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贾张氏想借鸡
又一人感慨道,言语间流露出对王大贵突然“发达”的不解与好奇。
王大贵站在人群中央,面对着这一圈或真或假的称赞与询问,他只是淡然一笑,眼神中透出几分深邃。
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不过是工作上的一点小奖励,想着家里好久没有好好整理一番了,就想着趁这个机会,给家里添置些东西。”
“我那妹子,从小就体弱多病,最近更是好久没尝过什么好滋味了。
今天,就想让她好好吃一顿,补补身子。”
说到这里,王大贵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对家人的疼爱与关怀。
“各位先忙着,我得赶紧回去,把这些东西安置好。”
他礼貌地向众人点头示意。随后便在众人复杂的眼神中,一步步穿过人群,向着自家的小屋走去。
在王大贵心中,对于四合院里的这些人,他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
表面上的客套与和睦之下,隐藏的是各自的小算盘和不为人知的私心。
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低调与自保才是上策。
远离是非,避免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少一些不必要的波折。
于是,他选择默默离开,将这份突如其来的“财富”悄悄带回家,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但见贾张氏面带狡黠之色,步伐轻盈地凑近前来,嘴角挂着一抹不达眼底的假笑,就像是春日里不合时宜的寒风,刻意挡在了王大贵的去路上。
“哎呀,小王啊,先别急着离开嘛,我这儿正巧有桩小事,想跟你私下里商量商量。”
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故作的亲昵,让人听着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戒备。
“你也知道,我家后院那只老母鸡,最近正是配种的好时节。
你家那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能不能暂借给我用上一用?”
贾张氏的眼角微微上挑,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当然了,邻里之间嘛,讲究的就是个互帮互助。
等将来我家母鸡下了蛋,头几个新鲜的,我一定亲自给你送过来,算是答谢。”
言辞间,她显得格外大方,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承诺多半如同镜花水月,难以兑现。
在贾张氏的心中,早已盘算好了一套说辞。
待到那时,只需随便找个理由,比如说公鸡意外飞走,料想王家那位也不会真的跟她这个长辈计较。
在这四合院里,年长便是权威,一个小辈怎么敢轻易为难我?
周围的看客们,或站或倚,目光在王大贵与贾张氏之间来回游移,各自心中有数。
他们的眼神中透出一种微妙的默契,就像是都在无声地说:“又来了,贾张氏的老把戏。”
众所周知,在这四合院内,但凡落入贾家手中的物件,就如同泥牛入海,再难寻回。
众人虽对此颇有微词,却也习惯了避其锋芒,不愿多生是非。
面对贾张氏的无理要求,王大贵下意识地将公鸡护在身后,脸上挤出几分苦笑,连连摇头拒绝:“张大妈,这事恐怕不太合适。
我这鸡,原本是打算今晚就杀了,给我妹妹炖汤补身子的,您说的配种,实在是赶不上了。”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再说,配种哪是一蹴而就的事,总得有个过程,费时费力的。
我看,您还是另寻高明吧,或许咱们四合院里有专做配种生意的,更适合您。”
言罢,王大贵的眼神中闪过几分坚决,显然不愿轻易妥协。
关于贾张氏那点儿微妙的人性,他可真是洞察秋毫。
她口中所谓的“配种”,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其真实意图,无非是垂涎于他家那只健壮的公鸡,想要将其变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若是真的一时心软,将公鸡拱手相让于贾张氏,那么日后的回馈,绝不会是满筐金黄的鸡蛋,而是空留一地鸡毛,让人哭笑不得!
众人闻言,皆是捧腹大笑,就像是找到了绝佳的乐子,纷纷拿贾张氏的如意算盘开起了玩笑。
“算了吧,张大嫂,小王可机灵着呢,你的小算盘还是收起来吧。”
有人打趣道,言语间满是调侃。
“人家小王明明说了,那是为了给妹妹补身子才打算杀鸡的,你这心思可真是歪打正着了。”
另一人接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母鸡下蛋都稀罕,这时候谈配种,怕是白忙活一场。”
又一人附和,言辞中透出对贾张氏计划的不屑。
“我看啊,趁着秋高气爽,你还不如直接宰了鸡,好好滋补一番,贴点秋膘来得实在。”