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谁又能给他一点温暖
“若非殿下武功盖世,万一伤着殿下,臣的罪过就大了!殿下你说,现在要打谁,我马上带兵去打他!”
“当年臣考取武举探花,受先皇恩典,封为四品护卫,后来先皇将臣外派,命臣一直戍守西南边境并兼监视寿丰王鲁让的一举一动,几大反王起事之后,我欲回京勤皇,怎奈先皇有命不得回京,只好假意投靠了鲁让这奸贼,欲徐徐图之,怎奈一直没机会。京城被反贼攻破,奸贼鲁让的将领折损严重,臣才得以重用,听闻天枢关传来殿下的英勇事迹,便自动请缨领兵前往天枢关,以期早日拜见殿下,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收复大秦江山。”
尉迟烈和蒋惇一样是皇帝派出的卧底,一直隐忍在奸贼的身边。
“好,这样事情就好办多了,四位将军都深明大义,愿以大秦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为己任,就差黄济了,明天我去会一会他,看他如何抉择,若是他不肯归顺,尉迟将军密切关注黄济的动向,做好准备,和陈玄一起接收黄济所部,之后挥兵攻打京城,一个月拿下秦渊,三个月拿下陈长回、秦戬和鲁让,然后拿下司马塑,收复蛮荒诸族侵占的北方地区,最后直捣蛮荒诸族的老巢,将他们老家变成我们大秦的城池!”
“臣,遵命!”尉迟烈跪下领命。
“禀殿下,先皇以身殉国,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何不就此登基为帝,以召天下义士,共同讨伐反贼!”
“此事不急,待重返京城再议,况且太子健在,国君之位当由太子继承!”
“殿下,臣麾下将士虽少,但在殿下带领下,定能日益壮大,指日诛杀反贼,收复大秦江山,登基大宝势在必行,他人谁有资格坐上国君之位,若是殿下强推太子登基,他又如何能服众?”
秦千里根本不想当皇帝,想想那章满公车的情形,不要太恐怖,老子满天下的逍遥快活不好吗?
尉迟烈这么一说,好像帝位这个坑是自己亲手挖好的,自己也必须往里跳!
我穿越到哪里不好,偏偏就来这里,偏偏是个皇子的身份,这家又偏偏都死得差不多了,自己真是避无可避,逃无可逃!
能者多劳,自己偏偏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有时真的不得不令人怀疑,自己来到这里,是不是被人算计好的
若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巧合?
“殿下,臣立刻命人清理营帐,整点吃食,三更半夜的,想来殿下也是饿了,再整理床铺供殿下歇息!”
在秦千里沉吟间,尉迟烈吩咐亲卫们行动起来。
尉迟烈虽说性格鲁莽火爆了点,做事还是比较细致,有条理,食宿的都安排到位了。
整理好营帐,酒菜也很快端上。
二人边吃边谈。
“尉迟将军,你可知当年皇帝往各地派出多少卧底?”
秦千里也好奇道皇帝做了多少手的准备,既然早就做了部署,为什么还会造成今日的局面?
“殿下,臣在先皇身边当侍卫的时候,北方已丢失了许多城池和土地,各大反王拥兵自重,皇上下旨命他们出兵卫国,他们均以治下灾荒严重,灾民叛乱亟待镇压,愿意派兵的都是派出些老弱病残的兵丁和老将,皇上也无可奈何。司马塑更甚,他对蛮荒诸族的入侵视若无睹,甚至出卖国土以求安稳。
“反贼陈长回也趁机举兵起事,皇上无力剿杀,对那几个反贼也不抱任何希望。陈长回他本只是个屯长,若非如此,那贼子怎能成长到今日的地步。”
“皇上虽忧心社稷,怎奈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替他分忧,亦无兵将可用。皇上每日审理朝政至深夜,废寝忘食,食宿均在御书房,外面却传言他不理朝政,荒淫无度。”
“皇上削藩权,杀贪官,却说他是暴君。”
“有时,皇上也会喃喃自语,说难道真的是我大秦气数已尽!老子偏偏不信你这个邪,老子就要与这贼老天斗一斗,看你怎么弄死老子?”
“皇上日渐憔悴,他的头发有六七成白了。有一次,皇上去长乐宫拜见太后,太后和皇上说些太上皇的往事时,皇上坐在椅子上都睡着了,太后见皇上熟睡,不忍吵醒,让宫娥取来被子替皇上盖上。”
“半天后,皇上醒来,连忙向太后下跪请罪,太后扶起皇上,抚摸皇上的头发,说孙儿太苦了,叫皇上多休息,不可太过劳累,这江山守不住也就罢了,她只想孙儿好好的。说着忍不住泪流满面,皇上也哭得像个小孩一样。那一年,皇上二十九岁,那时殿下才三岁。”
“是啊,这天下都是依靠他的人,谁又能给他一点温暖!”秦千里也不免感感慨万千。
“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皇上对臣恩典深重,可臣无权无势,又能为皇上做得了什么?”
“臣日思夜寐,要为皇上杀尽反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老天待臣不薄,今日得遇殿下,殿下长大成人,身负绝世武功,此乃是大秦之幸,臣之幸!”
尉迟烈神情激动,他仿佛看见了用反贼的头颅筑成的京观!
“好了,尉迟将军,我绝不负你所望,天下的百姓也都能过上好日子!”
二人又说些各处的风土人情,交流一下行军打仗的经验。
尉迟烈又问秦千里,为什么你带两万兵丁能杀十余万敌军?
为什么总是喜欢专杀敌将?
为什么总是喜欢夜闯中军帐?
为什么你的武功这么高,这天下还有对手吗?
若是你出手,我真的抵挡不住你的一巴掌吗?
你能指点一下我的武功吗?
什么时候能带他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
秦千里笑骂他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再像自己这么小孩子气了,自己又懒又怕麻烦,总想要一劳永逸,所以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想着先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样会少很多烦恼,不用分析形势,不用劳师动众,不用劳民伤财,把资源都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尉迟烈拍案叫绝,大呼受教了,若不是碍于身份,他都要拉秦千里去斩鸡头、烧黄纸,结为异姓兄弟了。
直至平明,秦千里才离开。
皇帝生前日夜操劳,现在的秦千里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