言,这一手段虽然有些卑劣,但历史上的阴谋家们早已进行过无数次类似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明这种坑人、害人的方法效果显着且持久耐用。曾子的母亲仅仅听闻了三次儿子杀人的谣言,便吓得慌忙翻墙逃走。

    李旦原本就对李隆基可能造反有所担忧,如今又多次听到有关李隆基企图谋害自己的传闻,心中怎能不感到恐惧。为了防范儿子真的起兵反叛,有一天,他将韦孝宽的曾孙、宰相韦安石召进宫中,私下里对他说道:“我听说朝中的文臣武将们都纷纷倾心于太子,您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啊。”

    这可真是一句难以回答的问话啊!如果不承认文武百官倾心于太子,那显然就是在撒谎嘛,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呢!而且还会得罪太平公主。但是如果承认了百官都倾心太子,那就等于是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啦,以后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咯。不管怎么做,总归是要得罪其中一方的呀!

    好在韦安石这个人呐,他生性稳重,执政廉洁。想当年,张易之当权那会儿,韦安石就常常当着面羞辱他,因此被人们赞誉为“真正的宰相”呢!

    如今又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再一次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大声说道:“陛下您究竟是从何处听闻这样亡国灭种的言论啊!此等言论必定是出自太平公主之口。太子殿下为我大唐宗庙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向来都是以宽仁睿智、孝敬双亲而闻名于天下,这一点可谓是人尽皆知,还望陛下千万不要被那些奸佞小人的谗言所蛊惑啊!”

    李旦听完之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清醒过来,他突然意识到韦安石所言极是,之前太平公主教唆李成器的流言蜚语尚且余波未平,现如今又冒出如此之多抹黑李隆基的风言风语,除了她之外还能有谁会做出这种事情呢?

    遥想当年,自己的兄长李贤惨死于母亲武则天之手,后来还是自己为其平反昭雪,难道这悲惨的历史要在自己手中再次重演吗?想到此处,李旦急忙说道:“朕已经明白其中缘由了,关于此事你无需再多言。”就这样,太平公主妄图通过旁敲侧击来挑拨李成器和李旦关系的阴谋诡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好几个月没日没夜地忙碌,眼看着大功告成之际,诬陷李隆基的阴谋却被韦安石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识破了!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太平公主不由得恼羞成怒起来:凭什么别人屡试不爽的害人伎俩,到了自己这儿就不灵验了呢?

    直到此刻,太平公主仍然没有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她始终想不明白,同样都是设计陷害太子,独孤皇后可以轻而易举地达成目的,武则天也能顺顺利利地得手,甚至韦后也可以马到功成,可为何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这些人都是深得皇帝宠爱的妻子,可以在皇帝耳畔吹枕边风,而且她们所面对的太子,其势力也要比她们弱小许多。

    然而她不过只是皇帝的妹妹罢了,又怎能与皇帝的宠妃相提并论呢?毕竟小姑子想要挑拨人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又有多少能够成功的呢?李旦之所以打压李隆基,也仅仅只是为了确保在他尚且在世时,李隆基无法强行接替皇位,但并非意味着在他过世后仍然不允许李隆基继位。

    只可惜那位向来足智多谋的太平公主,早就已经被对权力的渴望所蒙蔽,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她左思右想之后,最终还是将失败的缘由归咎于自身并未百分之百地努力设计害人之上。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光中,她决心加倍努力地摧毁李隆基的地位和势力。有一次退朝后,太平公主毫不犹豫地撕去了所有伪装,直接挡住了所有宰相的去路。她毫不掩饰地暗示这些大臣们,他们应当共同说服李旦更换太子。在场的宰相们都被这一惊人举动震惊得目瞪口呆。尽管他们早已心知肚明,太平公主一直在想方设法对付李隆基,但之前至少还保留着一层薄薄的遮羞布。然而,此刻太平公主却公然撕开了这最后的防线,将她的意图暴露无遗。

    政治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说白了,政治就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微妙的游戏规则。在这场游戏当中,那些参与者们往往都会在背地里耍尽各种手段,甚至做出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但是对外呢,他们又必须表现出一副正义凛然、道貌岸然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够占据道德的至高点,并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左右局势、笼络人心,从而实现自己的野心和目的。

    然而现在,太平公主居然亲自出马,公然拦截当朝宰相,毫不掩饰地玩弄阴谋诡计,这简直就是幼儿园小朋友玩过家家一样幼稚可笑啊!这种低级别的政治手段,不要说在辉煌灿烂的大唐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就算是放眼整个华夏文明史,恐怕也是极其罕见的吧!假如站在面前的这个女人不是金枝玉叶的公主殿下,我想那些位高权重的宰相大臣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人将她立刻抓起来,送进精神病院好好检查一番!

    就在其他宰相还在疑惑不已的时候,太平公主的此番行为究竟是不是中了邪时,宰相宋璟却突然站起身来,他一脸肃穆地大声质问着太平公主道:“太子对天下有着莫大的功劳,乃是宗庙社稷之主啊!公主您为何突然间提出这般荒谬的建议呢?”

    此时此刻,再度惨遭打脸的太平公主终于幡然醒悟过来,她意识到自己这次拦截宰相并直接开干的举动实在是愚蠢至极,这等于是亲自将大好机会送到了李隆基手中啊!若是武则天泉下有知,得知自己的女儿竟然如此愚钝,恐怕会气得从地下爬出来,并在那无字碑上刻下这么一行字:谁说太平公主像我?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实力对比,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大变化。

    朝中的有识之士敏锐地察觉到了太平公主的急躁和愚蠢,于是纷纷迅速地向李隆基靠拢。他们犹如一群嗅到猎物气息的猎豹一般,精准而果断地向太平公主发起了攻击。这一连串犀利的攻势,宛如连续打出的两记重拳,让太平公主措手不及。

    首先挥出第一记重拳的,便是姚崇和宋璟二人。尽管他们此时并非、或者说至少目前还不是李隆基的心腹,但在太平公主拦截宰相事件发生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了李隆基这边。他们的立场转变如此之快,仿佛是早已预谋好的一般,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几天后,他们悄悄地聚在一起,向李旦提交了一份神秘而重要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太平公主一直在背后煽动陛下的长子李成器以及高宗的长孙李守礼,试图破坏他们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这种挑拨离间的行为若持续下去,必将引发混乱。因此,恳请陛下采取措施,将李成器和李守礼调往外放任职。此外,为了避免太平公主继续制造麻烦,建议将她及其丈夫武攸暨一同安置到东都洛阳。

    当初,宰相韦安石曾站出来替李隆基说话,这已经让李旦心生警觉。然而,如今第一宰相和第二宰相竟然都明确表示支持李隆基,这给李旦带来的冲击,恐怕丝毫不亚于当年刘邦目睹商山四皓下山辅佐太子刘盈时所感受到的震撼——羽翼已成,难以撼动!不,准确地说,姚崇和宋璟对李旦造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商山四皓对刘邦的冲击。

    李隆基的三位心腹宰相刚刚被李旦贬谪至外地,朝中局势便立刻发生了变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又有三位极具分量的宰相站出来,表示坚决支持李隆基。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三位宰相竟然都是李旦亲自提拔上来的!想到这里,李旦不禁心生疑虑:这满朝文武,究竟是效忠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还是自己这个皇帝呢?此刻的他,恐怕也是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吧。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李旦无奈之下只得基本采纳了姚崇和宋璟的建议。于是,李成器被贬为同州刺史,驻守今陕西渭南;李守礼则被贬为豳州刺史,前往今陕西咸阳彬县就职。然而,对于太平公主的处置,李旦并没有按照姚、宋二人的意见将她安置到洛阳,而是选择将她外放至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这样的安排,或许是李旦内心深处对太平公主的一丝偏袒,亦或是出于其他更为复杂的考虑。总之,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

    这些人刚刚处理完毕,另一位宰相张说,也就是那位曾经与宋璟并肩作战、坚定支持魏元忠并勇敢对抗张易之的张说,再度向太平公主发起了猛烈一击。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巫师出现在李旦面前,眯起眼睛算上一卦后,故意惊慌失措地宣称道:“五日之内,必将有军队闯进宫廷,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李旦刚刚才将太平公主等一干人驱逐出宫,心中本就对李隆基可能提前继位感到担忧恐惧。此刻听闻巫师所言,不禁心生疑虑。于是乎,他紧急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入宫,严令他们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李旦话音未落,宰相张说竟然毫不犹豫地揭穿了巫师的诡计:“陛下,这显然又是那些心怀叵测的奸诈小人企图挑拨您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依臣所见,唯有让太子代替陛下处理政务,方能平息这些无稽之谈。”李旦尚未回过神来,一旁的姚崇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表示全力支持张说的提议,并称赞此乃“绝妙良策”。

    此时此刻,李旦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尽管他并不贪恋权势,但也绝非对权力毫无眷恋之心。若非如此,当初他又怎会打压自己的儿子,极力扶持妹妹,甚至叮嘱韦安石密切关注儿子的一言一行呢?如今面对张说和姚崇的进言,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然姚崇和宋璟劝说他将妹妹赶出京城时,他心中其实早已明白儿子翅膀硬了,但真正要把权力交还给他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一天来得太快了些。不过仔细想想,能有这样一个深得民心的儿子,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想当年国家陷入危难之际,正是这个儿子发动政变,才让自己登上了皇位;而当自己君临天下后,却又兔死狗烹,将儿子的亲信一个个贬谪,可即便如此,儿子依然毫无怨言。

    几位宰相之所以会让儿子来处理政事,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结党营私的行为。事实上,这些大臣都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提拔起来的忠义之士,他们拥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忠诚。皇帝深信这些人的操守和原则,相信他们不会背叛自己或者做出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

    而对于自己的儿子,皇帝更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儿子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领导能力,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崇高的威望。不仅如此,儿子还表现出了极致的孝顺之心,对父亲恭敬有加、关心备至。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又有多少帝王的儿子能够像李隆基这般出色和卓越呢?

    因此,皇帝坚信,即使将权力交托给儿子,自己的晚年生活也将会依然幸福美满。想到这里,李旦再一次基本上听从了宰相们的建议。他相信他们的智慧和判断力,愿意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以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种信任和合作关系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唐隆政变的8个月后,李旦下诏让太子李隆基代行处理政务。不过,李旦还留了一手,他没有交出全部权力,只是把六品以下官员任命,以及刑法审核交给了李隆基处理。几天之后,李旦又基本交出了禁军的权力,让李隆基的心腹葛福顺等人统率了北门四军,即左、右万骑军和左、右羽林军。两个月后,李旦又把三品及其以上高官全部召集到了一起,准备将皇位禅让给李隆基。

    他对着大家说:“朕一向清心寡欲,不以天子为尊,当初太子和皇太弟的位置,我都坚决地辞掉了。现在朕打算把皇位传给太子,不知众卿以为如何?”李旦说完之后,更加可怕的一幕出现了,在场的所有大臣,竟然全部保持了沉默。这种时刻,沉默就等于是默认啊。李旦不由地有点失落,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难免让人有些不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