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硬气功的概念
硬气功又称为武术气功,它是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有机结合。通过长期的吸气、吞气、聚气、运气、闭气、崩气、并配以身体外部的拍打等一系列的动作锻炼之后,使体内劲力在意识的指导下而强力集中,并可使这股强大的劲力从身体的某一部位,向外爆发出来而产生极大的冲击力,或者承受巨大的压力,以及忍耐住尖锐、锋利物体的刺击,如掌指可以断砖碎石,头可撞断石碑,腹承千斤处之泰然,银枪刺喉而不伤,铁棍击身而不损等等这类功夫,我们统称为硬气功。
我国古代没有硬气功一词,它是在一九七八年全国气功汇报会时才定名的。在此之前,民间中则分别称为铁头功、金钟罩,铁布衫、铁指功、铁臂功、铁砂掌、铁肚功、铁膝功等等,我所练习的八宝门气功与众多门派一样,喜欢把各种各样的硬气功称为功夫。但是为了求得武术术语的统一化,所以本书取用硬气功一词以代功夫。
另外,尚有某些专凭蛮力练就的“功夫”,虽有一定硬功,但远不如练硬气功者功夫高深,而且还会使筋膜肌肉僵硬,如遇高手以柔克之,无不败于俄顷之间。故此,用蛮力练就的“功夫”,从来为高明武术家所不取。对于这种用蛮力练就“功夫”的方法,则不属于硬气功范畴。
气功与涵养道德
俗云:“未习武,先修德”。练气功中的涵养道德,就是要求在日常各种行为中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克除人我”(主观主义),“克除私欲”(利己主义),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其次是顺应自然之性,承受自然界中道之“生化”,以保证自身生命的正常进行。
道德涵养好的人,纵使在外界因素强烈干扰的恶劣环境里,同样能排除杂念练习气功,保持精神宁静不浮躁,意气中和,心神愉快。历代气功大师对涵养道德都有精辟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是:
(1)“上练七星太子以养灵气”。耳、眼、口、鼻称为七星太子。耳闻逆语而不怒,则邪火不生,心火得宁;眼见美色(包括人与物)而心不动,则真精得固;口不轻开而缄默不言,则神气不散。耳、眼、口能够“封闭”,则灵气得养。出入于鼻则绵绵不断矣。
(2)“中练灵山以养心性”。灵山指为人处世的精神状态而言,要求顺应自然,心口相应,表里如一,扶危解厄,除暴安良,济民利世,闲邪存诚,无私无我,一心奉公……如是心性则渐趋清明。古人谈涵养道德虽不免带有神秘色彩,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至于如何涵养道德,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它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砥砺意志,陶冶情操
这是保持意静神宁,气机和畅的关键。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要克制自己的七情,与人交往,总以心平气和,宽宏大度,乐于行善修好为宗。古人说:“瞋是欲中火,能烧功德林,欲修无上道(指练气功),忍辱护瞋心。”当七情发作时,将之化解,于是七情也就陶冶成为道德了。
(二)开阔心胸,培养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始终保持内心的愉快。因为喜可以使人的气血和畅。《素问★举痛论》中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日常生活中即使烦恼之事缠身不绝,若能面生笑容,则心地顿悟开朗,忧愁即刻“烟消云散”。自古以来,儒、释、道各家对此均很推崇。谚曰:“一儒一道一释流,三子各话万千秋,到底说了什么话,一字真言“笑”不休。”需注意的是,练气功最注重内藏,因此这种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喜从心底生,“腮边常带三分笑”,意思是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亦即喜蕴于中,笑“藏”于面,这是指喜乐于气功初级阶段而言。若在练功时体会到舒适、轻安之感,又可以导致气功向高级阶段发展。当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后,体内充满了中和之气,就自然而然地会“喜从心生”,即使是艰难困苦的环境,也不能夺其喜乐。对此,佛家称为“涅槃喜”。这种喜和乐,不假人为,更不是做作,而是自然产生的。
(三)讲究文明,克服不良习气和私欲
好的习气利人亦利己,符合自然生生之性,故称之美德,于练功有促进作用。坏的习气损人利己或既损人又害己,违悖自然生生之性,与练气功大相径庭。如傲气、自满、任性、瞋恨、嫉妒、自卑、自由主义、猜忌、诡诈、虚伪、两面三刀、阴恶、损人利己以及私欲等等都是坏习气,这些坏习气对练功的危害颇大。只有不断地扫除坏习气和私欲,净化自己的灵魂,闲邪存诚,克己奉公,功夫才能迅速发展,臻于化境。自古以来,凡心胸狭窄,唯利是图,凶狠残暴,奸狡欺诈,私欲和不良习气满身者,因其精神状态不平衡,不稳定,所以是难以练出高深功夫的,纵使练得出来也是暂时的,最终必定损人害己,决无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