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开工了
正月初十一早,萧家就开始忙碌。
今天是萧修治、萧修文、萧修武正式上学堂的日子,和修齐在一个学堂,不过他们三人在蒙学堂低级班。
“既然决定走科举的路子,那就不要辜负你们的束脩。”萧爷爷整了整三人的衣服,严肃的说道。
“爷爷放心,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萧修治说道。
萧修文和萧修武跟着点头。
萧成山和萧成林,背着几个孩子的行李带着孩子们向学堂前进。
到了学堂,交了束脩和伙食银钱,将行李拿到宿舍,帮着三个孩子铺好。
宿舍很简单,六张床,六个小桌子小椅子。
叮嘱三人午休时找萧修齐带着去吃饭,兄弟二人便离开了。
萧修治三人目送两人离去,都有点儿想哭,毕竟还真没跟爹娘分开过。
好在兄弟三人一个班一个宿舍,还有大哥,瞬间就缓过来了,结伴去熟悉学堂。
萧山村萧家,送走了上学三人组,迎来了林氏布行的马车,送来了这个月要做的趴趴枕的材料。
这次的主角是老虎。用褐色和白色相间的缎面为主材料,数量两百个。
这次时间充裕,就先由郭氏在家实践每一个步骤,做两个样品,等到月底再开始做。两百个以现在的熟练程度,十天足矣。
正月十一,暖宝和萧成林到林氏布行结算了第二笔分成,这次是一百二十两银子。
“这年前啊,京城各大布庄都有了趴趴枕,不过啊他们都是做的咱们之前做的,也有几个自己做的,不过都抓不住人的心,所以大家更愿意等咱家的新品。”白掌柜笑道。
暖宝可以想到,古代人思想保守,不太敢做太出格的东西,创意更是没有,就像这次的老虎,暖宝可以想到它的火爆程度。
不说能不能做,就没人会想到将猛兽做成玩偶。在固定思维模式中,老虎是提起来就瑟瑟发抖的动物。
但是,如果将它做成软趴趴的布偶,大家又会忍不住好奇,抱着它又会有种征服的快感,人心就是矛盾的。
暖宝又在店里买了一些藏蓝色的粗布,她打算给哥哥们做双肩背包,哥哥们毕竟还小,总是单肩背包容易高低肩。
到家后,看到大家都在忙,暖宝就进屋画起了双肩包的样式。双肩包要想做的立体,就需要布料硬挺,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脑子一灵光,想到小时候奶奶给做布鞋,会将浆子抹在布料上再将布料叠加,这样叠两三层,做出来的东西就会硬挺。
不过她不会计算要用的布料,只能等娘忙完了,计算好布料,她再负责糊和晒,这样等这批趴趴枕做完了,她娘就可以做了。
等郭氏给暖宝计算好布料,并帮她裁剪成同样大小的三块,暖宝就开始熬制浆糊。先用冷水将面粉搅匀,没有颗粒,再倒入温水锅中,中小火慢慢熬,直至糊状可拉丝。
趁热刷在铺平的粗布上,盖上另一块布,继续刷满浆糊,铺上一层油纸,再刷一层浆糊,最后再盖上一块稠布,然后找个平整的石块压一下,放到太阳底下晒个两三日或者放在热炕底下烤个两三日就差不多。
正月十二,萧家再次通知趴趴枕做工人员上门领银子。
这次工钱总共付出去二十三两银子,最少的二两银子,最多的五两银子,依然很可观的收入。
结算完工钱,又通知了下次的开工时间,郭氏几人便开始做双肩包。
背带方面,暖宝让他们在肩膀的位置加了棉花进去,不勒肩。
书包里边做了隔层,可以将书笔砚台分开放。书包两侧做了一个浅口袋,可以装个水杯了,小算盘之类的。书包口设计成纽扣样式,又在上边加了一层盖,好看又不会掉东西。
书包做出来后,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是背在背上,确实要比挎包舒服,省力,放在那儿就是立着的,而且中间加了油纸还防雨,这个物件还是成功的。
学堂每月二十休沐一天,萧修治萧修文萧修文便是上了十天学堂,便迎来了休沐的日子。
老大萧成山一早就去学堂接孩子,顺便买些现杀的猪肉,打算包饺子。暖宝又叮嘱大伯买点儿大棒骨,熬汤。
老太太总担心孩子在学堂吃不好,修齐那时候是家里穷没办法,现在生活好了,肯定会想法子给补。
三兄弟到家后,规规矩矩给各位长辈行礼,小书生模样逗乐了家人,同时又很欣慰。
“爷爷奶奶,大哥因为下月要县试,这个月父子便没给休沐时间。”萧修治解释道。
“是该这样,只要对你大哥好,不回就不回吧。”萧爷爷道。
饭菜上桌,三兄弟看到了卤猪蹄很是开心,二姑家回去后,自家也没卤着吃,还真馋这口了。
暖宝让家人一人喝一碗骨头汤,说是补钙,大家不知道啥是补钙,反正就是对身体好。
吃罢饭,便聊起了三兄弟在学堂的事。
“我们因为在家启蒙过,而且有大哥时不时的教导,蒙学堂初级班基本呆一个月就可以到中级班了。”萧修文道。
“会不会太快了,你们虽然都有启蒙,但是你们爹和三叔都是半吊子,也只是能认字的水平。”萧爷爷担心道。
“爷爷不用担心,这话是父子说的,而且升班也是需要经过考核的。”萧修治道。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几个真是争气,爷爷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萧爷爷乐呵呵的道。
三人齐齐应是。
“这次同你们一起去学堂的族里的几个孩子怎么样?”萧爷爷又问道。
“都还可以,不算太差,就是可能没那么快升班。”萧修治回道。
萧爷爷嘴角上扬,自家孩子就是争气。
复又咳了咳,道“都是同村同族的,他们要是有什么需要,你们也不要藏着掖着,能帮就帮。”
“是,爷爷。”三人异口同声道。
下晌,三人依旧带着弟弟妹妹上山拾柴,生活似乎没变,最起码萧家三个孩子没因上了学堂就高人一等,这是最基本的,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