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定下称呼
宋姐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平日里少见的冷淡与疏离,就像是是晨雾中的一缕寒风,让人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以前每当家里请来裁缝,香姐总是满脸笑意,热情周到,那份和善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客人的心房。
而今日,她的态度竟如此反常,就像是一夜之间,那个温柔的香姐被另一个陌生人所替代。
他心中暗自思考,这事必有蹊跷,决定私下里多加留意,以免小香的心思真的偏离了正轨。
面对两人的责备,香姐的眼中闪过一抹黯然,却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个无奈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随即转身,步伐略显沉重地迈向门外。
临行前的那一瞥,她的眼神不自觉地掠过了王大贵,其中蕴含的复杂情绪——不满、委屈,还有那么几分不甘,尽在不言中。
然而,王大贵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一切,依旧挂着职业性的笑容,全身心投入到接下来的任务中。
“大领导,您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先进行一下衣物的尺寸测量,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决定制作何种款式的服装?”
王大贵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与热忱,就像是是在邀请大领导参与一场即将展开的时尚盛宴。
“在我的脑海中,藏着无数的设计灵感与款式图样,只待您的喜好一确定,我便能即刻为您绘制出来。”
他的语气中透出对自己技艺的自豪,以及对满足顾客需求的渴望。
店铺内虽然摆放着几本精致的女装旗袍画册,那些细腻的线条与丰富的色彩,无一不在展示着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完美融合,但却唯独缺少了男士服装的身影。
王大贵心知肚明,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既能展现自己在设计上的独特才华,又能给这位大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领导闻言,脸上闪过几分惊讶,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中流露出几分兴趣。
“原来衣服的款式还能通过绘画来呈现,看不出来,你这位年轻师傅还真是多才多艺,果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许,随即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那就麻烦你先为我测量尺寸吧,待一切就绪后,我很期待你能根据我的身形与气质,推荐出最适合我的款式。
这样一来,我也能亲眼见识见识你的真功夫了。”
老伴儿在识人方面的眼光,他历来是深信不疑的。
既然这位年轻的小师傅能展现出如此坚定的自信,他心中不禁涌起了几分好奇与期待,决定给这位年轻人一个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惊喜的可能。
若是这小师傅真能做出一件令他心悦诚服的衣物,那么下次在礼堂的会议中,他将不仅衣着出众,更能在同僚间赢得一份特别的尊重与光彩。
思绪至此,大领导缓缓起身,步伐稳健地走出办公桌后方的阴影,宽厚的肩膀轻轻一展,就像是是在无声地邀请,等待着王大贵上前为他量体裁衣。
这一动作,既是一种信任的传递,也是一种权威的展现。
王大贵,手握尺子,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或是紧张,有的只是满满的自信与专注。
他轻巧地绕到大领导身边,开始细致入微地测量起来,每一道目光、每一次尺子的滑动,都透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专业。
他的手指灵活地在布料与尺子间跳跃,就像是是一位艺术家,在空白的画布上勾勒出即将绽放的杰作。
“您就放心好了,大领导,虽然我没什么特别的本事,但在绘制设计图样和构思服装方面,我的技艺可是数一数二的。”
王大贵边量边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等我根据您的身形完成设计图,您就会明白我的自信从何而来。”
说到这里,王大贵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这段时间以来,他有幸掌握了一门大师级的纺织技术,但这远远不够。
四合院里还藏着易中海这样的八级钳工高手,以及刘海中这样精通七级锻造的大师,这些都是有待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
他意识到,仅凭纺织一项技能闯荡江湖毕竟势单力薄,要想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就必须多掌握几项看家本领。
大领导注视着王大贵愈发专注的模样,心中的满意之情油然而生。
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与随和:“小师傅,以后就别一口一个‘大领导’了,听着怪生分的。你就直接叫我老刘吧,说到底,咱们都是劳动者,没啥特别的,别把我看得太高不可攀了。”
这一番话,不仅是对王大贵的一种亲近与认可,更是体现了大领导平易近人的性格与不拘小节的风范,让这个原本略显正式的测量过程,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
大领导这个称呼,若是局限于家里的四壁之内,伴着那份独有的亲昵与随意,倒也显得温馨而无伤大雅。
然而一旦这称呼溜出了家门,落入外人耳中,难免会被添油加醋,曲解成种种难以预料的意味,或许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抑或是误解的根源。
因此,在这复杂多变的人际网中,保持一份谨慎,避免给他人留下话柄,实为明智之举。
王大贵眼珠轻轻一转,就像是在瞬间权衡了诸多微妙之处,随后,他脸上绽开了一朵温文尔雅的笑容,点头示意,那动作里满含着圆融与体谅。
“别,我还是遵循传统,尊称您为刘老吧。
‘老刘’二字,虽显亲近,却似乎少了些应有的敬意。至于您,也不必太过拘泥于礼节,就像宋姐那样,亲切地唤我一声‘大贵’便好。
我们之间,无需过多的客套,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才是最珍贵的。”
傻柱虽然曾在外人面前,直呼其为大领导,但那是在轧钢厂内部,领导们环绕的特定场合下。
如今看来,刘老对于这样的称呼,并非全然接受,甚至隐约透出几分不悦。既然刘老已经亲自提出了意见,调整称呼,无疑是最为妥当的选择,既能借此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能在无形中构建起更为和谐的人际氛围。
一旁的宋清欢,眼波流转,带着几分聪慧与细腻,轻轻附和着点了点头。
她的笑容温暖如春日阳光,话语间充满了诚意与期待:“刘老、大贵哥,咱们就别再这么见外了。
虽然今日是初次合作,但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交集与合作。如果继续这样客套下去,恐怕将来我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再来打扰了。”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和煦的风,轻轻吹散了初识的尴尬与距离感。
大贵哥适时的提议,无疑恰到好处,既体现了对刘老的尊敬,又让领导听起来心头舒畅。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大贵哥能有如此周到的考虑,实属难得,与之相比,宋清欢不禁暗自苦笑,觉得自己在应对这些微妙人际关系时,思维总是显得有些混乱,远不如大贵哥那般游刃有余。
宋姐在一旁,嘴角挂着一抹温婉的笑意,就像是看透了清欢心中的小九九。
她轻轻伸出手,搭在清欢肩上,那轻柔的一拍,既是安慰也是鼓励,无声地传达着:“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必过于苛责自己。
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不是吗?”
这份无声的支持,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淌入清欢心田,让她感受到了团队之间的温暖与力量。
“刘老就刘老吧,清欢,这些事儿都依你们的主意去办。
反正,称呼这码事,不过是唇齿间的一抹云烟,轻飘飘地来,又悄无声息地去,无伤大雅,不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